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伏键 |
释义 | 词性及解释平伏键 词性及解释 【化】equatorialbond 平伏键亦称“键”。环己烷椅式构象中与环的对称轴大致垂直(相差±19.5度)的键。由挪威化学家哈塞尔于1943年发现。在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有六个平伏键,都伸出环外,其中三个略向上伸展,另三个略向下伸展,相邻的平伏键总是反向伸展。处于平伏键的各原子或原子团相距较远,相互干涉较少,因此环己烷的取代基一般连接于平伏键上,以形成稳定构象。例如,甲基环己烷在室温时,以平伏键连接的分子占95%。 相关介绍磷烷 无色,剧毒,易燃烧气体,带有令人生厌的大蒜味。 应用 用于多种化学反应中。 半导体生产:N型半导体外延片搀杂;多晶硅搀杂;离子注入。 分子量 34.0 比重(Air=1) 1.184 比容 0.712m3/kg@21.1ºC,101.325kPa 气味 大蒜味 具有五配位磷的有机化合物,稳定的磷烷多为氟原子的衍生物或环状磷酸酯: 五配位磷化合物属sp3d杂化(见杂化轨道),多数具有三角双锥结构,有些则具有四方锥结构。 三角双锥结构里,有三个等同平伏键和两个垂直于此键的直立键(见直立键和平伏键)。平伏键由3s、3px、3py杂化形成,而直立键则由3pz、3dz2杂化而成。这两种键相互交错制约,形成sp3d杂化。直立键与平伏键之间呈90°角,直立键比平伏键长,能量也高,电负性大的基团优先占领直立键,称为亲顶性。在四方锥结构里,有一个轴键和四个底键,由于各价键之间键角较小,价键间排斥力较大,故四方锥结构的稳定性稍差. 磷烷具有假旋转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证明,在PF5分子中有两种P—F键,其比为3:2,说明具有三角双锥构型。但在低温19F核磁共振谱中,只观察到一种状态的氟。为解释这种实验事实,S.贝里提出假旋转机理,他认为磷烷中的直立键和平伏键处在可逆平衡状态中,PF5中5个氟原子迅速连续地更换位置,达到平衡,使19F核磁共振谱中显示的为5个P—F键的平均值。这类假旋转现象在环状磷烷中也普遍存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