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企业运营模式 |
释义 | 当今大多数企业的内部运营模式都具有相近的特点,不论是国营还是私企或是合资、股份企业,其趋同性说明这种结构模式有其存在的优势,研究这种模式无疑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行政管理层面 销售层面 生产层面 技术层面 资金管理层面 其基本职能体现为: 1. 行政管理层——企业的“大脑”和“中枢”,其主要职责为: 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 人员聘用与任免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 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 融资、引资 福利、后勤 党建、工会 建设和形成企业精神和文化 2. 销售层——企业的“龙头”,其主要职责为: 产品销售——企业生存和资金流通的原动力 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情报收集——提供给技术部门处理。是企业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也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形象推广——配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品牌效应,引领企业良性发展 产品监测——监督生产环节,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库品管理——库存产品的保管和规划,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依据 用户服务——与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协作,做好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3. 生产层——企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 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 生产组织、管理 生产人员管理和考核 生产成本管理、考核 库品管理 外协加工管理、检测 产品检测、质量保证 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质量 效率 成本 安全 创新 质量——产品、管理 效率——生产、管理、质量 成本——材料、人员、生产、质量、安全 安全——人员、设备 创新——生产、管理 4. 技术层——企业的“发动机”,其主要职责是: 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为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解析 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 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质量监测 人员技术培训 5. 资金管理层——企业的“润滑剂”,其主要职责是: 常规财务工作 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考核、预警 融资、引资 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考核 从内部运营关系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具有相对完整的基本经济社会结构 行政管理层——相当于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 生产层——相当于生产企业、生产领域 销售层——相当于经销商、流通领域 技术层——相当于科研和教育机构 资金管理层——相当于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 2. 运营方式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 销售部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向生产部门提出“订货合同” 生产部门根据“订货合同”,购置材料,组织生产,交付合格产品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监督生产过程 资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相关流通操作,负责成本、利润的核算和考核,同时监督资金的使用。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考核 3. 需求具有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相互依赖性特征 例如:销售和生产之间、销售和财务之间、生产和财务之间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4. 交易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开放性特征 各部门之间信息透明度高 5. 运营调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快速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和人员安排、改变生产计划。 利弊双向分析 1. 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运营优势。 有利于形成程序化规范管理和程序化流水线作业模式。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 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企业的机器) 2. 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 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崇拜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企业的灵魂) 3.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 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企业的自由度) 4. 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 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 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 这些对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企业的精灵) 5. 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 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 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近期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企业的核弹) 6. 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 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 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行政干预和制度约束) 经济(金钱)调控不能成为唯一的有效手段,企业精神、文化、信仰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隐患) 企业发展谋略 1. 优化“大脑”,增强智慧。 优化行政管理层,聘用优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物如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让“精灵”变成“精神领袖”,成为公司这一庞大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强有力的动力。即一个特殊的领导者,决定一个特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 “政企”分开,各负其责 公司的最高行政管理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相当于“政”。主要由出资人、股东组成,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拥有公司的全部财产,以分红的形式享有公司的利润。他们有权决定公司的发展和走向,决定关键人物的任免,是公司的政策“灵魂”。 最高执行机构是执行局和总经理,相当于“企”。由董事会聘用的总经理,以及由其建议聘用的各副总经理、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和效益,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是公司的运营“灵魂”。 政和企一定要分开,要各负其责。 3. 练好“铁头功” 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是现有大多数公司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因而销售环节不约而同的就成为各公司、企业的运营“龙头”,是否有一支强劲有效的销售队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和效益,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未来。 4. 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生产。 生产的组织管理、员工的素质和对企业的情感、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是三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技术是运营的“保障”,技术是公司的“未来”。 6.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是公司生存的“血液”,是生产经营的“润滑剂”。 现代企业、公司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共同体 7. 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粘合剂”和“乳化剂” 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足够的信任,并逐步上升为依赖,愿意把生存和事业交给本企业,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8. 企业形象和影响是企业对外的“名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