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瓶鼻鲸 |
释义 | 物种概述北瓶鼻鲸群居,一个家庭约有10条鲸鱼。一条雄性鲸鱼有数条雌性鲸鱼和小鲸鱼陪伴。 北瓶鼻鲸被认为是鲸鱼中潜水最深的一种,一般生活在北极和北大西洋的深海冷水区。但偶尔会在英国苏格兰西北海岸露面。 它们属于喙鲸家族,身体浑圆,脑袋前部呈球根状,只有两根牙齿,以鱿鱼、海星和青鱼为食。 外形特征成年北瓶鼻鲸的长度雄性可达10米,雌性鲸鱼可达7.5米。北瓶鼻鲸平均寿命37岁。 成年的南方瓶鼻鲸体长6到7.5公尺,重约约6到8公吨。背鳍位于背部的后三分之二处,前额呈突球状,嘴喙明显突出,结实的饇体呈圆筒状,体色呈蓝黑至黄色。 老鲸身上的疤痕极多,喷气呈清晰的树丛状,上颚上方向内凹,尾鳍没有凹刻。一般有两颗牙齿,雌鲸的留在牙龈内,公鲸的则突生出来。然而也有一些公鲸长有4颗牙齿,或完全没有。长潜之后,会在海面停留10分钟或更长,每30至40秒气一次。族群少则1只,多则25只。 主要种类分布在南极北方到南纬30度的南半球深水寒冷海域,目前的数量不详。 瓶鼻鲸属 Hyperoodon 北瓶鼻鲸 H.ampullatus 南瓶鼻鲸 H.planifrons 瓶鼻鲸(Bottlenose Whale)一般而言指的是喙鲸科瓶鼻鲸属的两种喙鲸,也就是北瓶鼻鲸与南瓶鼻鲸。事实上瓶鼻鲸这个俗名有时会包含第三种喙鲸,也就是喙鲸科中体型最大的贝氏喙鲸(或称贝尔氏喙鲸),其俗名之一就叫巨瓶鼻鲸(Giant Bottlenose Whale)。以下的叙述皆指瓶鼻鲸属的两种喙鲸。 瓶鼻鲸的属名由来其实是个谬误。定名者Lacépède在1804年发表这个属名时,采用了一位科学家Baussard在1789年一份学术报告中的说法,认为瓶鼻鲸上颚的表面具有许多微小的牙齿,Hyperoodon的意思就是“颚上具小齿”,而另一位学者Illiger在1811年提出另一个属名Uranodon,也有相同的涵意。事实上所谓的“小牙齿”只是上颚表面的一些骨质微小折皱,不过Hyperoodon这个名字就这么沿用下来。1846年,学者John Gray在比对头骨标本后,曾提出本属的第三个物种H. latifrons,更提议将其独立为一新属Lagenocetus,此争议最后由David Gray在1883年提出证据,确定上述新种实为北瓶鼻鲸而获得解决。 瓶鼻鲸与大多数喙鲸相同,仅成年雄鲸拥有两颗大而露出牙龈外的牙齿,南北两种瓶鼻鲸的牙齿皆位于下颚的尖端。瓶鼻鲸在骨骼上主要有两个不同于其他喙鲸的地方,其一是雄鲸的头骨上端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形成独特的头部外形;另一点是它们的七块颈椎会完全愈合在一起,其他鲸豚的颈椎愈合情形通常没有如此明显。 分布范围南瓶鼻鲸在南半球呈环极区分布,一般在温带至南极海域附近发现;北瓶鼻鲸则位于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