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邱路琰
释义

个人履历:

邱路琰,字大畛,号复之,复山人,斋号敬一书屋。哲学硕士,自幼受教于其外祖父,攻诗书,习法书,后随邑人白先生志荣习书,后考取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学。毕业后问道于著名文字学家,经学家杜道生先生,得其指授,以文字学为基点,研习儒家经典。后参学于蔡方鹿先生,经先生授宋明理学要旨,后贯通小学与经学,在儒家经典的研究中,注重“法古宜今”。因其在专业的卓著成果,经教育部批准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破格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师事李先生远国,在攻读期间对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等诸多重要学术问题有独到见到,特别在五行思想的研究上将五行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提前到了商周时期,澄清了长久以来学术界将阴阳五行思想界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并以阴阳五行思想,解构中医学、术数学,风水学、为八零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应用,主张体用互根的治学思想。

其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为:

一、儒学方面

儒学方面主要以文字学为依据,并主张将宋学与汉学汇通去认识中国儒学发展与变革,从中获取儒学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极力主张学习儒学应以儒解儒,特别在充实内在修养方面,应当反复沉潜于先圣讲的道理,为当代为数不多的能以经学方式解读经典的学者之一。

二、道家道教方面

其在随李远国先生攻治哲学硕士期间,深入元典,对《道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特别主张站在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对认识老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将儒道二家的内在精神实质统一起来,在儒道互补的原理下,认识和探究先秦及三代的礼乐文明。

三、术数方面

在具有全面而精深的文化底蕴之下,邱路琰先生特别重视对术数学的研究与探索,认为其与儒道之理有着体用的关系,站在天理与大道的角度,通过术数的方法去认识并反思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象,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符号系统。特别对大六壬以及梅花易数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与运用。

四、风水学方面

邱路琰先生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而不离宇宙之内,宇为天地四方即是空间,宙为往古来今即为时间,人的种种行为以及经历也会在时空中有所痕迹,而风水学的意义也就是去探索人的空间学问,通过以河图、洛书的符号基础建构一种时空认识方法,并捕捉人在时空中的信息,并做出发展趋势的预测。

四、中医方面

中医方面,邱路琰先生本是为求自救而学,因从小有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屡经反复而终以西医输液方式治疗,其对自幼以来所诊治之中医深为怀疑,索性自学中医。在学术思想上主张以阴阳消长的《易经》为基础,参合《内经》基本原理,而以张仲景六经辩证为大用,以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论病与身的相互关系,在中医临床上注重以五行的生克关系进行脏腑辩证,提出“凡五生相克之脏,用药必要兼而顾之,如桑菊饮桑、菊并用实此二味入肺与肝也,盖因肺属金,肝属木,金有克木之势,故金木并调此前人组方精妙处也。”并由此推出“凡相克之脏,大凡呈阴阳双轮之象,金克木,肝肺为气机升降之双轮;木克土,肝脾为血之行藏之双轮;土克水,肾脾为水液流通之双轮;水克火,心肾为君相二火之双轮;火克金,心肺为三焦布施之双轮。“(邱路琰《医易通考)此论发前人未发之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方剂学等有重要学术意义。

在此理论之下,邱路琰总结前人方剂得出具有广泛临床意义的思路:

肝肺气机宜升此降彼,如桑菊饮,本为调肺系之方,选药本众多,然何以举桑菊为君,实因此二味药兼入肝肺。(邱路琰《医易通考》)

脾主升清而统血,肝主疏泄而藏血。升清降浊,用舍行藏,此肝脾之象。故常以茯苓、白术升脾之清阳之气,以当归、芍药养肝体,柔肝用。此逍遥散诸方之用也。(邱路琰《医易通考》)

邱路琰认为:“在进入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当代,中医学的发展受到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种种困境,来自内部是是学院派中医们的学科知识单一,往往仅从使用上去认识中医,或理论上往往囿于陈说未能进一步的参合阴阳之道汇通医易之理,使得自身在理论架框上处于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另一方面是要面对“科学性”的质疑。”邱路琰先生提出:“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不能以中医去比合西医的方式来论证中医的科学性,从哲学上讲,只能讨论中医的合理性。合理即是合乎真理,而”科学“仅是研究并达到真理的一种方法,又岂能以一种处于方法论意义上的西医学,来比合中医学的合理性。这是极大的思维误区。”

五、书画史论方面

邱路琰先生坚持“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士大夫生命态度,极力主张用翰墨来重演一个内心的礼乐之仪。

(一)书法

邱路琰先生自幼便习书,这种幼而学为其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书法方面邱路琰先生力主以二王为宗,认为碑派书风,因为种种原因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与艺术效果,但毕竟不是笔墨直接书写的效果,这种可以赏而不可宗,宗以沦为以纸笔仿效风霜、斧凿之功,实为舍本逐末之举。故其书法以大王为骨法,小王体为风流,贯唐及五代之奕奕,和元明之寂然,为八零后学者型书家的代表。

(二)绘画

邱路琰先生强调书画互根的理论,并指出:“书画同源”也好,“书画同流”也好,都是从体上谈书与画的关系,体与用虽是不二,但究竟不同,故而书有法,画亦有画,不可盲目以书法入画法论。其绘画主要在宋人山水以及大笔花鸟画上有精深造诣。主张在浑厚雄强中去恢复中国山水画应有的大人情怀。

(三)书画理论

邱路琰先生是为数不多的不以美术为专业,却比专业更专业的美术史论家。他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书画及书画理论的产生、发展有极为特色的研究。其在《澄怀观道——道家思想与山水画论关系研究》一书中,将画论进行了以哲学为根据地,以西方图象学、符号学为工具,并借助风水与术数的观点,对中国画论的诸多范畴从理论到绘画,再回归于画论进行了“三段式”的解构法,“三段式”研究方法,既将画论中的哲学蕴涵有着明确而清晰的交待,做到了本与源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他建立的以西方图象学、符号学以及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解构中国绘画,将绘画做为哲学与画论之间的桥梁,改变了之前单一的从哲学角度,或画论角度的简单认识,为中国绘画图象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