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钦吉斯·托瑞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
释义

钦吉斯·托瑞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吉尔吉斯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1928年生于农牧民家庭,50年代初登上文坛,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写过不少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特写,如《阿希姆》(1953)、《面对面》等。艾特玛托夫在60年代后的苏联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抒情色彩,提出了尖锐的道德和社会问题。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对中国当代作家有深刻影响。

人物生平

1958年发表描写吉尔吉斯妇女争取恋爱自由的中篇小说《查密莉雅》,一举成名。这部作品连同《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1961)、《骆驼眼》(1962)、《第一位教师》(1962)等中篇小说,组成了一部歌颂爱情、友谊和献身精神的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1962),于1963年获列宁奖金。

196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永别了,吉利萨雷》揭示了吉尔吉斯社会生活的冲突和矛盾,标志着艾特玛托夫现实主义创作的成就,因而获1968年苏联国家奖金。艾特玛托夫70年代的作品有《白轮船》(1970)、《花狗崖》(1977)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显露出作家艺术探索的新倾向:主题思想上哲理性、寓意性的加强;创作方法上写实与假定性手法的交融。80年代初,艾特玛托夫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0),这部多种素材、多种主题、多种语体交织而成的“交响乐式”的小说,获得了1983年度的苏联国家奖金。

1986年作家发表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断头台》反映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冲突,曾引起苏联文坛激烈的争论。1990年发表中篇小说《成吉思汗的白云》,这是一部“历史反思”题材的作品。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1963年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获列宁奖金。1966年《永别了,古利萨雷》,1968年获得苏联国家奖金。同年,艾特玛托夫获“吉尔吉斯人民作家”称号。1970年《白轮船》发表。1971年艾特玛托夫获得了列宁勋章。《白轮船》改编为同名电影,获1976年第9届苏联电影节大奖。1977年《白轮船》获苏联国家奖金。1978年艾特玛托夫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80年《一日长于百年》发表,并于1983年获得苏联国家奖金。

主要社会活动

195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66年起艾特玛托夫是历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76年起艾特玛托夫担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他还是吉尔吉斯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吉尔吉斯科学院院士。1990年后艾特马托夫开始涉足外交工作。1990年他被任命为苏联总统委员会委员;苏联解体后,他被任命为俄罗斯驻卢森堡大使;1993年底吉尔吉斯总统任命他为吉尔吉斯驻比利时大使,兼驻欧洲共同体和北约的代表;其后他一直同时担任吉尔吉斯驻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大使兼驻北约和欧共体的代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