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任咏华 |
释义 | 任咏华 任咏华,女,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目前我国最年轻的女院士。她一直致 力于无机化学、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曾应邀在多家杂志撰写重点 文章或综述文章,在SCI国际杂志上发表150多篇文章。曾获2001年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称号。 中文名:任咏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职业:无机化学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化学系 人物简介女,1963年2月10日生于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广东鹤山。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铼、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并以弱金-金成键相互作用作为开关的新概念,设计出可用作分子磷光信号传感器及光电开关的双核金冠硫配合物;这些工作成绩受到国际同行关注,被邀在Chem. Comm., Angew. Chem.(国际版),Chem. Soc. Rev.等杂志撰写重点文章或综述文章。此外,她还担任Inorganic Chem.,New Journal of Chem., Inorg. Chim. Acta等国际杂志编委。曾荣获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成果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有机金属铼、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 家庭关系女儿的照片始终摆在任咏华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现在她每周都会带一些工作回家,为的是陪陪女儿和家人。家庭和做研究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有了丈夫、女儿的理解支持,才让她能更安心地做研究。 个人看法任咏华表示,有很多人都以为,香港只是一个金融中心,或者是一个贸易中心,但其实香港亦可以成为一个科研中心,因为在某些科研领域,如无机光化学、合成光化学、手性催化等方面的成就,国际科学界首先想起的就是香港,并非欧美国家。 任咏华指出,香港的无机化学研究已达国际水平,在医学及环境学上都颇有贡献。香港的化学科研水准相当不错,在国际上已进入最先进之列,可与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媲美。以她自己为例,就担当了一份美国化学刊物的国际编委会成员,而英国皇家化学会一份刊物亦曾以她的科研工作当封面。 获奖情况1、1990—2000:杰出学者奖,香港大学; 2、2000—2001:Croucher高级研究奖,Croucher基金会; 3、2002:十大杰出青年,香港青年会; 4、2002—2004:RMIT基金国际访问学者,皇家墨尔本工业大学研究院; 5、2004:海外杰出研究奖,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年纪念; 6、2005-2006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世纪金奖; 7、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8、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社会兼职1、2004—2006,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杂志国际编委(Elsevier Science); 2、2001—2006,New Journal of Chemistry杂志国际编委(英国皇家化学会); 3、2001—2003,Inorganic Chemistry杂志国际编委(美国化学会) ; 4、2002,2005,Dalton Tansactions杂志国际编委(英国皇家化学会); 5、2004—2006,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杂志国际编委(Elsevier Science); 6、1999—2005,Inorganica Chimic Acta杂志国际编委(Elsevier Science); 7、2004—2007,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杂志国际编委(Elsevier Science); 8、《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杂志编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