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六桥
释义

三六桥即三多,号六桥,蒙古族,姓钟木依氏,汉姓张。同治十年辛未(1871)五月二十二日生于杭州,属杭州驻防蒙古正白旗籍。《可园诗钞》卷四收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903 )写的《寒食》,内云: “我生三十三寒食……回溯辛未吾已降”,从是年上溯三十三年,正是辛未即同治十年。至于生日,《余生长杭州……》一诗的副题交代得很明白: “五月二十二日舟中初度”。

清末作过归化城副都统,库伦办事大臣,金州副都统,东北边防司令咨议等职。六桥曾居京师东城板厂胡同,为满洲文集旧宅,家有可园,擅竹之胜。著作有《可园诗抄》四卷、《可园外集》、《可园文集》。编辑《柳营诗传》四卷,“集杭州满洲驻防营中诸老辈诗,附采诗余,并及闺秀。”

三六桥的由来

以‘三’为姓

“三六桥”,颇有点像地名,其实是一个人。此人系科尔沁蒙古族,姓钟木依氏,又作钟木伊氏,汉字姓为张,名三多,自号六桥(以杭城苏堤六桥为号), “人以其‘三’字为姓,配号而呼为‘三六桥’”(俞樾: 《曲园日记》)。

俞樾的 “门人”

六桥“生长杭州”,属杭州驻防旗籍,是蒙古正白旗人。他生于同治十年〔按〕,十七岁时,“承其世叔父难荫,得袭三等轻车都尉,食三品俸” (王延鼎《可园诗钞》序)。六桥并未中过举人,他虽“奋志读书,欲就试,格于例,不得与,去而学诗、学琴、学书画”,跟从俞樾的“门下士”王延鼎(字梦薇,号瓠楼或壶楼)游学,成为王的“高足弟子”。(见王序及俞樾的《可园杂篡》序)因此,人们便把六桥看作俞樾的 “门人”,三多也称曲因为“太夫子”。

任职

三多在清朝末年做过归化城 副都统、库伦办事大臣;辛亥革命以后,历任盛京副都统、金州副都统、东北边防司令咨议等职;在伪满洲国,三多也做过官,干过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过三多的事。

三多的著作

三多的著作有多种:《可园诗钞》四卷、《可园外集》即《诗钞外集》、《可园文钞》等。此外,还编辑了《柳营诗传》四卷(在《可园杂纂》中),此书“裒集杭州满洲驻防营中诸老辈之诗,附采诗余,兼及闺秀。”

从目前看到的三多著作和别人的评论中,尚未发现有关百十回本《石头记》的资料。不过有几条线索,是值得注意和探究的。(一)三多喜爱藏书和读书,他有一首《藏书》诗, 云: “爱坐图书府,如对古贤豪。积石亦为仓,敢比谯国曹。” (二)三多爱看《红楼梦》 ,常以有关“红楼”的事入诗。如: 《题韵松〈东山行旅图〉》中有“漏天可助娲皇补”之句;《吴门舟次》中有句说:“红楼近水皆灯火”;《寄赠耆寿民(龄)京卿》有句云:“怡红君薄成常侍,存素吾惭法翰林”。(三)三多和日本人交往甚多,关系很深。如《日本桑名铁城箕以印谱索题即赠》,诗中说“花乳多君为我砻”,自注: “承刻石章”。在《二月二十二日日本村山(正隆)招同云承游湖书赠》诗中,三多把日本人村山引为“吾党”,称道他们“同心足抗横”。三多还在沈阳参加了日本人的图书馆十五届大会,写过文章。从这些迹象看来,三多收藏过百十回本《石头记》,后来转让给日本人,是完全有可能的。所谓三六桥本,大概是从东北流落到日本去的,不可能留在上海。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76年版)第九章,有一则资料载:张琦翔在北京大学作学生时,日本籍哲学教授儿玉达童对他说:日本三六桥有百十回本《红楼梦》,后面内容与通行本不同。儿玉达童讲到探春时,用笔写了“远嫁,杏元和善”六字。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是则为探春当海外作王妃又一力证。

三多后人

宣统元年, 曾祖三多出任库伦办事大臣,初四子随行,其余家眷居京城板厂胡同。曾祖育六子两女,以高祖母为诸暨汉人张氏太夫人,其子孙遂以汉姓张氏为姓。民国二十九年病故,葬北平西山万安公墓。子嗣以名讳中之瑞字为序(瑞澄、瑞霖等),孙辈则以名讳中之永字为记(永芳、永昌、永良、永湘、永康等),曾孙辈居台湾者以瑲字(启瑲、有瑲)为志,大陆曾孙(四房)则以邦字(安邦、经邦、纬邦)为序。子孙可考者自高祖云溪公以下已历七世矣,另溯高祖以上十三世祖音泰于世祖顺治元年从龙入关以下共20世子孙。曾孙经邦撰补于杭州旗下。

