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静
释义

1.指天气晴朗宁静。 2.指心性纯正恬静。 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4.安静,不嘈杂。 5.犹安定,太平。

词语解释

读音字形

【词语】:清静

【注音】:qīng jìng

基本解释

[quiet] 安静;不嘈杂

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清静的地方

详细解释

1. 指天气晴朗宁静。

《史记·龟策列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汉书·宣帝纪》:“东济 大河 ,天气清静,神鱼舞 河 。”《隋书·天文志下》:“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

2. 指心性纯正恬静。

《吕氏春秋·审分》:“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 汉 刘向 《列女传·弃母姜嫄》:“ 姜嫄 之性,清静专一。”《北史·苏绰传》:“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 宋 范仲淹 《与唐处士书》:“清静和平,性与琴合。”

3. 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老子》:“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史记·曹相国世家》:“ 盖公 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章炳麟 《论式》:“道家独主清静。”

4. 安静,不嘈杂。

汉王褒 《洞箫赋》:“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九:“可因今清静,尽定昔日文。”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怪洋三则》:“衙门壮丽,但觉清静,而无一人。” 赵树理 《三里湾·有没有面》:“扭在一块儿生气,哪如分开清静一点?”

5. 犹安定,太平。

《汉书·杜周传》:“ 延年 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赵充国马援》:“ 羌 来和亲,于是 陇右 清静。”巴金 《秋》三九:“外州县不清静,没有人敢买米。”

概述

清静

道教认为“道”包含着清和浊,静和动等对立的两个方面,其中清静是本,浊动是

流。因为,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所以,不论是治国治身都要清静。学道者如

能清静,则与天地同寿。

《道德经》中提到“静”字有十处。其中“清静”连用的仅一处。第十六章称“守

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要将致虚和守静都做得非常精湛,返回本根

叫做静,静了才是复命。第四十五章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阐明了静

的作用,能够克服扰动,制服暑热。清静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模范。第三十七章还称“不

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说明要做到静的关键是“不欲”,即不起贪欲,清静无为,那

么天下自然得到规范。《南华真经·天地》篇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

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意即古代之善于治理天下者,没有贪欲而天下能自足,任其自然而万物能自化,心

如深池之水那样的平静,百姓也就自然安定。《天道》篇还认为圣人之静,“非日静也

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也”,进而将“静”视作观察和衡量天地万物的方法和标准。《淮南子·原道训》称:

“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虚而恬愉者,万物之用也。”将“清静”

和“柔弱”作为道德的至要。在《精神训》和《说林训》中还称“天静以清”,“水静

则平”;《原道训》还认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都以“静”作为天地万物的规律

和人的行为规范。由此,在阐述人主治国之术时,认为“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廉俭

守节,则地生之财,处愚称德,则圣人为之谋”。君人之道,就是拿“处静”来约束

自己,拿“节俭”而守纪律来约束下属。“处静”,就不会骚扰下属,“节俭”,就不

会使民众产生怨恨的情绪。

早期道教继承了先秦和两汉道家清静是“道”之本源的观点。《老子想尔注》认为

“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要求“天子王公”,尽管荣华显达,被人尊奉,

但是“务当重清静,奉行道诫”,不可妄为。对于学道的人,则“当自重精神,清静为

本”。《太平经》中则认为天地有性,“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

人只要能够自己“善”和“正”,就能感动天地。声称“人心端正清静,至诚感天,无

有恶意,瑞应善物为其出。子欲重知其大信,古者大圣贤皆用心清静专一,故能致瑞应

也。”从魏晋至唐代,“清静”一直是道士学道和修道的重要内容。葛洪《抱朴子内

篇》称:“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将“静寂”作为学仙之法的基本要求。司

马承祯《坐忘论》认为“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学道的第一步就是“安坐收

心离境,住无所有”,“法道安心,贵无所著”。收心的标准,就是“是非美恶,不入

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只有收心,才能“各归其根,归

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清静经》充分发挥了《道德经》的清

静思想,认为“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唐代以后

道门注家对此作了充分发挥,杜光庭在《清静经注》中称:“清者,天之气也,浊者,

地之气也。”

又曰:“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

元初道士李道纯也注曰:“清浊本一,动静不二,流虽浊而其源常清,用虽动而其体常

静。清静久久,神与道俱,与天地为一。”《清静经》着重阐述了清静修炼的要求是

澄心遣欲,万类皆空,“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杜光庭在其注本中对此也有所阐释:“遣者,去除之喻也。人能去

其情欲,内守元和,自然心神安静,心既安静,世欲岂能生焉?”

