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特芳丹的回忆 |
释义 | 这一幅《 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 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 作品赏析法文: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这一幅《 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 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五分之三,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在整幅画上,这三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 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在恬静、优美的湖边景色中,银灰色的迷离雾气映衬出正在采摘草蕈和野花的妇女与孩子,不仅生意盎然,而且情景交融,弥漫着田园诗般的梦幻情致。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 “艺术就是爱 ”,“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 ”。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 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 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作者简介卡米耶·柯罗(1796.7—1875.2)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柯罗出生在巴黎一个服装商人之家,少年时跟随古典风景画家贝克多学过画。1820年,他从古典风景画家维克多·贝尔丹学画;1825年去意大利,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阳光与自然的美。回国后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后来又两次去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轻的画家,常常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进行创作。卢梭、米勒和柯罗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柯罗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田园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新颖,明朗,清俊,柔美,散发着诗一样的情趣。这与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悉心领会大自然一丝一微的变化不无关系。 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 同卢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画家一样,柯罗在对大自然的讴歌中,展现了自己温柔多情的性格。他毕生徜徉在大自然中,着意临摹自然界的神奇与妙曼,他将大自然造化的一切进行艺术的再现。他的风景画,尽显自然之美、田园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荡漾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还蕴涵着现实主义的真切。他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 《威尼斯大运河》、《芒特桥》、《阿夫赖城》、《梳妆》、《忧郁的妇人》等是他的代表作。1875年柯罗在巴黎去世,这位终生未婚,独自拥抱绘画艺术的老人,直到生命将尽,手里仍握着画笔。 柯罗的其它作品梳妆世界著名油画《梳妆》,179×92厘米,法国画家柯罗作于1859年。 这一幅《梳妆》,是他习惯用的模特儿。画家以全身像的形式展现一种神话式的境界:一个裸体女子在野外接受女佣人的化妆服侍。画上的裸女就象山林女神宁芙,可并不是神话人物,它又是现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虚构的现实。远处,还有一个靠在树上读着书的女人。在林子的后面,是白茫茫一片,是水是雾,令人茫然。这诗一般的境界,反衬出这个裸体女子的高贵、善良、标致而又富有艺术幻想的生活性格。 珍珠女郎70×55厘米,法国画家柯罗作于1868-1870年。 这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了一个戴着树叶编织的“花环”的青年女子。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了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 躺在乡间的仙女75×49厘米,法国画家柯罗作于1855-1858年。 柯罗将少女裸体和乡间风景结合在一起,以展现他努力“回到自然”的艺术理想与追求。这件作品体现了他对外光和环境色调的强调与研究。仙女起伏的体态和柔和的转折,与乡间的丘陵,丛林相映成趣,浑然和谐;显示出自然造化的巧夺天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