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生阿魏
释义

种中文名:沙生阿魏

种拉丁名:Ferula dubjanskyi Korov. ex Pavlov

科中文名:伞形科

科拉丁名:Umbelliferae

属中文名:阿魏属

属拉丁名:Ferula

国内分布:产新疆(阿勒泰地区)。生长于沙漠和戈壁荒漠中的沙地和沙丘上。

国外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哈萨克斯坦。

命名来源:[Fl.Kazakh.Centr. 2: 539. 1934]

中国植物志:55(3):117

亚族中文名:阿魏亚族

亚族拉丁名:FERULINAE

族中文名:前胡族

族拉丁名:PEUCEDANEAE

亚科中文名:芹亚科

亚科拉丁名:APIOID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根纺锤形或圆柱形,根颈上残存有枯萎叶鞘纤维。茎细,单一,从中下部向上分枝成圆锥状,二回分枝,枝互生,小枝对生或互生。基生叶具短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轮廓为广椭圆形,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椭圆形,长5—10毫米,再深裂为具锯状齿的小裂片,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密被短柔毛,不早枯萎;茎生叶少,向上简化,上部只剩叶鞘,叶鞘披针形,贴茎,较硬。复伞形花序生于茎枝顶端,直径1—4厘米,无总苞片;伞辐2—7,近等长;枝和小枝上的侧生花序多为单伞形花序,1—2,单生和对生;小伞形花序通常有花6—10,稀15,无小总苞片;萼齿不显;花瓣黄色,椭圆形,顶端渐尖,向内弯曲;花柱基扁圆锥形,边缘增宽,波状,花后期向上直立,花柱延长,柱头稍增粗。分生果椭圆形,背腹扁压,背部突起,长4—6毫米,宽2—4毫米,长超过果柄,背棱丝状,侧棱为浅色窄翅;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月,果期7月.

产地分布:产新疆(阿勒泰地区)。生长于沙漠和戈壁荒漠中的沙地和沙丘上。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哈萨克斯坦。

参考文献:Korov.exParlor,Fl.Kazakh.Centr.2:539.1934;SafinaetPimenov,FerulaKazakh.55.1984.——FeruladshaudshamyrKorov.Monogr.Ferula79.tab.16.fig.1.1947;id.inKomarov,Fl.URSS17:141.1951etinPavlov,Fl.Kazakh.6:413.1963.

本属概述:L.SP.Pl.246.1753.多年生一次结果或多次结果的草本,矮小或高大,被毛或光滑。根通常粗壮,纺锤形,圆锥形或圆柱形;根颈上存留有褐色或棕色的枯萎叶鞘纤维。茎直立,细或粗壮,通常向上分枝成圆锥状,下部枝互生,上部枝多轮生。基生叶多成莲座状,有柄,柄的基部扩大戍鞘,叶片数目三出全裂或羽状全裂;茎生叶向上简化,变小;叶鞘大而明显,草质或革质。复伞形花序着生于茎枝顶端的为中央花序,通常为两性花,除中央花序外,多有侧生花序,位于中央花序的基部或下部,为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为雄性花或杂性花;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有或无;花萼无齿或有短齿;花瓣黄色或淡黄色,稀为暗黄绿色,卵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平展或沿中脉增厚而具浅沟,先端渐尖,常向内卷曲,外面有毛或无毛;花柱基圆锥状,边缘增宽,稍呈浅裂波状,花柱钻形或头状,短或延长。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背腹扁压,果棱线形,稀为龙骨状,侧棱翅状,狭窄或稍宽,侧棱与中棱的距离大于中棱与背棱的距离;每棱槽内有油管1或多数,合生面油管2至多数;心皮柄2裂至基部;胚乳腹面平直或微凹。本属有15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北部,还有伊朗、阿富汗、苏联的中亚部分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我国有25种,主产新疆,少数种类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模式种:大阿魏FerulacommunisL.本属植物在应用上,以植株有无葱蒜样臭味而分为臭阿魏和香阿魏两大类。我国传统用的阿魏属于臭阿魏类,药材采自这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脂。我国最早记载于《唐本草》(公元659年),其后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功能消积,杀虫,主治虫积、内积、痞块,心腹冷痛,疟疾,痢疾等。除传统用法外,在新疆民间广泛用来祛凤湿,治关节疼痛。根据其它的报道,还能作为镇静祛痰药,治老人咳嗽,小儿哮咳喘息;外用能堕胎,在日本治习惯性便秘。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时,随身佩带阿魏可以预防麻疹,在越南用此预防霍乱等。这类阿魏在我国有6种,主要的有新疆阿魏,F.sinkiangensisK.M.Shen和臭阿魏F.teterrimaKar.etKit.等。香阿魏类中的一些植物亦可药用。如多伞阿魏F.Ferulaeoides(Steud.)Korov.在新疆民间用作中药阿魏的代用品。准噶尔阿魏F.songoricaPall.exSchult.在苏联哈萨克斯坦民间用来治疗头疼、感冒、胃病等。里海阿魏F.caspicaM.Bieb.用来治神经失常;我国云南产的榄绿阿魏P.Olivacea(Diels)WolffexHand.-Mazz.根能发散风热,降气祛痰,止咳。北方各省区分布的硬阿魏F.bungeanaKitagawa根和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骨结核,淋巴结核,肠溃疡,扁桃体炎,肋间神经痛等。本属植物除药用外,有的也可食用。生长在荒漠中的阿魏,当一般栽培的蔬菜还未长成时,其基生叶已成莲座状,居民常采作新鲜蔬菜食用。另据报道,有的阿魏根富含淀粉,如多伞阿魏F.Ferulaeoides(Steud.)Korov.的根,含淀粉达37%。沙生阿魏P.Dubian-skyiKorov.exPavtov的根含淀粉达57.63%,提出的淀粉也可食用。

