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戚烽 |
释义 | 戚 烽(1921年12月-1942年12月) 原名戚绍炎,戚啸中,武城县杨庄乡戚庄村人。幼年聪慧过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1929年,入武城文庙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成绩优异,深受师长、同学垂爱。193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二中学(德州中学)。在一位国文教师辅导下,阅读了许多救亡杂志和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也阅读了一些社会科学理论书籍,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满腔热情关注时局发展。当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武城县长也率武装弃城南逃,土匪四起,全县一片混乱。他认识到要取得抗日胜利,一定要组织全民参战,依靠国民党军队是不行了。1938年春,他在动员委员会出版的《抗敌报》上,以必敬吾、啸中的笔名,不断发表文章、散文、诗歌,大声疾呼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收复国土。1928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地下党负责人韩强取得联系,积极发展地下党员,在本村成立了党支部。同年8月,与父亲戚夯、党员王新等组织了武城县第一支党的抗日武装──戚庄游击小组,任组长。他们夜间割电线、捉汉奸,劫获敌人物资,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1939年6月,受冀南区党委、武城县工委派遣,打入顽军张栋臣的“暂编第八师”,组织政治部,进行共同抗日的宣传工作,并设法掌握一部分武装,伺机拉出来,不慎被敌人发觉。张栋臣企图把他活埋,好在事发前撤出,才幸免于难。撤出“张八师”后,带领战士们英勇杀敌,刀铡汉奸乡长戚士枝,讨伐叛逆石友三,袭击敌据点,为抗日根据地建设做出突出贡献。1939年11月,抗日游击小组改编为冀南四分区武城独立营,任基干连指导员。1940年5月,敌人将他妻子、姐姐捕去做人质,迫使他投降,他丝毫不为所动。敌人见不起作用,一年后才将人质放出。 1941年春,调任清河县游记大队教导员。由于生活艰苦,战斗频繁,积劳成疾,患了肺结核。1942年春,离队休养。不到两个月,敌人进行了“四·二九”大扫荡,环境更加恶劣。他停止休养,积极要求工作,被分配到武城县抗日游击大队任副政治委员。 1942年12月,率领武城县大队60多人活动在城南一带,不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26日,他们宿营在毛店村,敌人侦知后,27日,日军驻禹城司令山田和武城伪县长吴寄朴,纠集日军500人、伪军800多人于拂晓向县大队围攻。在水坡村一带的反扫荡战斗中,他带一个班狙击敌人,命令其他战士突围。全体战士奋勇战斗,伤亡很大,子弹也快打光了,敌人蜂拥而上,他腰部中弹,不幸被俘。敌人要他跪下,他却愤然站起,对敌人破口大骂,用尽全身力气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敌人没等他喊完,用刺刀向他刺去。他为中华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21岁。 戚烽牺牲的消息传遍全县,许多群众从几十里外赶到墓地悼念烈士。冀南军区六分区、武城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赠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人民抗日英雄”等光荣称号。父亲戚夯含泪为独子写下挽联:“对党对国对民族赤胆忠心,对父对母对人民尽忠尽孝”。群众为了悼念他,还编写了一首歌词,大意是:“冀南武城县,戚烽英名传,决心为抗日,洒尽血和汗,中华好儿郎,宁死腰不弯,坚如顶天松,永立运河边。”还有人按照悼念左权将军的那首歌曲填词,编了一首“悼戚烽同志”,在各村民兵和学生中广为歌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