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莲宗 |
释义 | 日莲宗以创宗者日莲的名字命名,与中国佛教无直接关系。 中文名:日莲宗 组织类别:宗教组织 创始人:日莲 所属国家:日本 创始年代:1253年 简介日莲认为只有《妙法莲华经》是正法。建长5年(1253),日莲归乡访亲,4月28日登清澄山,向着海上初升的红日,高唱《南无妙法莲华经》10遍,为日莲宗创立之始。为了宣扬自己的新教义,他对其他宗派进行了强烈的批驳,因此三度被流放。其教化方法有所谓“折伏”(恶逆的教化)和“摄受”(顺信的教化)两种。灭后由其门下的日昭、日朗、日兴、日向、日顶、日持等六老僧葬其遗骸于身延山,建久远寺,即今日莲宗的总本山。著作有《守护国家论》、《立正安国论》等300余种。后来日莲的弟子分成许多派别。近代日本新兴宗教的几十个教团,有70%属于日莲系。 日莲于1222年诞生在日本安房国﹙今千叶县﹚的一个小渔村,时当镰仓时代,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激剧动荡的时代。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这意味着日莲大圣人是为了救济一切民众而出生于一般庶民当中。 12岁出家,16岁正式为僧,取名莲长。翌年,他前往镰仓修学,之后在比睿山、奈良等地钻研当时所有佛教学派的教理。32 岁,他通过《法华经》领悟到潜藏于每人生命里宝贵的"佛界",并教示开启此佛界之南无《妙法莲华经》才是佛法的究极。他立宗宣言,改名为日莲,开始了宗教改革的计划。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连年五谷不收、瘟疫流行、生灵涂炭的年代。1260年7月16日,日莲大圣人向当权的镰仓幕府的最高权力者北条时赖提出了“立正安国论”,谏诉这一切不幸的原因乃信仰错误的宗教。他破斥了当时错误的诸宗派,进而预言若人民还是执迷不悟,日本会受他国侵略而幕府也会发生内乱。日莲大圣人因此触怒了镰仓时代宗教界和幕府当局,遭到袭击、判刑和斩首等各种迫害。处于苦难状态中,日莲大圣人仍不断地弘教和鼓励信徒。他所书写鼓励信徒的书简,今天已经被编辑成“御书”,它便是创价学会会员修行与学习佛法的根本。 日莲大圣人为了解救一切众生,在1279 年10月12日,图画了大御本尊遗留后世(所谓本尊就是根本尊崇的信仰对象之意)。这也是日莲大圣人的出世本怀(出现于此世的根本目的)。1282年9 月,大圣人自觉大限将至,将一切托付给他的第二代弟子日兴上人后,安详地入灭,享年61岁。 由来日本在13世纪中叶连续发生日蚀、月蚀等罕见天象和地震,又有水旱等自然灾害,流行疫病。日莲此时经过到各地考察和修学,对佛教各个宗派的教义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开始形成以《法华经》为最高经典,以专弘《法华经》为终身使命,以五字经题为教义核心的教法构想。他在不断构建和深化自己的教义体系过程中,一直密切注视着以镰仓幕府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形势和净土宗、禅宗在幕府支持下迅速扩展的佛教界情况。他作为一个虔诚的学僧,认为日本连年出现天象反常和天灾现象是由于社会上流行"邪法"而造成的。他先后写了《守护国家论》和《对治灾害钞》,引证《金光明经》、《仁王经》、《大集经》等的经文,说由于净土宗"邪法"盛行,"护国善神"和"圣人"离国而去,才招致天变和诸种灾害,对治方法是当政者应禁止"邪法",改而"护持正法",即在全国弘布《法华经》。日本文应元年(1260年)日莲写出《立正安国论》,通过幕府近臣宿谷光则转呈前执权北条时赖。文章以"主人"、"旅客"互相答问的体裁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主张:(一)把法然的《选择本愿念佛集》及其创立的净土宗贬为"邪法"、"谤法",广引佛经指出日本之所以灾害连年和危机四伏,就是因为举国信奉"邪法"、"邪教",从而使得护国善神、圣人离国而去,郑重地建议幕府下令禁止。(二)称《法华经》是"正法",要求幕府当政者把法华信仰推行到全国。他借"客"之口说:"国依法而昌,法因人而贵。