亚族概述:DrudeinEngl.U.Prantl.Pflanzenfam.3:(8):223.1898.分生果的侧翅至少庄外缘彼此紧紧联合,围绕着果实形成一个薄的或稍厚的侧翅环,侧棱较稍突起的背棱宽1倍以上,它的维管束如有2条,其中至少有1条位于或接近于果翅的内缘,而且紧接着种子的侧角。

本族概述:花两性或杂性,萼齿通常明显;花瓣卵形或倒心形,顶部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通常隆起;果实背腹扁压,具5棱,全部棱或仅2侧棱有翅,侧棱通常较背棱宽。

亚科概述: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145.1898.果实的内果皮由柔软的薄膜细胞所组成,不含结晶体,有时表皮下层组织有厚壁纤维细胞;花柱位于花柱基之上;油管在幼嫩果实中处于棱槽内,然后以各种形式分散出现。我国约有90属,分属于6族。

本科概述: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很少是矮小的灌木(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根通常直生,肉质而粗,有时为圆锥形或有分枝自根颈斜出,很少根成束、圆柱形或棒形。茎直立或匍匐上升,通常圆形,稍有棱和槽,或有钝棱,空心或有髓。叶互生,叶片通常分裂或多裂,1回掌状分裂或1—4回羽状分裂的复叶,或1—2回三出式羽状分裂的复叶,很少为单叶,叶柄的基部有叶鞘,通常无托叶,稀为膜质。花小,两性或杂性,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很少为头状花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总苞片,全缘;齿裂、很少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小总苞片,全缘或很少羽状分裂,花萼与子房贴生,萼齿5或无,花瓣5,在花蕾时呈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基部窄狭,有时成爪或内卷成小囊,顶端钝圆或有内折的小舌片或顶端延长如细线;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一个倒悬的胚珠,顶部有盘状或短圆锥状的花柱基;花柱2,直立或外曲,柱头头状。果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干果,通常裂成两个分生果,很少不裂,呈卵形、圆心形、长圆形至椭圆形,果实由2个背面或侧面扁压的心皮合成,成熟时2心皮从合生面分离,每个心皮有1纤细的心皮柄和果柄相连而倒悬其上,因此2个分生果又称双悬果,心皮柄顶端分裂或裂至基部,心皮的外面有5条主棱(1条背棱,2条中棱,2条侧棱),外果皮表面平滑或有毛、皮刺、瘤状突起,棱和棱之间有沟槽,有时槽处发展为次棱,而主棱不发育,很少全部主棱和次棱(共9条)都同样发育,中果皮层内的棱槽内和合生面通常有纵走的油管1至多数。胚乳软骨质,胚乳的腹面有平直、凸出或凹入的,胚小。全世界约200余属,2500种,广布于全球温热带。我国约90余属。本科植物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其中不少种类,可做药材、蔬菜、香料、农药等用。在药用方面如著名中药材当归、川芎、白芷、前胡、防风、柴胡、独活、藁本、明党参、羌活、北沙参等,这些种类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国内外对伞形科植物的研究极为重视,并发现有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对治疗冠心病、肿瘤、白斑病等,获得初步的疗效和成果;各地民间将多种伞形科植物用于防治疾病,也相当广泛。在蔬菜食用方面,常见栽培的有芫荽、芹菜、水芹、胡萝卜等,此外供做香料调料用的有茴香、莳萝等,供农药用的有毒芹、刺果芹、毒参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