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堆迎神节 |
释义 | 简介三堆迎神节(三堆庙会),历史悠久,其历史记录可追溯到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6年),至今三堆迎神庙会已拥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来,三堆迎神民俗的活动形式有许多变化,但当地乡民一直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一民间传统。该地迎神庙会的保留比较完善,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还是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和习俗。在如今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民俗传统传承日益困难的背景下,三堆村迎神庙会却依然保持其在当地一片地区深远甚至日益广大的影响,这依赖于三堆迎神民俗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当地乡民的节日意识日益深刻。庙会期间乡民从四面八方赶回,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邻村乡民在本村的庙会时未必赶回参加,但一定都会及时赶回前往参加三堆迎神庙会,可见其影响之大。近年来外地游客也开始慕名而来,摄影膜拜,人数众多。 三堆村民在每年六月举行迎神活动,由于其参与人数之多,场面之大闻名于县内外,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据说,三堆村所在的龙庆景交界处数十个村庄都非常盛行这一传统活动,迎神活动的重要性不亚于春节。每年小暑后甲寅日为迎神节第一天,也即迎神日。迎神庙会持续两天,第二日为诸神归殿日。每个村庄的首事人(每户轮流担任)早早的于上年迎神庙会选定,待到今年迎神日接近,购买所有要用的物品,更要杀猪宰羊当作贡品之用。万事具备,只待迎神日的到来。吉日一到,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参加,有的则是全家出动。大家要把村庄佛殿内的各路神灵抬到迎神埕的大堂内供奉着,然后举行盛大的祭祀参拜活动。 第二日是诸神归殿庙日,当晚,在举行好祭祀祈福仪式后将诸神像请回佛殿,所有村民虔诚地拿着香朝拜,一路跟随神像回殿。在快到神殿处有一水渠,据说女人是不能越过这条水渠送诸神回殿的,妇女送神只能送到到此处,其中原因不明,可能跟以前的社会观念有关,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 迎神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舞龙,这个传统活动同迎神庙会一同流传下来,具有很强的民众参与性,同时也体现出龙在当地乡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合湖一带舞龙传统在许多村庄已经消失,唯独在三堆村保留了下来,舞龙活动在当地很具有影响力,也是三堆村迎神节成为附近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场面最为热闹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各个村庄的乡民都会涌至三堆村来观看这一年一度的舞龙活动。每年迎神节的舞龙活动共有两场,第一场为迎神日当晚举行,舞龙队伍会在供奉诸神的大堂内绕诸神和供奉台而行,寓意为龙将会守护诸神。而后舞龙队伍会绕全村而行,经过家家户户门口,将福祉带给乡民。而众乡民也会燃放烟花鞭炮迎接神龙的到来。第二次舞龙活动在送诸神归殿时,当晚舞龙队伍同所有乡民一起拜送诸神归殿庙。最后神龙将和诸神一起留在佛殿内,以保护诸神。 这种三堆一带的迎神庙会,目的是通过盛大的祭祀,希望诸神能保一方平安,庄稼丰收。迎神最重要的环节,即祭祀祈福,有专门的祭祀场所,许多村庄村的迎神大堂已经多年废弃不用。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三堆村、兰泥村等少数几个,三堆村迎神大堂旁古树参天,保留了全县最大的古树名木群,现在可以看到的迎神大堂已有百年的历史,平日里堂中也有供奉神像的灵台。大堂房屋不仅古老,而且结构也独特,具有浙南客家房屋的建筑风格。大堂平日里也有许多村民在这里谈天闲聊,是村内乡民们的一个公共休闲场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