国亡人灭,佛谁而可崇,法谁可信哉!先祈国家,须立佛法。"然后指出:"禁谤法之人,重正道之侣,国中安稳,天下太平。" 是说能否奉《法华经》为正法,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安危。他在文章中还表示,如果举国信奉《法华经》,则所在皆佛国,"十方悉宝土也"。 应当指出,当时日莲所说的"正法"有时是指天台宗,或称之为"圆教"。他在文章前署名"天台沙门日莲",表明尚未有意脱离天台宗。翌年,当他在镰仓幕府所在地附近宣传他的主张,攻击净土宗等时,受到净土宗信徒的指控。幕府把他流放到伊豆(在今静冈县)。他两年后被赦,面临元朝以武力胁迫日本臣伏的严峻形势,他除继续批评净土宗外,还把批评的矛头指向禅宗、律宗和真言宗,再次向幕府进谏,指出只有奉法华信仰,禁止"邪法"才能防止亡国,于是在文永八年(1271年)被流放佐渡,三年后被赦。又第三次向幕府进谏,但仍不被理睬,最后隐居甲斐的身延山(在今山梨县),专心从事著述和传教,建立早期日莲宗教团。日莲在颠沛流离的创教和传法的生涯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教义体系,写出《开目钞》、《观心本尊钞》等众多著作,逐渐放弃原来天台宗的立场,提出自己对《法华经》的新的理解和论证,完成了以《法华经》题目为核心的教义体系。 判教理论正如中国佛教宗派都有自己的判教理论一样,日莲在创立日莲宗过程中也提出自己的判教理论。据此判教理论,可以看出他是如何评价《法华经》的。这里仅利用他在《教机时国钞》中提出的"教、机、时、国、教法流布先后"判教框架,参照其它重要著作,着重揭示他的《法华经》至高无上的观点。教,指教法。日莲继承"五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化法四教"(藏、通、别、圆)的判教理论,认为在大小乘一切佛经中,只有《法华经》最为优越,是"第一经王"。他在《开目钞》中说,在释迦佛成道之后50年传法的生涯中,前40年所说的经典皆"未显真实",皆属应机随缘说法的"权经",只有最后8年所说的《法华经》"皆是真实",是展示佛的"本怀",宣说觉悟的真实内容。 他认为《法华经》比其它佛经优越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讲一切人可以成佛,包括声闻、缘觉二乘和恶人以及被佛教一向歧视的女人;二是讲"一念三千之法门",日莲着重从"十界互具"进行解释;三是讲释迦为"久远实成"的法身佛。 日莲接受天台智 在《法华文句》中把《法华经》前十四品作为"迹门",后十四品称为"本门"的说法,进而认为在"本门"中只有<从地涌出品>后半部分、<寿量品>和<分别功德品>前半部分最为重要。又说:"彼一品二半,此但题目五字也。"这五字题目即"妙法莲华经"(加上"南无"是七字),隐藏于<寿量品>的"文底"。此经题是《法华经》的"肝心",与诸法实相"一念三千"是等同无二的。 这样,在日莲的判教理论中,佛法的优胜层次是:大小乘诸经--《法华经》--<寿量品>与另两个半品--"妙法莲华经"。 机,原指素质、根机,也直接用来指接受佛法的人。日莲发挥佛教所说在佛灭千年的之内是"正法时",进入佛灭二千年是"像法时",此后进入"末法"时(佛法将灭的末世)的说法,认为相应于此三时有三机,流行不同的佛法。适应于"正法机"先流行小乘经,后流行权大乘经;适应于"像法机"则流行《法华经》的迹门教法,以日本最澄为代表;适应于"末法机"的教法则是《法华经》的本门教法,实即"南无妙法莲华经"。 时间越往后,众生根机越底下,越应授于最上等佛法,所以在末法时代应传授一切众生以《法华经》本门的精华--"妙法莲华经"。《撰时钞》卷下说:"持妙法莲华经五字,作为谤法一阐提(按,极恶者)白癫病之辈良药。" 时,指佛法流行的时代。日莲利用《大集经》所说在佛灭后有五个500年的说法,说在正、像、末三时流行不同的大小乘佛法,到了像法后半期出现法华迹门正法,而认为他正处在佛灭后2200年,属于末法初期,正应弘布法华本门正法--"南无妙法莲华经"。 国,是流行佛法的国度。有流行小乘、大乘之国,或大小乘兼行之国,但日本是"一向大乘国,大乘中《法华经》之国",故应弘布法华本门妙法。 教法流布先后,或简称"序",是指教法适应时机不同而流行的先后次序。