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启 |
释义 | 汉字释义基本信息启 拼音:qǐ 注音:ㄑㄧˇ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笔顺编号:4513251 四角号码:3026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2F 基本字义1. 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启齿。 2. 开始:启用,启程,启运。 3. 开导: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4. 陈述:启事。 5. 书信:书启,小启。 6. 姓:启姓。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本义:开,打开。 2. 同本义。 启,开也。——《说文》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魏王曰:‘书中必有情节,不启不明。’” 3. 又如: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启扉(开门);启请(开口询问;请教);启户(开门)。 4. 启发;教育。 不愤不启。——《论语》 皆启以商政。——《左传·定公四年》 启古献公。——《礼记·祭统》 佑启我后人。——《孟子》 5. 又如:启诲(开导教诲);启导(开导;启发指导);启机(开启机兆)。 6. 出发;起程。 正月启蛰。——《仪礼·夏小正》。传:“言始发蛰也。” 首启戎行。——《三国志·武帝纪》 7. 又如:启行(启程,动身上路);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8. 开拓;开创。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启陨箨以艺粟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启土(开拓疆域);启设(创设);启业(开创基业)。 10. 启奏;禀告。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某启。——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1. 又如: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启白(禀告);启问(陈述;禀告)。 12. 烦请;启请。如:启动(套话。劳驾);启烦(套话。麻烦,多劳)。 13. 通“跽”:跪。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采薇》 14. 通“晵”:省视,察看。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名词〉 1. 书信。 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2. 官方文件。 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3. 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常用词组1. 启闭:开和关。 2. 启程:动身;出发。 3. 启齿 (1)开口,多表示有所请求。如:难以启齿,不便启齿。 (2)指笑。 4. 启蒙 (1)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如:启蒙工作。 (2)教小孩。如:启蒙教育。 (3)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5. 启明星:肉眼能看到的在日出前升起的金星。 6. 启示: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如:看了这本书使她得到了启示。 7.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刊登出来。 8. 启用:开始使用。如:启用先进设备。 历史人物夏朝君王启启,夏禹的儿子,姓姒氏,为夏朝君王。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继位后,有扈部落首先不服,宣布独立。启就向它进攻,有扈部失败,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确定君主世袭的局面。在位九年而卒。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沿袭了几千年。 禹死后,益并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权位。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正式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王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首领位。于是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尖锐斗争后,启确立了其王位。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义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 先秦文献记载此事的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而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起始。随后,还有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对启的权位而质疑。居于当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的有扈氏率领着联盟向启讨伐,在甘(今陕西省户县之南)大战。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一千多年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着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了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启的这两次胜利代表着当时中原社会观念从传统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州市),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今具体位置不详)表演了精彩的歌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说道启曾经上天取乐舞。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将启视为其原作者。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常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方国部落联盟权威,而常常与东夷作战。 政绩功劳夏帝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上古颇有作为的帝王。自大禹治水起,氏族首领会盟制度逐渐变为中央集权的家天下制度。从应龙氏族来讲,鲧、禹、启都是为治水做出重大贡献的氏族首领。历经三代治水奔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尚书甘誓夏启的战争动员令:尚书甘誓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战争。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 军将士的言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