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秋茄树
释义

种中文名:秋茄树

种拉丁名:Kandelia candel (Linn.) Druce科中文名:红树科

科拉丁名:Rhizophoraceae

属中文名:秋茄树属

属拉丁名:Kandelia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日本琉球群岛南部

【药 名】:秋茄树

【拼 音】:QIUQIESHU

【来 源】:为红树科植物秋茄树的树皮。

【功 效】:止血敛伤。

【主 治】:用于金创刀伤等外伤性出血或水火烫伤等。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15克。外用:捣敷。

【别 名】:茄藤树、水笔仔(台湾)、红榄、硬柴(《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台湾、广东、海南岛。

【拉丁名】:Kandelia candel (L.)Druce.

【考 证】:始载于《岭南大学科学特刊三号》。

“胎生”植物:秋茄树

秋茄树的种子成熟后,几乎没有休眠期,就在果实中萌发了。先是胚根突破了种皮,从果皮中钻出来,然后胚轴迅速生长,和胚根一起形成一个末端尖尖的像榛子一样的东西,好像荚果在枝条上面。当幼苗长到大约30cm左右时,就从子叶的地方脱落,离开了母体,成为一棵新植物。这个特征在佛手瓜,红树,红橄榄,蔓九节,桐花树等植物身上均可见到。

秋茄树是常见的红树科植物,别名叫水笔仔,分布甚广,西起印度西部和东部、缅甸,穿越南中国海一带地区,东迄华南及日本南部。该种植物首先于印度马拉巴尔发现,并于一六八六年由van Rheede命名为“Tsjerou-kandel”。由於其下胚轴像一枝腊烛,分类学之父林奈 (Carl Linnaeus) 将其命名为Rhizophora candel (拉丁文“candel”一字指腊烛)。之后,Kandelia candel一名一直沿用至最近,并被视为秋茄属的单一品种。

根据最近研究分子分支地理区系(Huang & Chen 2000;Chiang et al., 2001)、染色体数目、生理适应能力以及叶结构解剖所得,植物学家发现秋茄树按地理位置可清楚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群,两者以南中国海为分界线。南中国海以南及以西的种群(即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以至婆罗洲北部的种群)属模式标本,继续沿用原有学名Kandelia candel;至於南中国海以北的种群(即越南北部、海南、香港、广东、福建、台湾及日本南部的种群),则由Sheue等(2003)确定为不同的品种,并加以描述,且由於其叶片呈倒卵形(obovate),便命名为Kandelia obovata。过往研究工作显示日本秋茄树(即现时认为是K. obovata的种群)染色体的数目有别于印度的种群(K. candel),据悉日本的是2n=36 (Yoshioka et al., 1984),而印度的则为2n=38 (Das et al., 1995)。此外,就耐寒能力而言,据报不同地区的秋茄树的生理适应能力亦各异。Maxwell (1995) 得出结论,指原生秋茄树(即现时认为属K. obovata的品种)可以扺御寒冬,而且繁殖力甚佳;但如从文莱及泰国移植到同一地点的秋茄树(即K. candel),则只得33%可以扺御寒冬,而在该段时期不会结出果实。秋茄树该种耐寒特性,在日本及中国亦曾有学者指出。

上述两种秋茄树除了生理特性及染色体数目有所不同外,亦可按几种可见的形态特徵加以区分。经过初步察看香港植物标本室保存的标本,再加上最近野外观察所得,认为香港生长的秋茄树符合Sheue等 (2003) 所述Kandelia obovata的主要特征。因此,香港的秋茄树的正确分类学名称是Kandelia obovata Sheue, Liu & Yong (Kandelia candel auct. non (L.) Druce)。或许下次你在郊外时可留意秋茄树这些主要特徵,看看是否亦得出相同结论。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跟进,就是为该两种植物订定中文名称。由于目前华语地区(包括内地、香港及台湾)只得一种秋茄树,或许Kandelia obovata暂时仍可使用同一名称,即仍然称为秋茄树(又称水笔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