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安钮夜蛾
释义

青安钮夜蛾(学名:Ophiusa tirhaca)属于鳞翅目裳夜蛾科。成虫,体长30~37毫米,翅展70~87毫米。头胸部褐色。雄虫腿节与胫节被淡黄褐色绒毛。前翅浅绿色,基线暗棕色近直线,略向外斜,止于中褶线;内线暗褐色外斜,环纹为一灰褐色边的小圆圈。肾纹较大,雌蛾肾纹灰褐色,中央褐色。雄蛾肾纹紫棕色,中央褐色。后翅黄色,内区和亚端线各有很大的褐带。腹部黄色,节间具棕色绒毛。危害多种果园植物,为主要农业害虫。

中文学名:青安钮夜蛾

二名法:Ophiusa tirhac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亚科:裳夜蛾亚科

属:安钮夜蛾属

种:青安钮夜蛾

分布区域:东南亚、非洲南部部分地区及欧洲

发现命名:Cramer,1777

生殖方式:卵生

保护级别:无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9-31mm,翅展67-70mm。头部及胸部黄绿色,下唇须褐色,胫节、跗节外侧黑褐色;前翅黄绿色,有裂纹,端区褐色,内线歪斜至后缘中部,环纹为1黑点,肾纹褐色,内缘直,外缘外弯,后端与内线相遇,前端有1半圆形黑棕斑,亚端线暗褐色,不整齐锯齿形,前段外侧有锯齿形黑斑,端线黑褐色,锯齿形,后翅黄色,亚端带黑色,宽度有变异。 蛹:蛹赤褐色,长约30毫米。

幼虫:幼虫青绿色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65毫米。

卵:卵扁球形,直径约1.0mm,表面密布纵纹。

生态习性

青安钮夜蛾Ophiusa tirhaca (Cramer,1777)幼虫分布于广大地区的杂草灌木间。成虫飞翔力强,昼伏夜出,晚上取食、交尾、产卵等。成虫以果实汁液为食料,尤喜吸食近成熟或成熟果实的汁液。在广西西南部的果园,一年中4月-6月为害枇杷、桃、李和早熟荔枝果实;5月下旬-7月,为害荔枝果实;7月中-8月上旬为害龙眼果实;6月-8月上旬除荔枝龙眼外,还为害杧果、黄皮等;8月中旬以后开始为害柑橘果实。一天中以晚上8-11时觅食活跃;闷热、无风、无月光的夜晚,成虫出现数量较大,为害最严重。 凡是丘陵山区的果园,枯安钮夜蛾发生较严重。 天敌:卵期有赤眼峰、黑卵蜂;幼虫期有一种线虫;成虫天敌有螳螂和蚰蜓等。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

国外分布  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欧洲大部分地区及非洲南部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A、果园规划:在山区或近山区新建果园时,尺可能连 片种植;选种较迟熟的品种,避免同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B、栽种幼虫寄主植物:在果园边有计划栽种木防已、汉防已、通草、十大功劳、飞扬草等寄主植物,引诱成虫产卵、孵出幼虫,加以捕杀。

人工防治

在果实成熟期,可用甜瓜切成小块,并悬挂在果园,引诱成虫取食,夜间进行捕杀。在果园被害初期,将烂果堆放诱捕,或在晚上用电筒照射进行捕杀成虫。

物理防治

A、每6700平方米(约10亩)果园设置40瓦黄色荧光灯或其他黄色灯5~6支,对吸果夜蛾有一定拒避作用。B、对某些名优品种,果实成熟期可套袋保护。

药剂防治

A、在果实进入成熟初期,用香茅油纸片于傍晚均匀悬挂在树冠上,以拒避成虫。方法是用吸水性好的纸,剪成约5厘米×6厘米的小块,滴上香茅油,于傍晚挂出树冠外围,5~7年的树,每株挂5~10片,将晨收回放入塑料袋密土保存,次日晚上加滴香茅油后继续挂出,依次进行直至收果。B、在果实将要成熟前,用甜瓜切成小块,或选用较早熟的荔枝、龙眼果实(果穗),用针刺破瓜、果肉后,浸于90%晶体敌百虫2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20倍液,或30%苯腈磷乳油,或40%苯溴磷等药液中,经10分钟后取出,于傍晚挂在树冠上,对健果、坏果兼食的吸果夜蛾有一定诱作用。C、在果实近熟期,用糖醋液加90%晶体敌百虫作诱杀剂,于黄昏放在果园诱杀成蛾。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图片地址:图1、图2、图3、图4、图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