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炉村 |
释义 | 1 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剑斗镇前炉村前炉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剑斗镇,在镇政府驻地南9公里处,西石帽山坡,海拔660米。该地山林茂盛,古时为伐木烧炭炼铁之地,故称。明清时属由义乡,民国属乐德乡由义保。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属乡办前炉林场,1986年7月成立前炉村。村委会设在前炉,辖8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王、苏姓。 2 河南省濮阳市孟柯乡前炉村前炉村位于孟柯乡东北部,全村有1000人,耕地1108亩,奶牛养殖是该村的特色经济。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98年,前炉村村民陈修岩看准时机,筹措资金22万元,从内蒙古、陕西购进了20头肉牛,搞起了养牛,但时隔不久,全球爆发了疯牛病疫情,一时牛肉无人问津,陈修岩的肉牛场受到了灾难性的冲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陈修岩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一次失败并没有击倒他,他认真总结第一次养牛失败的教训,经过半年的细致市场考察,他又决定养奶牛。陈修岩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投资28万元从陕西引进了30头北京黑白花奶牛,当年实现总产值18万元,陈修岩乐了,邻居们的眼睛亮了,在区、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前炉村兴起了一股养奶牛热。至2003年底,前炉村奶牛存栏达100头,年总产值7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700元。 炉村积极推广应用青贮氨化技术,全村共建成青贮池25个,总容积达1000立方米。将玉米秸杆粉碎后青贮、利用,可使每头奶牛年增产鲜奶1000斤以上。该村还大力推广沼气应用,形成了“牛一沼一菜”的生态产业链,全村建成沼气池20个,基本可以完成对全村牛粪的处理,年可节约增效3万元。 前炉村奶牛养殖技术先进规范,发展迅速,现全村有奶牛养殖户29户,合计养殖高产奶牛320头。养殖20头奶牛以上的有4户,其中养殖30头奶牛以上的有2户。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达3.5吨,直接经济效益10000元。另外,乳制品公司和奶牛改良中心产出的效益也十分可观。全村奶牛养殖业年可实现总产值153万元,人均增收1530元。 3 福建省惠安县净峰镇前炉村【地名含义】 前炉村系取其前吴、炉内二村之首字而命名的。 【历史沿革】 元时属文质乡延寿里,明清属三十一都山前铺,民国属净峰乡延寿保,1949年9月属第三区(东岭区),1952年属第四区(净峰区),1958年属飞跃人民公社延寿大队,1961年属净峰公社炉内大队,1985年改为净峰前炉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前炉村系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人口较多的大行政村,位于惠安县东部,东与净南村毗邻,南与五群村接壤,西与坑黄村,北与东桥坑尾村相连,距县城20公里,距镇区2公里。 【人口、土地面积】 前炉村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366人,816户。 【历史人文】 潘厝村民中,有部分是辋川后潘移居而来,炉内原由顶炉和下炉两个村落组成。大部分是由棋杆脚、西头、上宅、南尾等地村民迁入。 嘉庆年间,各自然村先后创建了以各自房族为首的宗祠十多处,群众所信仰的佛庙近十座。其中被公众信奉的万善公宫和佛祖白莲寺至今香火不断。 【下级组织】 下辖:东坑、新东坑、前吴、炉内、潘厝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邮政编码】3626142 4 庄河市青堆镇前炉村前炉村地处庄河市青堆镇东部,面积6.45平方公里,辖十一个自然屯,人口 3452人,201国道,丹大高速公路横穿而过。全村拥有耕地4980亩,其中旱田 780亩,水田4200亩。近几年来,前炉村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 发展产业项目,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保护地生产、批发零售业、劳 务输出、畜牧养殖业、食用菌生产的产业体系。2006年社会总产值6626万元,人 均收入7760元,2007年社会总产值7076万元,人均收入9108元。 一、积极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一)、发展保护地生产。前炉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在201国道两侧积极 发展保护地生产。几年来,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用于大棚区的道路维修、线路架设 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保护地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人员与棚农对接 活动,并多次诚请农业专家来村召开现场会,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解决生产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为发展保护地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目 前,全村已经建成保护地150亩,形成了以小柿子、黄瓜为主要品种的保护地生产体 系,年均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万元。 (二)、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前炉村紧紧抓住毗邻青堆镇镇区这一优势,引导农 民把沿街房屋开辟为第三产业用房,并鼓励农民走出本村,到镇区、庄河等地从事第三产 业。目前,全村从事商业、饮食、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农户达到400多家,从业人员达 到1200多人,年均创造经济效益680多万元。 (三)、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家庭项目。前炉村本着“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依托”的 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家庭项目。几年来,引进多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种植、 养殖新品种,并推广使用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全村家庭项目拥有率200 6年达到85%以上,2007年达到90%以上。 (四)、壮大集体经济。村级无产业,发展无动力。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前炉村 全力推进村级企业青堆镇液化气站的建设。几年来,共投资18万元用于液化气站设备更 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保证了液化气站的规范运行,两年来,液化气的销售 量突破150吨,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五)、拓宽渠道,输出劳务。前炉村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观念,积极组织农 村闲散劳动力进城务工。近两年共组织外出人员1010人,户均1人以上,不仅增加了 农民收入,而且众多的务工回流人员将发达地区的新思维带回来,带动了一批人干事创 业,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成为全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几年来,全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屯环境治理,并 全力推进“五清、五改”工程,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几年来,共整修村屯道路24.5公里,清理柴垛、粪堆近600处,植树造林近3万株, 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三、坚持不懈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前炉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优质、生活丰富、 邻里和谐为目标,坚持不懈的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屯里设立了文 化中心户。建立了秧歌队,连续两年参加了庄河市文化广场的演出并获奖。有线电视普及 率达到84%以上。这些不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而且使村民的文化及文明程度不断 提高,全村上下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良好氛 围。连续多年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刑事、治安事件,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积极 倡导文明新风。 经过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06年 被评为大连市平安村标兵。 5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灰埠镇前炉村村名由来 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东南约10公里,地处平原,方形聚落。南有套河横流。 据王氏祖谱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掖县夏邱刘家村的王珂、王月、王称兄弟至此定居,因在炉里屯前,取名前炉。政区人口 全村耕地面积1634亩,农民255户,746人。 经济状况 以发展种植业为主。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10万元,经济总收入697万元,人均所得5245元。 社会事业 固定电话180部,有线电视130户。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78%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