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月之乱
释义

美浓岩村城,别称“雾之城”。坐落于有“中阿尔卑斯”之称的木曾山脉环抱的驹尾高原上(现岐阜县岩村町),战国时期,曾因一段时期被女城主统治过而闻名。标高721米,是现今日本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城。依靠其天然的险峻地势,从中世纪筑城伊始一直到现在历经将近800余年,穿越历史的长河和缭绕的烽火屹立至今,是日本古山城史上少有的历史悠久的名城。

岩村城筑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文治元年(公元1185年),也有一种说法是建久六年(公元1195年)。负责筑城的是镰仓幕府草创初期的名臣加藤景廉(似乎就是“贱岳七本枪”中加藤嘉明的祖先)。景廉的长子景朝后来将苗字改为远山,此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岩村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历代远山一族的居城。随着时光匆匆留过,一直静谧地矗立在高高的木曾山脉上的岩村城终于迎来了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

绵延不断,山势雄伟的木曾山脉

由于岩村城地处武田,织田,德川三家的交汇点,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元龟元年(公元1570年)武田家名将秋山信友在信玄的授意下,悍然侵入东美浓,兵锋直指岩村城。之所以说是“悍然”,是因为之前武田家和织田家是有盟约在先的,信玄此举无疑是单方面撕毁条约的背信之举。但是由于岩村城的地势易守难攻,信友经过考量认为一时无法攻取,再加之织田方面的援军急速赶来,信友便主动撤退了。尽管如此,此前的上村战役中,信友依然重创了岩村城的守军,城主

远山内匠助景任在这场战役中负了重伤,不久就一命呜呼了。景任的妻子艳姬是信长的小姑母(织田信秀的堂妹),为了稳定景任死后岩村城的局势,艳姬立刻过继信长的第五个儿子「御坊」(即后来本能寺事变中与心中一起在二条御所战死的织田胜长)为自己的养子(然则这样一来,胜长和信长也就平辈了,日本还真是伦理道德观念淡薄的地方啊),并拥立他为岩村城的城主。但是此时的御坊连十岁都未到,实际上城主的权力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艳姬的手上,这样岩村城就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位女城主。

窄斜的小道,牢固的石壁,的确是易守难攻啊~~

此后的岩村城在战火中不断地迎接他的新主人,元龟三年(公元1572年),信玄受到将军义昭的邀请上洛,再次将攻略岩村城的任务交给秋山信友。信友一边围困岩村城,一边利用城中跟随御坊一块来的织田方面重臣与原远山家重臣们之间的不合开始策动守军的不流血开城。由于信长正受到朝仓和浅井的夹击,无法分兵救援,在城中断粮的情况下,艳姬不得不做出合议方案。然后入主岩村城的信友进城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迎娶艳姬,不管是出于安抚民心抑或是仰慕艳姬的容貌,总而言之信友一下子就成了信长的便宜大姑父,这为他日后埋下了杀身之祸。(众观众:喂,喂,不是这种说法吧~~~ 作者:君不见曹孟德染指张绣婶娘后的下场~~~)。

长篠大战后,武田家开始走向衰落。为了彻底消灭武田家,信长开始发动东美浓攻略,矛头首先当然又是指向岩村城,负责指挥的是信长的儿子织田信忠。天正三年六月,信忠率领三万大军开始围攻岩村城。但是信友此前作了充分准备,他挖掘了由岩村直通他原来领地饭田的密道,通过这条密道获得武器和粮食的补充,另一方面他在城内挖了大量水井以防止敌人断水(至今岩井町中依然有十多个当年信友打的水井)。再加上之前所作的修补增强工作,原本地势占优的岩村几乎成了一个无法攻落的“伊谢尔伦”。