正、像、末三时先后流行不同的佛法,既然进入末法时,就应流行适宜此时的法华本门妙法。 可见,日莲通过自己的判教理论把《法华经》提到最高地位,而最后的结论是:法华经题才是适宜末法时代日本乃至世界(阎浮提)的最高最圆满的佛法。 核心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后期(10世纪之后),在社会危机四伏,并且经常出现动乱的形势下,佛教的"末法"思想在佛教界特别盛行。这种思想强调离开佛灭时间越久,众生的接受佛法的素质越低,僧人的品质越下降,世上仅有教法而无真正的修行者和证悟者,并且佛法面临灭亡的危险。与此相应,简单易行的净土信仰迅速兴起。天台宗僧源信(942-1017)著《往生要集》分类汇集净土经典文句,提倡在"末代"修持净土念佛法门。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3),法然(1133-1212)著《选择本愿念佛集》,最早成立净土宗。他认为在"末法"时代众生修持净土法门以外的"圣道"诸法不可能解脱,只有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才能超脱生死。这五字名号具有无限功德和神威,口称这五字名号可以灭罪和往生净土。此后其弟子亲鸾(1173-1262)著《教行信证》,创立净土真宗,进而提倡"一念净信,往生成佛"。净土信仰在镰仓时代曾特别盛行。日莲在创教过程中批评的主要方向是净土宗,此外是禅宗、真言宗等。日莲提倡法华五字或七字经题,应当说是受到净土宗口称念佛的启发和影响的。 日莲说一部八卷二十八品的《法华经》的最精要部分是它的题目--"妙法莲华经",称之为全经的"肝心"。《撰时钞》卷下以答问的形式对此作了解释。他说既然《华严经》的肝心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集经》的肝心是"大方等大集经"……一切经皆以"如是我闻"之上的题目为其肝心,那么,《法华经》的肝心应是"妙法莲华经"。因为《法华经》是一切佛经之"王",所以此经题也是一切佛经的肝心,是"位于一切佛、菩萨、二乘、天、人、修罗、龙神等之上的正法"。 《观心本尊钞》说:"释尊因行、果德二法,妙法莲华经五字具足。我等受持此五字,自然让与彼因果功德。" 他在《唱法华题目钞》中说在此经题五字中包含了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三千世间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一切法门。 他认为,对于天台宗的"理具"的一念三千诸法,普通人难以理解,自然也不能通过坐禅观心领悟实相而达到解脱。但如果唱念"妙法莲华经"五字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无上妙法,达到解脱。他说:"不识一念三千者,佛起大慈悲,五字内裹此珠,令悬末代幼稚颈。四大菩萨守护此人。" 任何人,包括一切智者、愚者和善人、恶人在内,皆可因唱念此经题而成佛。 日莲以法华经题为核心,提出"三大秘法"作为日莲宗的基本教义。此五字(或加"南无"成七字)从作为信仰对象来说,是"本门本尊",如将此五字为中心,配以诸佛菩萨和护法善神等名字,用笔绘出,则为"本尊曼荼罗";此五字从作为修行唱念的内容来说,是"本门题目";从尊奉和唱念此经题可以拥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来说,则称之为"本门戒坛"。 可以说,这是日莲宗独特风格的集中表现。 影响《法华经·从地涌出品》记载,释迦牟尼佛不同意由"他方国土"的菩萨在他灭后护持弘通《法华经》,说"我娑婆世界"(难忍世界,实指现实人间)自有无数菩萨及其眷属承担此任,此时大地震裂,从地下涌出无数菩萨,其中有四位导师--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四菩萨。对于以往人们极少注意的这段文字,日莲特别重视,说在像法之时,天台智 虽提出"理具"三千之法,但未能弘布"事行"的"一念三千"--"妙法莲华经",进入末法时代,"地涌菩萨始出现于世,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令服幼稚,因谤堕恶必由得益是也"。 