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学森星 |
释义 | 钱学森星简介钱学森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晚,紫金山上晴夜当空、繁星满天,在银灰色的圆顶观测室里,一架40厘米双筒望远镜透过敞开的天窗指向双鱼星座,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当把双鱼星座拍摄的那些底片冲洗出来后,在繁星点点的底片上,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移动的短条状星像,那是一颗新的小行星。 当时,这颗小行星离地球大约2.23亿千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随即对它进行了多次跟踪观测,并计算出它在空间运动的轨道参数。观测和研究结果对外发表后,国际小行星中心随即给予1980ta6的临时编号,并通报世界各国天文台进行观测证实。此后,这颗新小行星先后在7个不同的年份里得到美国洛威尔天文台、哈佛天文台、格德令克天文台、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德国海德堡天文台等6个天文台的17次观测证实。有关科学家进一步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并证明该星已经完全符合国际小行星中心关于新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所需具备的条件,国际小行星中心于1988年2月给予第3763的国际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发现、命名权。 杨捷兴介绍说,小行星的命名重点考虑的是在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以钱学森命名小行星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表达对钱学森一生杰出贡献的景仰。二是钱学森所主持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有紫金山天文台一批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天文学家张家祥教授是最早参加“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轨道设计工作的人员之一。 杨捷兴说,从挑选小行星的名字到最终得到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认可,前前后后花了半年的时间。 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卓越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生平贡献国际命名公报指出,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过开创性的杰出贡献。他在空气动力学和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超音速飞机克服“音障”和“热障”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他和冯·卡门的名字命名的卡门-线公式,曾经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计算公式。他的开创性著作《工程控制论》被世界公认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命名仪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朱光亚,钱学森夫人蒋英以及来自科技界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仪式。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年科学家代表袁家军分别表达了对钱老的崇敬之情,他们号召科技工作者学习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态度,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钱学森早年开创工程控制论,回国后,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中,结合导弹航天事业的管理经验,提炼出系统工程理论。20世纪80年代,又将系统工程的原理从航天推广应用到军事、工业、农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提出了军事系统工程、社会系统工程和农业系统工程等,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又基于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国民经济中一些复杂问题的成功案例,提炼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从而创建了系统学。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惟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几十年来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自身的伟大人格,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