信忠围攻了五个月始终无法取得进展,一直到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十一月十七日,信长亲临前线。为了避免无益的进攻,信长对信友提出了招降通告,表示看在姑母的面子上只要信友投降城主以下均可保全性命。由于城中开始断粮,守军士气日益低落,信友答应了信长的劝降。然而此后岩村城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时刻,开城投降的人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信长军队的突击,远山一族死伤殆尽。信友和艳姬则被押到岐阜处(现今岩村城正方当年织田军驻扎的附近据说就是秋山夫妇被处刑的场所,可以看到村人所立的纪念碑)以「极刑中的极刑」逆磔刑(把人绑在木制十字架上,先用长枪刺十几下,然后再用刀一刀一刀.....),

这就是当年信友打的井了,点击放大可依稀看到“龙王井”的标注牌

作为信长的姑母艳姬发觉被骗后绝望之下发下毒誓诅咒信长。(之后信长果然在本能寺遭了报应)岩村城也在艳姬的诅咒声中迎来了它的新任城主森兰丸。兰丸之后不久就随信长一同在本能寺战死,此后森长可,森忠政,田丸直昌,一个个像走马灯似地在岩村城走过场,并未给这座古城留下过多的记忆。

一直到关原大战后的庆长六年(公元1601年),松平家秉担任城主,之后传延了两代。宽永15年(公元1638年)丹羽氏信入住传了五代,到了元禄15年(公元1702年)松平秉纪入封,此后传续了七代一直到明治维新藩籍奉还为止,岩村城终于结束了它山城要塞的使命迎来了和平年代。在这将近两百年间,历代城主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岩村城进行修筑和扩建、包括本丸,二之丸,出丸外侧多处设置了曲轮,断崖处修建了石垒,经过规划,在要害处设立屏障,城门也不断翻修加厚。因此直到现在,大部分岩村城迹都保存完好,唯一遗憾的是当年的天守阁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百二十八年前,岩村城的第一位女主人被处刑前在此绝望地诅咒信长「像这种残忍而没情理的事,就算我原谅信长,上天也不会原谅他!你们看好,因果循环,总有一天他会尝到最痛苦的死法啊!」,现在想来艳姬怨恨将自己作为战略工具,见死不救(信长当年如果援救岩村城的话,艳姬就不会投降),甚至还残忍处死自己的侄儿的信长,实在是不无道理啊~~~ 沿着木曾山道附近的岩村城迹,可以远远望见御岳山。城下町以岩村川为界,北侧是武家屋敷,南侧大部分是商铺和农庄,当年遗留的残壁,地面上的分界划痕依稀可见昔日繁荣的景象。藩内财政主要依靠经营印染业的木村邸和土佐屋,作为国家保护的古建筑群,当年染厂的架构都被完好的保留下来,附近则开设了一些商场以方便游客。此外岩村城以「女城主」「幻之城」等为品牌的日本酒的酿造也颇负盛名。最后只得一提的是现今岩村城市长渡边美佐子也是一位女性,或许是当年的艳姬几百年后转世来再续当年的“女城主”之梦吧:)

岩村古城屹立数百年依然完好

城下町中当年的武家屋敷

直至1600年,围绕着丰臣秀吉死后留下的权力空白,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与以誓死捍卫丰臣氏后裔的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在关原进行了决战。战争以东军的胜利告终,从属于东军的黑田长政凭借在关原一役中的功绩从家康处拜领了筑前国52万石领地,其中也包括秋月城。此后长政的叔父黑田直之一度入驻秋月城。直之是个热心的天主教信奉者,在他的推动下,秋月城天主教信仰逐渐繁荣起来,这也为后来的“岛原之乱”埋下了伏笔。

【江户时代的秋月】

黒田长政临死前,留下遗言将领内5万石领地分封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黑田长兴。于是,继承家业的黒田忠之就将秋月城5万石知行地配给了弟弟长兴。此后黑田长兴又于1626年从将军德川家光处拜领了大名资格,从此以秋月城为基础,作为黑田氏分家的秋月藩正式成立。秋月藩也是后来江户三百藩之一。

