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全宋诗 |
释义 | 全宋诗继唐诗的高度繁荣之后,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家作品,形成了许多流派,对元、明、清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演变宋初的诗人基本上还局限于师法唐人,缺乏创新。如徐铉、王禹偁主要师法白居易。当时在文坛上影响最大的西昆派,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的诗作学李商隐的善对偶、用典故、尚辞藻,但伤于雕琢堆砌,内容空洞乏味。至仁宗、英宗时期,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一扫西昆华艳之风,才使宋诗真正走上独具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时期以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为代表的创作共同特点是力求摆脱晚唐的柔弱诗风,矫正西昆体的浮靡,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常在作品中发表议论,一些长诗往往议论纵横、反复述说;语言趋于散文化,体裁上多用古体。风格或流畅自然、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他们的作品由此确立了宋诗的基本特色,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随后的发展方向。由于欧阳修等人的努力,宋代诗歌在神宗年间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期。这期间,诗人辈出,流派纷呈,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受欧阳修影响,他们都较重视思想内容,并且不同程度地有着以文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习气。王安石的诗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讲求诗律精严,开宋人师法杜甫风气。苏轼的诗则是才气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而且其门下诗人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也各具特色。宋诗发展至苏轼,完成了自晚唐、西昆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宋诗于唐诗之外另辟天地。黄庭坚则在这新天地中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立意、句法、用韵、用典等方面自出机杼,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北宋灭亡后,面对国运的衰微和江西诗派在流行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一些作家开始跳出江西派的藩篱,自立门户,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其中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出现,标志着宋代诗歌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此期能别具一格的诗人尚有姜夔。南宋后期出现的四灵派、江湖派则彻底放弃自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而来的传统,转学贾岛、姚合等人,内容上或写山水田园,不谈世事;或写落拓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使诗风又为之一变。但这两派的成就不高,宋诗在此期间趋向衰颓。直至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汪元量、谢翱等人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才为宋诗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特点代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和发展。比之唐诗,宋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背景下,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炽热、深沉。在艺术风格上,宋诗逐渐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有多议论、多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等特点。一般说来,宋代诗人都很重视学习唐人,有的偏重模仿,而更多的是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形成了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格局。因此,宋诗流派众多,各种流派之中也常有发展演变,诗歌的风格也因之丰富多样,杰出的诗人,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宋诗的数量之大,作者之多远超唐代。 影响宋以后的诗歌,基本未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由于时代风气、个人喜好和艺术见解的不同,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长期论争。南宋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及永嘉四灵、江湖派均抑宋扬唐。明代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公安派则主张「不以唐病宋」,双方针锋相对。至清代,宋诗受到重视,广为流传,出现宗宋的同光体。同时尊唐者亦大有人在。尊唐派往往从批评宋诗缺点出发,强调诗歌形象性、抒情性的艺术特性;宗宋派则从诗歌发展流变的角度肯定宋诗,强调诗歌风格的多样性。蒋士铨《辩诗》说:「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宋诗继承唐诗但又「力破余地」,「变本加厉」,而形成独特风格。这些观点可说是对唐宋诗的公允之论。 流传宋代印刷业发达,刻印方便,曾出现大量的诗文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明代中期对宋诗的排斥,大量作品散佚无存。至明末清初的集子有《宋诗钞》、《宋诗别裁集》、《宋诗纪事》及《补遗》等流传至今,作品数量超过《全唐诗》数倍,已知作者近9000人。 全宋诗分析系统该系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教授(研究员)主持研发。 2005年1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北京大学《〈全宋诗〉分析系统》的专家鉴定会,傅璇琮任主任委员。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界的专家所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该项目组的系统研制报告、查新报告、专家测试组的测试报告,并现场观看了系统演示。鉴定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质询答疑,一致认定: 一、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研制的《〈全宋诗〉分析系统》实现了系统技术方案,达到了该项目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 二、《〈全宋诗〉分析系统》底层主要有以下数据库:1、依据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完整数据库;2、北京大学中文系依据《佩文韵府》、《广韵》等韵书建设并扩展的音韵库;3、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完成的教育部科研项目“诗歌模型库”;4、北京大学中文系研制的古代诗人复合称名数据库;5、繁简字一对多关系库。 三、《〈全宋诗〉分析系统》建立在自行研制的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系统运行效率高、性能稳定、界面友好、加密性能高。 四、《〈全宋诗〉分析系统》突破了以往的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带有智能化特点,该系统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全宋诗〉分析系统》是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有效结合,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应用的方向和广阔前景,该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信息处理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鉴定会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建议研制单位进一步加强该系统的通用性,形成更强大的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已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文献数据,如《诗经》、《先秦汉魏六朝诗》、《全唐诗》、《全宋词》等。建议上级单位加强支持力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