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国铭文望山
释义

秦国铭文望山是古代弩工用于瞄准的瞄准器。

秦国铭文望山(瞄准器)

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曾对海州出土的古弩机的“望山”进行研究,他说:“其望山甚长,望山之倒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其原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古代算学称直角三角形的短边为“勾”,长边为“股”,所以望山是“勾”,由望山底部至镞端是“股”,二者构成勾股的关系。沈括称赞这种办法说:“设度于机,定加密矣”.

弩的起源很早,最初用于狩猎。作战用弩,可能在春秋后期最先出现于楚国。《吴越春秋》记载陈音对越王勾践说“弩生于弓”,弩是由弓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又说弩是楚国琴氏所创造,传给楚的三侯,再传到楚灵王(《勾践阴谋外传》)。弩不可能创造这样早,但是到春秋晚期,南方楚、吴、越等国确实已经使用了。孙武的《孙子兵法》,谈到当时的兵器,就有“甲胄、矢弩”(《作战篇》);又讲到:善于指挥作战的,所造成的“势”是“险”的,所发出的“节”(节奏)是“短”的,“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势篇》),就是说“险”的“势”好比已经张满的弩那样,“短”的“节”好比正在发射的弩机那样。

中原地区使用弩作战较迟,春秋战国之际还未见使用,大概到战国初期才逐渐使用的。到战国中期,弩的使用就很普遍了。孙膑说:“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孙膑兵法·威王问篇》)己把“劲弩”看作当时最有力的武器,把“劲弩趋发”看作当时最厉害的战法。弩有“弩机”装置在木臂的后部,“弩机”周围有“郭”,有“牙”钩住弓弦,上有“望山”(《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称为“教”,《梦溪笔谈》称为“望山”)作为瞄准器,下有“悬刀”(《吴越春秋》称为“关”,《释名》称为“悬刀”,《武备志》称为“拨机”)作为拨机。当发射时,把悬刀一拨,牙就缩下,牙所钩住的弦就弹出,有力地把矢发射出去。这样,弩就可以“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使得敌人“不知其所道至”(《孙膑兵法·势备篇》)。⑴近年长沙等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的弩机,都没有铜郭,看来是依靠手臂力量来张开弓弦的,这是属于“臂张”的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强弓劲弩”,因为弓弦的拉力很大,就有“超足而发”的,是用脚踏力量来张开发射的,这是属于“蹶张”的一种。这时弩的发射力量大小是以它的弓弦所能拉动的重量来计算的。例如魏的武卒有“十二石之弩”,就是说它的弓弦可以拉动十二石的重量。当时弩机的制作已很讲究精密,因为“弩机差以米则不发”(《吕氏春秋·察微篇》)。韩国有“强弓劲弩”,称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⑵,“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发,百发不暇止”。据说,“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是可以“一人当百”的(《战国策·韩策一》)。这种用脚踏力量、以机件来发射的弩,当然射得更远而有力了。到战国末年,进一步有“连弩”的发明。《墨子·备高临篇》记载有“连弩之车”(参看本书第十一章第一节)。后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出巡到琅邪,就曾“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战国弩机的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尚无刻度,西汉时出现了带刻度的望山 (见彩图西汉青铜弩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它的作用近似近代步枪上的表尺,射者依目标的远近,通过望山控制镞端的高低,找出适当的发射角,以便准确地命中目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