三六桥本《红楼梦》

旧时真本

三六桥本《红楼梦》的内容,我们无缘得识全貌,所以,只能据见过此本的儿玉达童的点点介绍,作些推测。张琦翔的信中说。

予日语程度。既差,儿玉华语亦不娴熟,恒以粉笔于黑板书写以助语意之不达。彼言及宝玉谓亦入狱,手黑板上书“狴犴”字样,并谓贾芸、小红曾探监,言及宝钗,谓“分娩”“难产”而死;谓湘云适“寡”,与宝玉“结褵”;言及凤姐,谓遭“休弃”;言及探春。谓出嫁“外藩”。言及妙玉,谓沦于“风尘”,等等。

传说的三六桥本《红楼梦》全书40回,张琦翔听到的“传闻如此”。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亦记载:“三六桥(多)先生言,曾见四十回刊本。”据上述介绍分析,三六桥本当属于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所记的“旧时真本”一类续书。其情节与曹雪芹之《石头记》前80回上的脂评所提示的后40回的线索,大体相符合。这种所谓“旧时真本”,褚德彝在端午桥处见过,启功先生的《记传闻之红楼梦异本事》一文也提及过。

三六桥本《石头记》内容

一九四二年末和一九四三年初,北大举行读书会,我在会上讲了《红楼梦》。我当时正在看《红楼梦》和《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在会上做的就是关于《红楼梦》的报告。内容有: 《红楼梦》的背景、时代、地点、作者、版本等。当时读书会的顾问是日本籍教授(哲学系的)儿玉达童。我报告完了,散会后,儿玉达童找我个别谈话。我们是在讲台边上谈的,有时他还在黑板上写些字。他说:

在我们日本有一个三六桥本的《石头记》,有后三十回,我看过后三十回,内容有:

湘云和宝玉结了婚。(儿玉的汉语不太好,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粉笔字,帮助说明。讲到这里,他写了“结缡”两个字。)

宝钗死于难产。(写了“难产”两字,又写了“分娩”两 字。)

探春远嫁给外藩。(写了嫁“外藩” ,“远嫁,杏元和番”。)

妙玉堕落于风尘。(写了“风尘”两字。风尘在日文中,是妓院的意思。〉

王熙凤被休弃。(写“休弃”两字)

宝玉后来入狱。(写“狴犴”两字。)

小红和贾芸结婚了。(用线连起来,引到“结缡”上。) 他们还去探监,看宝玉。

黛玉的结局没有谈到。

这个本子肯定在日本,不在上海。据当时听的印象,不在图书馆,也不在学校,而在一个民间的研究机关,叫什么“院”。不是正仓院。

三六桥,我当时还以为是地名,后来同俞平伯谈起来,他说三六桥就是三多,我才知道是人名。伪满洲国一成立,他就在里面任职,“七·七”事变以后,常往来于北京——东北之间。孙楷第曾到三多家里去过,亲自听三多说,他有一个后三十回的本子。但三多只是说说,并没有从书架上拿出来给孙看。他大概不愿意让人家看;或者书在东北、日本,不在手边。

儿玉达童

儿玉达童是一九四○、四一年左右来中国的,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日本去了。他从三多那里看到这个本子,大约在一九四一年到四二年之间。儿玉是中年教师,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和汉话的水平,都不如盐谷温。盐谷温是北大中文系的老教授,写过中国小说史,他可能也看到过这个本子。

我的杂记

我在读书会上的报告,整理成文字稿,加了一段杂记,写到三六桥本的情况。稿子送给校刊编辑部,杂记被删掉了,其余的登在《北大文学》一九四三年第一期(夏天)上。其中只提到一句话:据儿玉达童说,他看到过三六桥藏的《石头记》,有后三十回。没有讲具体内容。当时不知由于我的笔误还是排错了,文中讲的是后四十回本。但我印象很深,儿玉讲的的确是后三十回本。他没有讲是刊本还是抄本。

孙楷第是亲自听三六桥讲的,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里记了这个本子,但没法介绍内容。前些日子碰到史树青同志,他还问我,我讲三六桥本的事情,是在看到孙楷第的书目之前还是之后。我说,我讲的时候,并不知道孙楷第的书目,是后来才看的。

