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侲子
释义

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男巫,为进行祭祀活动的一类执行人员。

中文名:侲子

来由:除却灾疾恶鬼

职责:除逐

服制:服素襦朱褶

来由

侲子(zhèn zǐ ),又叫侲僮,即童男童女,卿的属下,汉朝、北齐选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隋唐选十二岁以上十六以下,根据《周礼》,在除夕夜的大傩礼中负责配合方相氏,以桃弓苇矢除却灾疾恶鬼,帅鼓角以助侲子唱之,和歌于黄门令,唱和呼十二神,鼓噪炬火,逐疫出端门。十二神包括“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制。桃弧棘矢,所发无臬。飞砾雨散,刚瘅必毙。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然后凌天池,绝飞梁。捎魑魅,斮獝狂。斩蜲蛇,脑方良。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八灵为之震慑,况鬾蛊与毕方。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目察区陬,司执遗鬼。京室密清,罔有不韪。”汉旧仪曰:“方相帅百隶及童子,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谯周论语注曰:“以苇矢射之。”唐代大傩由方相氏、侲子和祝史、太祝执行。

侲子即男巫,《周礼》曰:“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算”。振女(侲女)即女巫。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与徐福,入海求延年益寿药。振女即是日本巫女的前身。西元706年,大傩礼传入日本“是年。天下诸国疫疾。百姓多死。始作土牛大傩”。日本大傩的主役也包括方相氏、侲子和阴阳师。

侲子的职责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日,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绣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乃呼神名,其有甲作,食者;巯胃,食虎者;腾简,食不祥者;揽诸,食咎者;祖明、强梁,共食砾死寄考者;腾根,食蛊者等。侲子五百,小儿为之,衣朱褶、素襦,戴面具,以晦日于紫宸殿前傩,张宫悬乐。太常卿及少卿押乐正到四阁门,丞并太乐署令、鼓吹署令、协律郎并押乐在殿前。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观之,百姓亦入看,颇谓壮观也。太常卿上此。”

侲子服制

汉代侲子服素襦朱褶(白衣赤袴、元衣朱裳),南朝侲子丹首玄制(赤帻皂衣)或赤幡皂裳,北齐、隋朝时,一百二十人,赤帻、皂褠衣,执鞀。一百二十人赤布袴褶,执鞞角。唐代则改服赤布袴褶,服制与太乐署大鼓、长鸣、横吹工人同。“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使以缚袴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