日莲在不少地方以地涌菩萨自况,自认为是末法时代肩负弘布法华本门妙法使命的"《法华经》行者"。《撰时钞》卷上说在佛灭后1800年间只有三位法华行者,即释迦佛、智 、最澄。 那么,进入末法时代的法华行者是谁呢?日莲认为自己当之无愧。日莲在《撰时钞》卷上说自己是"阎浮提第一《法华经》行者。"在《开目钞》卷下他甚至宣称:"我是日本之柱,我是日本之眼目,我是日本之大船。" 在镰仓时代创立宗派的人中,像日莲那样具有强烈的弘法使命感,不惜牺牲自己身命再三地向当政者进谏抗争,对异己教派进行激烈批判,是十分罕见的。 佛教与其它文化形态一样,是随顺时代和社会、地域而发生变化的。从日莲宗和日本其它宗派的成立,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创办人日莲于1222年诞生在日本安房国﹙今千叶县﹚的一个小渔村,时当镰仓时代,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激剧动荡的时代。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这象征了日莲大圣人是为了救济一切民众而出生于一般庶民当中。 12岁出家,16岁正式为僧,取名莲长。翌年,他前往镰仓修学,之后在比睿山、奈良等地钻研当时所有佛教学派的教理。32 岁,他通过法华经领悟到潜藏于每人生命里宝贵的"佛界",并教示开启此佛界之南无妙法莲华经才是佛法的究极。他立宗宣言,改名为日莲,开始了宗教改革的决心。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连年五谷不收,瘟疫流行,生灵涂炭。1260年7月16日,日莲大圣人向当权的镰仓幕府的最高权力者北条时赖提出了“立正安国论”,谏诉这一切不幸的原因乃信仰错误的宗教。他破折了当时错误的诸宗派,进而预言若人民还是执迷不悟,日本会受他国侵略而幕府也会发生内乱。日莲大圣人因此触怒了镰仓既成宗教界和幕府当局,遭到袭击、流刑和斩首等各种迫害。 处于苦难状态中,日莲大圣人仍不断地弘教和鼓励信徒。他书写为鼓励信徒的书简今天已经被编辑成为“御书”,它便是创价学会会员修行与学习佛法的根本。 日莲大圣人为了解救一切众生,在1279 年10月12日,图显了大御本尊遗留后世(所谓本尊就是根本尊崇的信仰对象之意)。这也是日莲大圣人的出世本怀(出现于此世的根本目的)。1282年9 月,大圣人自觉大限将至,将一切托付给他的弟子第二代日兴上人后,安详地入灭,享年61岁。 相关信息天台宗 中国佛教中影响很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派别,开创于南朝末、隋朝初。创始人智常住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其派主张定慧并重的原则。所著《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基本经典。天台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并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为观察世界和宗教修持的方法。认为物质世界及其多样性,不过是人心一念的产物。事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是空的,即“空谛”;“空”并非绝对的“无”,而是假有,即“假谛”;佛教把万物看成非真非假,亦真亦假即“中谛”。认为三谛互相包容,互不妨碍。“一念三千”与“三谛圆融”之说集中地反映了天台宗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天台宗以《法华经》的教义为佛教的最高原理,主张以五时判八教。唐代的湛然,进一步阐明了天台宗的教义,提出“无情有性”的学说,认为草木瓦石也有佛性。北宋初,因争论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天台宗内部分成山家、山外两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