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六汪村 |
释义 | 概况前六汪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东南0.7公里处,东靠泰薛公路,距胶南市区20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入口处1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名称溯源据《樊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先祖樊克诚从云南迁来立村,因村周围有六个水汪(坑),故名六汪。后兄弟分居,在村后另立一村,定名六汪。因先立村位于后立村前,更名为前六汪村。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至民国时称前六汪。 人口耕地前六汪村村域东西2.5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地处丘陵,耕地面积1768亩,山林面积200亩 2005年有248户, 888口人,樊姓居民占85%,其他还有王姓、任姓、刘姓、杨姓、陈姓等少数居民。 经济概况前六汪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林业、畜牧、黄烟、蔬菜、香菇等高效农业支柱产业,个体工商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集体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截至2005年,全村拥有经济林260余亩;畜牧业方面,黄牛存栏200头,羊存栏160只,猪存栏350头,鸡存栏900只;2005年栽植花生500亩,黄烟100亩,辣椒60亩,其它蔬菜400亩,发展香菇大棚30个。生产的优质香菇色正味好,于2003年获得青岛市绿色食品协会授予的推荐产品商标标志,畅销青岛、诸城等地,年纯收入20万元。2004年,居民人均年收入达4600元。 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自恢复高考以来,至2005年,有6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其中硕士3名,博士1名,另有1名大学教授。2004年全村全面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对独生子女户由村集体统一交纳备用金保险。广泛开展了“文明户”、“科技户”等评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对村民进行科技、时事、法律、卫生等教育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获得荣誉该村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庄”、“文明单位”,被胶南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平安村庄”、“香菇状元村”,多次被六汪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