李道纯认为“遣欲之要”为“悠悠万事,不是空一以贯之,终归元物”,就是经文

所述之意:“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

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身心和万物,都被视作“空”,当然物欲即可摆脱。

《清静经》还认为只是遣欲,还不能真正做到清静,只有“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

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由此,修炼的“清静”,才是“真

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这样一种“清静”得道,实

际上就是追求一种身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境界。既不为物累,也不为心累,

不为累而累,也不为不累而累。

宋元以后,清静之道与道教内丹修炼之术逐渐融合。《云笈七箓》卷五十六《诸家

气法》引《元气论》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生命之根本,决

在此道”。

意思是长生修炼之诀窍在于使形神清静,保持根本。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称,

“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卷九十二《仙

籍语论要记》称,“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

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

近真矣”。“近真”,就是得道的意思。全真道创立后,“清静”之法,就完全同精、

气、神的内修联系在一起了。《纯阳真人浑成集》中有诗两首,一首题名《清》:“一

念不起,万缘何生。虚无浩浩,月白风清”;另一首题名《静》:“外境不侵,内神自

定。一点灵光,莹然自静。”这两首诗从“外侵”、“内念”等角度描述了内修中的

感受。《真仙直指语录》引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之语,称:“清静者,清谓清其心源,

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

故澄心如澄水,万物自鉴。养气如护婴儿,莫令有损。气透则神灵,神灵则气变,此清

静所到也。”李道纯在《清庵莹蟾子语录》中述及“清净”时,也说“灵源浪息谓之

清,性地无尘谓之净。神水本来清,随流便不澄。只今还不动,慧日自西东”,“清清

净净本无言,才有施为不自然。默识通玄关窍透,性灵神化宝凝坚”。认为内修之中,

神水之流转,关窍之通透,都要依靠“清静”功法作为基础。

清代全真道士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较为辩证地看待内丹修炼中的“动静”

问题。他认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集义生气,积气成义”,主张“成真作圣,皆从

此一动一静,立其基。盖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

此一出一入间,实为玄物之门”。认为内修的过程是动静结合的过程。在炼命阶段强

调“静”,在炼性阶段强调“动”,只有在一动一静之中,修道之人才能炼就大丹。

王元晖在其《清静经》的注本中称,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要大静三百日,

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在入关期间,要“闭户不出”。但是,黄元吉在修炼场所

的选择上,并不主张形式上的“静”,认为:“只要在欲无欲,居尘出尘足矣。古云:

炼己于尘俗,原不可绝人而逃世,须于人世中修之,方能淡得尘情,扫得垢秽,否则未

见性明心,即使深居崖谷,鲜不炼一腔躁气也。”至于玉液已成,炼金液大丹时,为了

以山林的天地之气,养已身先天一气,才不得不入山采药,择静地而修之。在修炼过程

中,黄元吉也认为动静是结合的,“当夫静坐之时,一心返照于虚无祖窍,务令无知识,

无念虑,尘垢一空,清明尝见,庶几混混沌沌之中,落出一点真意,即是先天之意。从

此有觉,即先天之觉。从此有动,即先天之动”。通过“静坐”的修炼,达到先天之

“觉动”。在一静一动之中,“真精真气真神,即从此而生”。

网络作者

人物介绍

清静,女,年龄MS不满30。网上某著名耽美作者。

著有血色钧天及其系列番外、天下第一系列及其系列番外、情之所钟系列及其系列番外。

要说清静的作品出色之处,除却《天下第一》那一条条饶人发晕的计策与《犹记多情》那宁折毋弯一往无回的霸气之外,当数人物性格的描写。时淡淡几笔将眼角唇边的神态浅浅绘出,时浓墨重彩把话中态度的深意淋漓指出,颇有一语中的之功效。而书中引经据典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早已让我辈惊为天人。

而重要的是,据说清静大人乃学理的,可算是一写文的奇人了。知道后当真想寻豆腐一撞了此残生——受打击过头了。TAT

作者作品

血色钧天系列(未完)包括:

第一部——尘世情(2000.10)

第二部——夜魅姬(2000.11)

第三部——水之泪

第四部——幽冥梦

第五部(未完且未命名)

番外包括:

桥下春波绿

高楼谁与上

悦己者

当日七夕笑牵牛

2001年愚人节礼物·血色钧天完结篇

2002年愚人节礼物·两处闲愁之血色钧天篇

血色前传——死结

天下第一系列包括:

天下第一之国士无双(2001.11.10-2002.1.12= =)

天下第一之海誓山盟(2002.1.26-2003年春节)

犹记多情(2003.4-2005.7)

番外包括(按头文字拼音顺序排列):

2002年愚人节礼物·两处闲愁之天下第一篇

2003年愚人节礼物·昊天罔极(之后也成了一个系列。。OTL)

2004年愚人节礼物·犹记系列断章

2005年愚人节大杂烩·某年某月的某一天(1~4)

2006年愚人节礼物·某年某月的某另一天(居然是上一年这篇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后续啊啊啊啊。。。TAT!!)

