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痞块
释义

词语释义

词目:痞块

拼音:pǐ kuaì

基本解释

[a lump in the abdomen] 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是脾脏肿大引起的,也叫“痞积”。伤寒病、败血病、慢性疟疾、黑热病等都会发生这种症状

详细解释

腹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元 朱震亨 《丹溪先生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积聚症瘕》:“同独蒜、穿山甲、盐、醋调,贴痞块,化为脓血。” 清 李渔 《怜香伴·缄愁》:“膏肓虽入在三春后,那痞块先成在十月头。”

病名由来

痞块 ,病名。

①泛指腹内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食积败血,脾胃有之,痰涎之积,左右皆有之。”

②指肝积。周之干谓:“痞块,肝积也。肝经湿热之气,聚而成也。”参见肝积条。

③指症瘕。见《东医宝鉴·积聚》)症有定位,按之不能移动;瘕则或聚或散,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亦多在腹腔。参见症瘕、积聚条。又当前临床所见之肝脾肿大,亦属痞块类疾病,可用鳖甲煎丸,或滋水清肝饮加减。

治疗方法

消散和破削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一。又称消积导滞法。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凡由气、血、痰、湿、食等壅滞而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消法。由于致病的原因和病情的不同,消散的方法可分为消食导滞、消痞化积、软坚散结、消肿溃坚等。消法与下法均可消除有形之邪,但 两者作用不同,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消法则是在慢性的积聚,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的啯瘕痞块,不可能且无条件排除的时候采用。下法是猛攻急下,消法是渐消缓散,方法不同,用药也各异。消法虽较泻下法缓和,但仍属祛邪之法,对于纯虚无实之证应禁用。

肝病痞块

肝脾肿大是肝炎或肝硬化常见的体征之一。属于中医“痞块”或“鰴”“积”范围。

痞块是指腹内有形结块,例如《难经》中对于左胁下积块称为“肥气”,胃脘部积块称为“痞气”,右胁下积块称为“息贲”,状如覆杯或覆盘,日久不愈,并可伴有呕逆、黄疸、消瘦、乏力、吐血、寒热等症状。形成的原因不外科肝郁气结,瘀血停聚,或脾虚气郁,痞塞不通,积气留结和痰热壅遏等。根据临床症状,关老医生体会,肝病痞块与一般所谓之痞块,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尽相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