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让第刘蕡疏 |
释义 | 李郃以郡举贤良方正赴长安应试,名列进士第一。同试举子刘蕡因试中直言官司干扰朝政而落第。李郃仗义执言,上《让第刘蕡疏》,为其鸣不平,朝野称誉一时。 作品名称:让第刘蕡疏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李郃 作品原文让第刘蕡疏[1] 陛下御正殿,求直言,使人得自奋[2]。臣才志懦劣,不能质今古是非,使陛下闻未闻之言,行未行之事[3]。臣忽内思,愧羞神明[4]。今蕡所对,空臆尽言[5]。至皇王之成败,陛下所防[6]。闲时政之安危,不私所料[7]。又引春秋为据。汉魏以来,无与蕡比。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8]。自诏书下,万口籍籍[9]。叹其诚鲠,至于垂泣[10]。谓蕡指切左右,畏近臣衔怒,变兴非常,朝野惴息[11]。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季汉之乱,复兴于今[12]。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灵,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13]。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15]。万一蕡不幸死,天下必曰陛下阴杀谠直,结仇海内,忠义之士,皆惮诛夷[16]。人心一摇,无以自解。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17]。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18]。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19]。 作品注释[1]让:辞让。第:科举考试的等级。让第:即让出自己的状元位置。疏:给皇帝的奏议。该文存《湖南宁远县文献》第三篇“人物”。 [2]御正殿:意为统治天下。人:人人,群臣。 [3]懦劣:自谦之辞。质:评判。 [4]内思:反思,自思。 [5]今蕡所对:指刘蕡所作试卷。臆:胸。空臆:尽胸中所有。 [6]至:最大,指刘蕡所对的最大问题。 [7]闲:为“闲”之简写,而上古无“间”。间(jiàn)也作“闲”。当解为“间或”,指刘蕡对中,也涉及的问题。私,隐藏。所料,所想到的(事情)。 [8]有司,这里指负责考试的官吏。以,因为。讦(jié):攻击或揭露别人的短处。忤(wǔ):违反,抵触。不敢闻:不敢闻于上。不敢让皇帝知道(详情)。 [9] 籍籍:纷扰,纷纷。 [10]鲠(gěng):直爽,正直。垂泣:落泪。 [11]指切,指责。畏,担心,害怕,非常,不同寻常。指担心受到指责的左右近臣,兴起非常事件,致使天下大事不安。 [12]穷:尽。绝:断。季汉:后汉。 [13]以……故……:因为……所以…… [14]指事:指具体事件。取验:吸取经验。 [15]召:号召。副:辅助。过:过错。 [16]阴杀:暗杀。谠(dǎng):正直(的话)。此谓敢说正直的话的人。 [17]远甚:甚远,很远。奈人言何:奈何人言,即别人怎么说,我也不管了。 [18]乞:请求。回:收回。指请皇帝收回所授状元出身。旌:表彰。 [19]逃:避开,避免。朝:朝庭。顾:却,反而。 作品赏析828年(唐文宗太和二年),李郃以郡举贤良方正的身份赴长安应试,名列进士第一。同试举子刘蕡因试中直言官司干扰朝政而落第。李郃仗义执言,上《让第刘蕡疏》,为其鸣不平,朝野称誉一时。但他本人却因此得罪朝庭,被斥出京,调任河南府参军。 21岁状元及第,正值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之时,上“让第”之疏,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胆识。全文层次分明,作者先说自己“才志懦劣”以掩锋芒,次说刘蕡“汉魏以来,无与蕡比”,再说刘蕡因诏落第之事的后果,最后提出让第刘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言“万一蕡不幸死”,警告皇帝,不得杀害刘蕡,令人惊叹。作者于自己性命不顾,为血性男儿的豪壮之举。 作者简介李郃(807—873),字子玄,号西贞。道州延唐(今永州宁远)人,唐文宗时赴长安应试,名列进士第一,为唐代湖广一带第一个状元,也是湖南在唐代的唯一状元。李郃因上《让第刘蕡疏》被斥出京,832年(太和五年)授广西副使,834年(太和七年)任贺州刺史。李郃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诗文颇佳。有《李贺州集》,但已散佚,现存诗数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