2007年愚人节礼物·古今如梦(这篇里的人几乎全灭。。OTL)

长乐少年游(2005.9-2006.1)

春宵一刻值千金

但为君故

梵与昊的同居秘辛

凤求凰

昊天之寸草心

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柳凤

男人三十一枝花

你所不知的坑坑洼洼(就是清大在写文的时候留在自家电脑DI一堆断尾文,不用指望有后续的TAT)

你所不知的坑坑洼洼二

七夕

七小福闯江湖

祈的反攻大计

青青子衿

情书之轩辕篇

情书之祈情篇

谁主沉浮

树犹如此(2005.9-......)

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下高校·学生会长的秘密情事

天下高校·转校生

月白风清,奈此良夜何

云散碧天长

仲秋物语

重阳断尾文

风五的一天

昊天罔极三

新: 1 帝子降兮北渚

2 目眇眇兮愁予

3 只慕鸳鸯不慕仙

4 得成比目何辞死

2010年七夕贺·万古永相望

大风吹(2010.12.31-……)

……

情之所钟系列包括:

情之所钟(2006.11-2007.1)

正在我辈(2007.4-2007.9)

正邪不两立(2011.2.14-……)

番外包括:

2008年愚人节恶搞·学生会长的危情24小时

凤冠

以及等等等等的族类繁多不及备述的恶搞番外。

大家不要看那些番外大多有个正经又严肃的名字,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跟名字不符的恶搞啊。。。OTL

那么以下引用一下我写的耽美之华中的部分文字:

作品摘录

心有明月逐昊天,江山未定安可眠,夜惊残梦轩窗里,一花三藐似人间。

这是清响在评论《天下第一》时所写的。而我因为清响的《天为谁春》而去看清静的天下系列。

夜语昊,高傲自负,不滞于物。

轩辕逸,霸道自我,有仇必报。

柳残梦,温良皮相,狠毒内在。

天下第一人·无帝夜语昊。大德奉天帝·轩辕逸。武圣庄庄主·柳残梦。

天下三分,无名教,神仙府,武圣庄。

然而,他与他,相识得太早,那时候昊唇边还能有不经意间溢出的笑意。然而,然而……

也许用我很久以前写下的词能拙劣地描述一下——

偏偏他们相逢相识在

一切发生以前 少年也曾有温柔笑靥

倘若那刻他不曾刺落

少年是否就会 扬起那抹微笑?

刃划过 他错愕 刺穿脆弱的疑惑

他错愕 血淌过 回眸间他在微笑

血淌过 他迷惘 少年的心却已冷

他迷惘 再思量 两人从此天涯远

轩辕在昊背后划下的一刀,划开了彼此间所有信任的可能性。

天下第一教·无名教,第五代教主无帝夜语昊,人前永远带着三分深,三分浅,三分的不可捉摸,却是四分傲的笑容,十五岁便得上代武圣赞誉为“天下第一人”,惊才绝艳少年早慧之名让天下人折服。

然而,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三分之一的天下并不是一个人就能撑起的,这就如帝王身边不能没有群臣百官一样。历代武圣皆为江湖首领。而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这神仙府自然便是朝庭安在江湖的一招暗着。纵无名教掌控黑白两道,也不过刚好能维持三家平衡的状态。和平,仅仅是两次战乱之间休养生息的时间。

将乱未乱过后,是夜语昊三年的生死未卜,轩辕帝三年的寻寻觅觅。是永远都在不恰当的时间追求着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的轩辕,将这个天下第一狠心人从局外拉进局中,要他以夜语昊的身份走完这局棋,要代他受过去的罪过,要逼他面对夜语昊这个个体所拥有过的人性中光明而温暖的情感,要他……不轻易让自己死去。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纵是最后轩辕放开了昊,两人终于相隔天涯,也是情理之中的结局。

但昊与轩辕十余年的相识相知相争和最后不明不白的相思相恋相离,却并不是《天下第一》的主线。可以说《天下第一》是一部武侠小说,又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武侠小说。比之金庸,它没有那些弥漫满卷的市井气,比之古龙,它更没有那些奇形怪状的搞笑话。但那些算无遗策的计谋,逐鹿中原的豪情,千军辟易的壮烈却让我记住了这群风华绝代的风流人物。