三六桥与外蒙古独立事件三六桥听上去好像是个地名,其实是个人名。三多(1871-1940),蒙古族人,钟依氏,字六桥,所以叫三六桥,又叫三多戈。属满洲正白旗,北京籍,原来是浙江杭州驻防的旗人。他发迹较早,清光绪二十年(1894)仅二十三岁,就官达二品红顶戴,杭州都护将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后任浙江武备学堂总办及督练公所洋务局提调,继为杭州知府,第一标统兼候补道。光绪三十三年(1907)升任民政部参议兼归化成副都统,后历任库伦办事大臣,盛京副都统兼守护大臣等,世袭轻车都尉。1909年10月,清朝朝廷派三多出任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办事大臣。三多为人“年力精壮,好文事,有干练才”,但行事不免操切。他“以俄人谋蒙日亟,力纠积弊”,在外蒙古力行新政,主要是兴办教育,移民实边,开放招垦,编练新军,奏请修建张恰铁路(张家口—恰克图)等,在蒙古国筹建实业调查诸局等机关20多处。 1910年(宣统二年)发生喇嘛与库伦大臣的冲突事件。喇嘛因购木料争吵,继而聚众抢劫德义涌木厂,库伦办事大臣三多亲往弹压,拘捕首犯僧人。喇嘛聚集数千人向三多乘舆投石抗捕,并于途中抢回被捕喇嘛。三多责令沙比衙门交出"正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中旬,杭达多尔济一行赶回库伦,密谋宣布外蒙古独立,组成以杭达多尔济为首的临时总理蒙古国务衙门。11月30日,杭达多尔济等人,向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提出最后通牒,宣布“将蒙古全土自行保护,定为大蒙古独立帝国,公推哲布尊丹巴为大皇帝,不日登极”,要三多立刻出境。 据史料记载:在农历十月“十四日,三多见蒙人无加害之意始由领事馆雇车数量,逃至恰克图。恰克图署任章京见三多至,再三挽留,不令其去,三多坚执不从,遂乘俄国火车,逃归奉天,旋又逃至天津”。12月16日,库伦独立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共戴为年号,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 辛亥蒙古变,蒙军包围库伦参赞大臣衙门,限三多三日内出境。三多卫队由俄兵搜械解散,行辕由俄兵会同蒙军看管。四日后,由哥萨克骑兵将三多等押解出境,逃至恰克图。恰克图署任章京见三多至,再三挽留。三多这位自小深受汉文化熏陶的蒙古人因无限忠于中国政府,严厉反对外蒙古独立,更为反抗沙俄的分裂活动,于是坚决不从蒙方之“再三挽留”,偷乘俄国火车逃至奉天(沈阳)。这时,清朝政府已经消亡,他又奔天津,坐起寓公,暂缓政治避难。 民国元年(1912)以后,三多再来沈阳,管理沈阳故宫和清朝关外三陵(新宾永陵、沈阳福陵和昭陵),由张作霖拨给管陵费用。伪满时去伪新京(长春),溥仪赐宅以居,并出任伪满电气株式会社总裁。伪康德七年(1940)卒,终年六十九岁。三多自幼聪慧,为人慈祥恬淡,且好施济,家教严格,勤于文学,受业于浙江俞曲园(樾)太史,尤以诗词得心太史嫡传而著称。工书法,善隶书,笔法遒劲,海内驰名,憾无书画集问世,在沈阳只见有书题匾额"德古斋"。他在清末任驻蒙古(现在的外蒙古)的边防大臣时,崇尚“兴学科教、改革、修铁路、经商”等,所以他很想修筑一条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的铁路,改善落后的交通,把内地先进的知识传播过去。为了这个梦想,他捐出了家里所有的宝物,但最终,铁路没有修成,宝物也就从此下落不明。 因此,在三多收藏的宝物中,有三件宝物最为珍贵。第一件是《西溪梅竹山庄画册》。该画册自嘉庆八年(1803年)奚冈开笔画《梅竹山庄图》始,耗时近百年集结成册,此画册将清朝中晚期的杭州书画名家一网打尽。第二件是纳兰性德的画像。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大学士明珠的长子。第三件便是《红楼梦》的后三十回三六桥本。对这个三十回,三多的后人郑先生(郑先生现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都认为这应该就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版本。可惜,这个传说中的三六桥本,下落不明,据说在日本某个角落。这个三六桥版的红楼梦中说,贾宝玉最后与史湘云结婚,宝钗死于难产,王熙凤被休,贾芸与小红结婚后义探狱神庙,比民国年间现身的脂砚斋批红楼梦所透露的后30回线索看似相同,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搜一搜三六桥本的故事。人物简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