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天乐·别友 |
释义 | 作品名称:普天乐·别友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散曲 作者:姚燧 作品原文[中吕]普天乐·别友 姚燧 浙江⑴秋,吴山夜⑵。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塞雁来⑶,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⑷。 待离别怎忍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⑸。 注释译文[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⑵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⑶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⑷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 ⑸宁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sā,语尾助词。 [译文]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作品赏析[赏析] 这首小曲,也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与友人的离愁之情,“愁随潮去”、“恨与山叠”,离愁别恨如海如山,完全囊括了主人公。用语通俗,意境却雅,不失为写愁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姚燧 (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祖籍柳城(今辽宁朝阳),后迁居河南洛阳。曾任太子少傅。著有《牧庵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