如果说钟爱《天下第一》的人是钟爱算无遗策的机关妙算的话,那么偏爱续作《犹记多情》的一定是向往血染黄沙的壮怀激烈的人。比如我。

《天下第一》中有一人最终未曾得展抱负。朝庭一跃为三家最强,无名教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武圣庄三年不见外客一夜封庄十里。武圣柳残梦远走塞外,成为庆国班布达单于的军师。然武圣始终是武圣,怎可能甘心栖于人下。鲲鹏之翼,本来便应在苍穹下写意展翅。

记得当日在昆仑绝顶之上,轩辕曾问他:“柳残梦,你告诉朕,你是为了什么而去争天下。”

在天子面前论天下,那是多少脑袋也不够掉的。但风声轻盈却又凄厉,卷起云涛之变。天下,要变了。

“想争天下,最初,是为了先代的遗憾,后来却是为了自己。大丈夫生于世当轰轰烈烈,名留青史!鸿鹄之志,安能困于此方寸之间!班昭投笔觅万户候,然天下又有谁御得了我?鲤跃龙门,不过成败两命,如今即有天地人三才相合之时机,风龙云虎之煽动,残梦岂愿久苛于一角!”

然而三年后再次忆起这句话时,却是在被班布达单于追杀的路上。身边是轩辕手下掌管暗流的定亲王·祈情。

一个是天子宠臣,朝庭一品贵胄,以纨绔无能为表相,英俊风流,锱铢必教;一个是江湖首领,现任武林盟主,以温柔诚恳为形象,良善无欺,阴险毒辣。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却在塞外一个小小的汉南客栈的小小客房内狭路相逢。从黄衣青年笑嘻嘻将剑搭在蓝衣青年脖子上那刻起,祈情与柳残梦一生的纠缠由此展开。

“王图霸业,到头来,也只余一场残梦,何不及早省悟,抽身而退,便不至落得情天恨海了。”祖父柳皇岚英雄一世,最后也只是个看不破情关的悔恨老人。

“柳家之人,天生冷血,绝难动情。一旦动情,则千秋基业尽毁!”不知是在幽魂林还是在山洞内抑或是在隐鹤谷,一次次的尔虞我诈携手逃命中,隐隐约约掺进的几分真心,却是动情的证据。

所以,柳残梦最终选择了回到庆国做他的异国君上。因为祈永远不可能为了一己的私情而背叛轩辕,这份忠心是柳残梦连骂他愚忠都骂不下去的。

世人皆道红袖添香暗销魂,然而谁又知道,真正媚骨天生的却是与红袖一胎同出的祈情。潇洒高傲的表面掩不尽柔媚入骨的销魂,然而这中滋味却只有柳残梦能知道。

所以这两人在一起,只能意味着背叛。背叛家国,抑或背叛真心。

所以宁愿,宁愿两人就停留在《犹记》的结局处,停留在柳为祈劝出无尘,让祈解开困了十年的心结,决定前往庆国讨债的那瞬。

所以希望,希望这“两个或潜或明性格都极烈的男子”,不要在最后的最后,当真为了对立的身份而决裂分离。

于是想起那年为犹记多情填的许多歌词中,有一首始终不曾在网上发表,只因为想独占这种情怀。

不问相知相伴 去留与共 但笑人自迷

只叹一生情痴 花自零落 流水总无意

千秋功绩难弃 情愁难断 绝顶处睥睨

蓦然月下回首 他在此处 但笑不语 灯火阑珊处 何不相守

那么接下来说一下血色。

血色是清大最早的耽美原创,文笔风格或许没有今天的好,故事情节也略嫌单薄,但绝对有一个“人”在写作生涯中最早的热情与灵气在。

那些活在九天之上的神,那些与天地同寿永恒不灭的神,却抛不开早该摒弃的爱恨情愁,与虚无空间中交织着如此疯狂而又绝对的感情。我想我永远无法用恰当又中庸的语句来描述这部作品。

虽然到现在为止,主角之一的孤的身世居然尚未揭晓OTL。

那什么,清大,如果某一天你能看到这个,请良心发现地快快填好这坑吧,它的坑指数在我心目中都快赶上夜泉了。。。

至于情钟系列,我觉得已经没什么可说了。。。而且没看完正在我辈的我也没评价的资格。。。

双会长CP大好啊~~杨洛岚一定要是攻啊~~我看好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