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羊宫青羊 |
释义 | 青羊宫青羊,长九十厘米,高六十厘米,其造型独特,工艺神巧,色如赤金,闪闪发光。其中一只是独角(左边),胸前原有隶书阴刻“藏梅阁珍玩”五字,在麻下铭文是“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自京移于成都青羊宫,以补老子遗迹”。底座上还有落款为“信阳子题”的四句七言诗:“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如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 文物来历青羊,是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的镇宫之宝 这对羊置于青羊宫三清殿阶沿之上两旁。 文物外形独角铜羊长九十厘米,高六十厘米,其造型独特,工艺神巧,色如赤金,闪闪发光。其中一只是独角(左边),胸前原有隶书阴刻“藏梅阁珍玩”五字,在麻下铭文是“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自京移于成都青羊宫,以补老子遗迹”。底座上还有落款为“信阳子题”的四句七言诗:“京师会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如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 双角三清殿另一只铜羊是双角的。此羊是由成都张柯氏特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于道光九年(1829年)时铸造的,以配独角铜羊。两只羊现置三清殿左右两侧,相映成趣,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和遐想。自国家恢复宗教政策开放青羊宫后,两只铜羊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则置放于三清殿内。2004年6月,在中国(成都)国际道教文化节之际,青羊宫特按原青羊比例放大三倍,制造了一对铜羊,在届时隆重的“神羊现世开光典礼”后,恢复了原来摸青羊宫的习俗。原文物置于青羊宫的道教文物陈列室内。 相关史诗正文乾隆进士张问陶(1764—1814)作诗云 石坛风乱礼寒星,仿佛云车槛外亭, 常为吾家神故物,铜羊一角瘦通灵。 神羊崭然见头角,辇自都下由先公; 祈祷能使腰脚健,人来个个摩青铜…… 青羊宫左手帖伏,十指们摩滑如谷, 遂宁相国共道场,不自屠羊肆中鬻…… 流闻疴痒关剥肤,恣摸羊头及羊腹, 手所乍到痛辄蠲,医院铜人效同速, 我无恙疢唯谛视,琳宇盘桓愧清福…… 赏析石坛风乱礼寒星,仿佛云车槛外亭, 常为吾家神故物,铜羊一角瘦通灵。 (诗人自注:“铜羊为先文端故物,自京移归,施于青羊宫,今甚灵异。”据《成都志》记载:“铜羊,在青羊宫内,高二尺余,长三尺。旧有铜羊,明末,献贼之乱失去。国朝雍正元年,遂宇张文端公鹏翮于京师肆中,见有青铜兽类似青羊宫旧物,因市归,仍置青羊宫内以补其迹,上有隶书‘藏梅阁珍玩’五字。”) 这青明铜羊是由张问陶的先祖,当时任大学士的张鹏翮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北京市场上购得,专门奉献给青羊宫以符其名。 这只铜羊造型奇特,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为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子)、牛鼻(丑)、虎爪(寅)、兔背(卯)、龙角(辰)、蛇尾(巳)、马嘴(午)、羊须(未)、猴颈(申)、鸡眼(酉)、狗腹(戌)、猪臀(亥),俨然一只青铜怪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浪温色彩。相传它是南宋左丞相贾似道的“半闲堂”家藏的熏香炉,也有人说是明代官宦人家的熏衣器。这件珍贵的文物,自从被送进青羊宫后,就被供奉为“神物”,而被称为“神羊”。 神羊崭然见头角,辇自都下由先公; 祈祷能使腰脚健,人来个个摩青铜…… 张问安先生诗中的神羊便指独角青羊,古时青羊置于殿外。据说,只要一摸羊肚、羊头,头痛、肚痛便即刻免除,抚摸的人们越来越多,将铜羊摸得透亮如赤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甚为奇异。而吴省钦先生笔下的铜羊,则带给人们另一番快意: 青羊宫左手帖伏,十指们摩滑如谷, 遂宁相国共道场,不自屠羊肆中鬻…… 流闻疴痒关剥肤,恣摸羊头及羊腹, 手所乍到痛辄蠲,医院铜人效同速, 我无恙疢唯谛视,琳宇盘桓愧清福…… 作者在诗中抱怨自己因不生病而无缘抚摸青羊,堪为憾事。 三清殿另一只铜羊是双角的。此羊是由成都张柯氏特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于道光九年(1829年)时铸造的,以配独角铜羊。两只羊现置三清殿左右两侧,相映成趣,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和遐想。自国家恢复宗教政策开放青羊宫后,两只铜羊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则置放于三清殿内。2004年6月,在中国(成都)国际道教文化节之际,青羊宫特按原青羊比例放大三倍,制造了一对铜羊,在届时隆重的“神羊现世开光典礼”后,恢复了原来摸青羊宫的习俗。原文物置于青羊宫的道教文物陈列室内。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