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脐疗
释义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Hilum therapy ),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脐疗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脐疗的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脐疗的优点

(1)适应症广

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a、强壮祛病,养生延年: 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

??b、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c、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d、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

e、 敛汗固表,涩精止带: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

f、 健脾活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2)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脐疗的操作方法非常简便,一般3—7天换贴一次,不需煎药、服药、注射,也避免了药物被破坏分解和对人体内有关脏器的损害。对那些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适宜。

(3) 价格低廉 节约时间

脐疗每次用量很小,一般2—4贴即可见效,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可免去医院挂号就诊,到药房购买即可,省钱省时。

(4)储存方便 随用随取

脐贴有效期限长,适宜长期储存,家庭常备无患,一旦需要,随用随取,“贴”到病除。

脐疗的给药途径

经脐给药,目前认为有以下两条吸收途径:

(l)透过完整表皮

这是主要的透入途径,通过角质层细胞和细胞间隙透入皮肤。

(2)毛囊、皮脂腺

是药物透皮吸收的重要途径,药物如进入毛囊后,就可通过毛囊壁间空隙或皮脂腺穿过皮肤。

使用脐疗的原则

(1) 脐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有皮肤过敏者,不宜采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 脐疗验方中有一些有毒、峻烈的药物,如巴豆、甘遂等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 久病体弱及有严重心脏病患者,用药量不宜过大,敷药时间不宜过长,病愈即去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 孕妇宜慎用或忌用脐疗,有堕胎或毒副作用的药物更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发生堕胎流产。

(5) 辩证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6) 通常用药剂量不宜过大,更不应长期连续用药。治疗轻症,病愈则去药;慢性病或预防保健宜间断用药,一般1~2天换药一次,需用药3次以上者,每两次用药之间要间歇3~7小时,每个疗程可休息3~5天。

(7) 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如疼痛、过敏反应、病情加重等,应立即去药。

脐疗使用注意事项

(1) 治疗前先用75%酒精棉球对脐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皮肤有破损者,最好不要使用脐疗方法。

(2) 取仰卧位,充分显露脐部,用药后外敷纱布或胶布贴紧,也可用宽布带固定,覆盖于脐部,或将药直接放入布袋内,以防药物脱落。

(3) 脐部皮肤娇嫩,如药物刺激性较强,或隔药灸脐次数较多时,宜在用药或治疗前先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小儿尤应注意。

(4) 由于脐疗药物吸收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个别患者(尤其用走窜或寒凉药时)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几天后可自行消失,不必紧张。

(5) 用药后宜用消毒纱布、蜡纸、宽布带盖脐,外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封,个别患者会对胶布等过敏,可暂停用药,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继续。

(6) 本法宜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体虚者、老年人、小儿尤应注意。

(7) 本法用于小儿时应妥善护理,嘱其不能用手搔抓或擦拭,以防敷药脱落。同时小儿肌肤娇嫩,不宜使用剧性药物,贴药时间也不宜过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