秋月城的正门又称“黑门”,秋月种实剃了头,带着『梄柴肩冲』和自己的女儿从里面走出来,黑田长政带着52万石的委任状意气洋洋地走进去,秋月城就这样完成了历史的交替。

秋月藩创立初始、藩政主要集中农村土地分配,领内结构调整,领主屋宅和家臣屋敷的建造,并且招募商人,形成了日后秋月成繁华的城下町。1637年九州爆发了著名的岛原之乱,根据幕府的命令,秋月藩第一次领内总动员,黑田长兴率军出击,参加了平定岛原之乱的战斗。「岛原阵图屏风」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的战斗情形。

此后在江戸时代也有秋月藩全体动员的事件发生,那时秋月藩遭到连续的灾害打击,领内发生严重的饥荒,藩内财政也不断恶化。为了扭转困境,秋月藩动员全藩上下勤俭节约,并且藩主和家臣以身作则,最后终于渡过了难关。

自长兴以后,秋月的黑田家一代又一代延续着,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世袭罔替历经12代,整整二百四十六年,直至最后一任藩主黑田长德为止,在黑田家的治理下,秋月城日渐繁荣,而其城下町更是以“筑前的小京都”而闻名于九州。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8代藩主黑田长舒被后世称为秋月藩中兴的名君。这位黑田长舒是高锅藩秋月家的养子,他的舅舅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米泽藩当主上杉鹰山(就是那个说“做了才会成功”最后带动米泽藩中兴的牛人,由此可见中兴也是会传染的.....)。黑田长舒在位二十三年间,一直致力于学术文化以及城下町产业的开发及保护。原古处(儒学者)、绪方春朔(医师)、斋藤秋圃(画家)等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就是在他的治下脱颖而出,秋月城的木蜡和川茸也作为特产品而行销各地。秋月城的著名景观目镜桥也是由长舒发起修建的。

这.....应该是黑田长政的遗嘱吧

秋月之乱】

相比于长舒的开拓精神,此后的秋月藩在时代的变迁下则显得过于保守了。幕末动乱时期,秋月藩的海贺宫门,户原卯橘一直到死都在为勤皇而到处游说奔走,执政的臼井亘理则被反对派暗杀,到幕府时代结束为止,秋月藩始终是以勤皇,佐幕的姿态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固守着过去的体制。阻碍历史前进步伐的事物,终将被一往无前的历史潮流所吞没,之后的“秋月之乱”在见证这段话的同时,也给秋月城留下了一抹血色的回忆。

美丽的目镜桥

明治维新初期阶段,由萨摩,长州,土佐的武士们组成「官军」一直担当维护国内治安的任务。但随着倒幕运动的进展,明治政府渐渐意识到单单依靠没有经过系统化训练的武士组成的军队战力完全不足,借鉴外国的做法,明治政府打算实行征兵制。

要实现征兵制,明治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原先各藩分治所领的制度,逐步向中央集权过渡,将各藩的武士集中到政府直接控制的军队中。同时又取消了一些武士原有的特权,诸如废刀令的实施,允许普通平民也可以随意取苗字,断发令,并且停止了武士们的俸禄。征兵制的实行使旧时代的武士备感困惑,同时原先拥有比一般平民高贵身份的武士一下子被剥夺了众多特权,没有了俸禄的武士更是一下子陷入了生活困窘的状态中。而废刀令的实行更使武士们感到所谓武士之魂的丧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为了对抗废刀令的实施,明治9年(即1876年)10月24日、以太田黑半熊为首领的熊本神风连大约士族170人率先发动反乱,袭击了县政府之后打死了县令和镇台司令官。紧接着为了响应神风连的行动、10月27日,原秋月藩以今村百八郎和宫崎车之助为首大约四百余名士族组成秋月党决定发动叛乱,史称“秋月之乱”。但这次叛乱随即被小仓镇台军以优势兵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时代的变革无可阻挡,作为旧时代的人,不抛弃过去,就无法正确地面对现实,“秋月之乱”恰恰表明历史车轮的前进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此后秋月藩的士族们在失败后终于认识到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过去的武士了,他们中有些离开秋月出外去另谋生路,另一些则留下来融入了秋月地区新时代的建设中。此后秋月城渐渐从秋月地区的舞台上淡出,仅作为历史的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它过去的辉煌。

