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西村 |
释义 | 1 山东即墨市普东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普西村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境内,是普东镇的一个行政村。与相邻的普东村为一个大自然村,统称为下普东。1958年由普东村分出,成立普西村民委员会。 普西村世世代代的村民都是靠种地吃饭,鲜有工业及商业,也未曾有过叱咤风云的人物诞生。然而普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勤劳人民,使普西一直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到了今天。如今的普西虽然还是名不见经传,却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普西的娃考上大学,走出农门,散布在祖国各地,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如今的普西已被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开放的普西,正以特有的活力,走向明天。 ◎ 村庄由来清乾隆《即墨县志》载:普东屯是大嵩卫所领二十九屯之一,是明初驻军屯垦之区。当系因靠近普东而得名。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普东屯并入普东社后,逐渐改称下普东。传说中明永乐时,从云南迁来的彭、叶、唐、单四姓,应均是建屯的军户。今此村分为普东、普西。 有关普西村的其他报道: 半岛网5月13日讯(记者 周辉) 即墨市普东镇普西村存放在村口的一块200多年的“陨石”昨天凌晨不翼而飞,村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 2828250反映了此事。目前,普东派出所已对此立案调查。 今天上午,记者根据反映来到该村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记者在村口的一条小路边看到,地面上只留下一个大坑,坑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据该村83岁的刘世杰老人介绍,放在这里的石头呈黑褐色,村民习惯地称之为“陨石”。他孩童时就听村里的老人讲,这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至今约有 200多年的历史。村民隋先生告诉记者,曾经有地质专家到该村考察时鉴定是一块“铁陨石”,没有想到,昨天凌晨发现这块石头被偷挖走了。 2 陕西武功县普集街乡下辖村全村总人口1297人,耕地111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有小尾寒羊养殖场1个,存栏76只。人均年纯收入1597元。近年来,“两委”班子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化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了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村组干部队伍,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完成物质积累的同时,为全村把握历史机遇,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普西村隶属于大水井乡革来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大水井乡东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大水井乡8公里。国土面积有0.68平方公里,海拔1290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750毫米,适宜种植生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97亩,其中人均耕地1.02亩;有林地36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户,有乡村人口94人,其中农业人口94人,劳动力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9万元,占总收入的88.39%;畜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3.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80头),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8.35%。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人(占劳动力的19.2%),在省内务工6人,到省外务工8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四通。全村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2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5户(分别占总数的30%和25%)。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全村建有小水窖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亩,有效灌溉率为8.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8亩。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种植业、养殖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0.6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以后将继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0户,共有乡村人口94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48人。其中农业人口94人,劳动力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94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人,参合率34%;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大水井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大水井乡卫生院8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户,占农户总数的5%。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于革来完小,中学生就读于大水井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人,其中小学生6人,中学生3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策、村规民约、底保、收入、支出,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950元(人均10元),一事一议筹劳730个(劳均10个)。年末集体有固定资产0.0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下设普西1个村民小组。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产业量大质弱,产品质量不优,产业化程度低,产销矛盾突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饲养。 4、由于经济落后,严重制约了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文化活动单一。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党支部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制度。 3、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4、坚持科教兴农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使科技成为发展的动力。 到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600元增加到276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