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全真清规 |
释义 | 简介全真清规是金元时期全真道对违犯戒律的道士执行处罚的条例,旨在约束道士、维 持道观的正常活动和生活秩序。清规与戒律是相辅而行的。戒律警戒于事前,清规处罚 于事后。 全真道初创时期,力倡苦修,离俗出家,教风淳朴,有规戒思想而无制度。《真仙 直指语录》有马丹阳“十劝”语录,称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三断酒 色财气,四除忧愁思虑,五遇宠若惊,六戒无明业火,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 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异怪事,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十不得起胜心。 ①故元人徐琰概括全真教旨为“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 人为之宗。”②元初全真道结交权贵,贵盛至极,教风日变,渐离自放草泽、俭朴刻苦 之旨,因此,逐仿效佛教清规订立全真清规。 现存本明正统(1436~1449)年间编成的《道藏》收有《全真清规》一卷,内容包括:指 蒙规式、簪披次序、游方礼师、堂门戒腊、坐钵规式、祖师则例、三不起身、全真体用、 钵室赋、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了算子升堂文、长春真人规榜和郎然子家书等。其中 “指蒙规式”是指导初入道的童蒙的规戒;“簪披次序”厘定“弃俗簪披”的先后次序, “游方礼师”是对游方道士的礼仪规定,“堂门戒腊”是对道士在宫观中行止的礼仪规 定;“坐钵规式”是对于全真道士坐钵修持的规定;“祖师则例”和“三不起身”是对 于全真道士在宫观内起居安排和礼仪的规定;“全真体用”则是阐述全真清规体现的教 义思想,称“祖师设教,仙圣度人,开大乘之门径,通众妙之要津,俾旧元而造理,警 心妄以全真,贵忠心于清静,务圆性于淳朴,深明短景,至乐长春”。 内容“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明确规定了对于违反清规的道士的处罚标准:“一犯国法 遣出;二偷盗财物、遗送尊长者,烧毁衣钵,罚出;三说是谈非、扰堂闹众者,竹篦罚 出;四酒色财气食荤,但犯一者,罚出;五奸猾慵狡、嫉妒欺瞒者,罚出;六猖狂骄傲, 动不随众者,罚斋;七高言大语、作事躁暴者,罚香;八说怪事戏言、无故出庵门者, 罚油;九干事不专、奸猾慵懒者,罚茶;十犯事轻者,并行罚拜”。③清道光二十二年 (1842)陕西张良庙和清咸丰六年(1856)北京白云观都有《清规榜》的制订,它们是 《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的发展,所责罚的行为更为具体明确,处罚的方式和标准也更 加多样,除了罚出、罚斋、罚香、罚油、罚茶、罚拜外,还增加了迁单、顶清规乃至火 化示众等。张良庙的《清规榜》还有炙断眉毛、摘去衣领、打扁拐等处罚方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