现在秋月城植樱成林,但有一条被称作杉的马场的道路直通城内,因为原来杉树繁茂而得名,又叫做马场,可以想象当年也进行马术训练的吧。这条路上建有古色古香的茶屋、藩校学习馆、宝物阁等,途中用石垣隔开的田地据说也是武家房屋遗迹。在没有观光客的早晨,漫步在通向秋月城的杉的马场小道上,欣赏两边风景,仿佛又回到了江户时代。

经过不太深的护城河,建有箭楼的城墙,铺满瓦片以防水土流失的斜坡,登上石阶,就可看见长屋门。这一带真是美不胜收,里面的黑门也是古处山城的搦手门,是珍贵的遗迹。城内的秋月中学占地宽阔,也许曾是宫殿遗迹。秋月城给人的印象是正直朴实的,从时代背景来看,她也不是为战争而建的。 城下町 杉的马场和秋月城是观光的热点,但这还不足以体现有小京都之称的秋月的魅力。前往城下的路上会看到一座叫做长崎桥的石拱桥。这是文化七年(1810年)由长崎招来石匠建成的,虽然小,但是弧形优美。旁边的商人町上,老房子和仓库错落有致,好似一个小京都,与杉的马场周围的武家屋敷町相比,别有一番趣味。曲折的小道,石灰斑驳的土墙,这些街景不由不让人感受到城下町的历史沉淀。这一带好像是被时间机器封印住了似的,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这就是马场道,因为秋月黑田藩时代的藩士们在这条道上试马而闻名。直线距离大约有五百米,两旁种着将近200株樱树,一到春天道上满是飞舞的樱花,在这里试马的感觉实在是.....风雅啊~~~

【秋月藩的铁炮术】

秋月之乱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秋月藩武士在与政府军对抗时所发挥出的操作铁炮的技术却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秋月藩使用铁炮的历史可以上朔到岛原之乱的时候.那时候参加平定叛乱的秋月藩武士使用一种需要抱着发射的巨大火绳枪,被后世称之为"抱え大筒",这种火枪长一米,重达30公斤,可以填充100粒铁弹、威力巨大。使用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抱着才能发射,堪称那个时候最大的个人用火绳枪,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它的威力已经要接近于攻城用的大炮。而在实际战场上,这种枪也确实显现了对城门城壁巨大的破坏力,而在山地平原间使用是巨大的轰响也足以使地面部队人仰马翻。威力大对铁炮手操作要求自然也高,尤其是如何应对射击之时剧烈的轰鸣声及如何控制强大的射击之后的反冲力,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秋月藩相应地涌现了诸多操作铁炮的流派,而一般操作心得则要求铁炮手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同时全身要放松,以免过于绷紧肌肉而导致不必要的拉伤。

秋月藩的铁炮术分为矶流,高野流,林流,久佐流,河野流,吉田流,阳流,若松流,板仓流等众多流派,但现在除了林流以外别的大都已经失传了,仅仅能从一些古代文献上了解一些概貌。

林流的铁炮术,最早见文献是在秋月之乱的时候,此后这门技术是从际嘉穗町的绳田家沿传至今。明治9年11月、响应熊本神风连反乱的秋月党武士会合来自丰津的友军一起向荻方面进军,想要联合在萩共同反乱的士族,沿路遭到官军的狙击,秋月党人一路败退。当时秋月党中的铁炮队长中野五郎三郎和今村百八郎与官军奋战到最后,而当时和他们共同并肩作战的就有绳田家的人。作为回报,中野五郎三郎和今村百八郎在被捕前将使用的大筒(一种较大的短火枪)赠与了绳田家的人,并且向他们传授了林流铁炮术。

之后,林流铁炮术和那支火枪在绳田家世代流传,一直到昭和46年、当时的继承人绳田勇造氏将这支秋月之乱时代的铁炮交给了当时的火枪保管协会,而林流铁炮术也于昭和49甘木市(即秋月藩原驻地)指定为无形文化财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