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日三首 |
释义 | 《秋日三首》是秦观在元丰年间作于高邮,讲诉诗人的一组家乡秋景诗。前两首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都以观察细致见称。第三首诗则表现了诗人诗歌风格中慷慨豪俊的一面。 作品名称:秋日三首 创作年代:宋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秦观 作品概况名称:秋日三首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宋 作者:秦观 作品原文秋日三首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⑧船明。菰蒲②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④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⑤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⑥。酒酣聊把作缠头⑦。 作品注释①邗沟:又名邗江,即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嘉庆扬州府志》卷八:“运河,皆云古邗沟也。……左哀九年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 ②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③月团:茶饼名。蔡襄《茶录》:“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即色白,或经宿则色昏矣。”新碾:即旋碾旋泡。瀹:烹茶或泡茶。花瓷:指茶碗。 ④连卷:长而弯曲的样子。雌霓:副虹,双虹中色彩浅淡的虹。南朝宋沈约《郊居赋》:“驾雌霓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 ⑤逐雨追晴:虹现可以预测晴雨。民谚:“东虹晴,西虹雨。”宋陆佃《埤雅·释鸟》:“鹁鸠灰色无绣颈,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这句是说鹁鸠因虹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 ⑥万妆相向舞:无数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万:泛言其多。 ⑦缠头:指赠与歌舞者之锦帛或财物。《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此句奇想妙喻,欲以虹霓作锦帛赏歌女。 ⑧傍:靠近。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正是“斑斑红叶欲辞枝”的秋宵,霜气霏霏,江水清寒,孤船在江面上滑行,夜幕朦胧,菰蒲在秋风中摇曳,无数寒星在天幕上闪烁,万籁无声,非复人世。诗人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忽然传来的“笑语声”,顿使萧萧的秋夜有了生气,给夜行人送来了一丝温暖,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忽”字耐人寻味,把夜行人惊喜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别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呢,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令人浮想翩翩,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诗写家居闲情和秋日静景。从诗的明快格调和反映的生活看,此时秦观的生活当是比较安定、闲适的。 诗的开头,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日常生活图景:诗人手捧有花纹图案装饰的精细茶碗在慢慢地品茶,饮后,叫来儿子,考核《楚词》功课。屋外,不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而是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既没有肃杀秋风,也没有纷纷落叶,只有秋虫在静静地吐丝营巢,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静谧。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第三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诗的一、二句状景,雨过天晴,由于阳光的折射,西天出现长而弧曲的彩虹,变幻多姿,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西楼之上,仿佛伸手就可摘下。极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逐”和“追”两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彩虹以活泼甚至顽皮的性格,生动、形象,简直把彩虹写活了。此时此景,诗人也好像受了感染,神情振奋,突发奇想:如果能招来千万个美人一起歌舞,那该多好!在酒酣时,一定剪下这美丽的彩虹,赏赐给她们。缠头,指古代舞女绕缠头上作为妆饰的锦锻,后来将宴席上赏赐给歌舞者的罗锦之类的礼物称为缠头。诗人的幻想是做不到的,但却是心情愉快的真实流露。在这里,正面描摹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又引发奇想,使美景更加可怜可爱,锦上添花。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新颖,令人叹绝。 导读第一首写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前两句的“夜霜”、“积水”、“寒星”和“傍船明”勾勒出秋夜的清寒寂静和诗人的无眠,凄清之极。后两句峰回路转,“菰蒲深处”的“笑语声”打破了秋夜的宁静,给全诗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但在笑语声的映衬下,秋夜显得更加冷清,诗人在这秋夜里更加孤独凄苦。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晋宋间,沃州山帛道猷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后秦少游诗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僧道潜号参寥,有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其源乃出于道猷而更加锻炼,亦可谓善夺胎者也。” 第二首写家庭生活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沦茗、课儿读书两件琐事,表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悠闲自由。后两句通过“青虫吐丝”反映了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观察,体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王直方诗话》云:“少游尝以真字题‘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一绝于邢郭夫扇上。山谷见之,乃于扇背复作小草题‘黄叶委庭观九州,小虫催女献功裘。金钱满地无人费,百斛明珠薏苡秋’。少游见之,复云:‘逼我太甚。’” 第三首是写雨后彩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艺苑雌黄》云:‘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于理方善。’石敏若《咏雪》诗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邪?虽豪,觉畔理。如秦少游《秋日》绝句:‘连卷雌霓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语豪而且工。”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少游)别有《秋日》绝句三首‘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谓虹霓。皆极怪丽。”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三十六岁中进士。从元宗元祐五年(1090)起,在京都做了四年朝官,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这四年秦观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他参加了元祐党人的政治活动,与苏轼、苏辙等旧派人物过从甚密,同时与黄庭坚、晁补之等同游苏轼门下,人称“苏门四学生”。绍圣初,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元符一年(1100),徽宗继位,大赦贬臣,秦观也被放还而此时已52岁高龄的秦观,早已不禁车旅颠簸,当他到达滕州时因病去世了。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他的作品中受杜牧、李煜、晏几道和柳永的影响较大,但他在吸取了前人的长处后辟新径,自成一家。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前人论词“当以婉约为主”的传统观念里秦观的词被尊为“词家正音”,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张炎《词源》说秦观的词主要特点是:“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秦观的风格特点与他所常的用的意象,风、雨、云是一致的。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作品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