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大寺 |
释义 | 基本信息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大寺 地址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 邮编8106O1 具体介绍概述洪水泉大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占地面积 6.3亩,为一四合院式古典建筑群落,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构造该寺大门开在南侧,进大门即是外院,宣札楼的下层作为二门,同时,由此将全寺的中轴线转向大殿。内院正面即是大殿5间,包括前卷棚、中大殿、后窑殿3部分,大殿有斗拱、八字墙等。大殿的左侧为阿訇宿舍,后为水堂子,因地势关系水堂子在高台地上,并通到阿旬宿舍的上层,因此阿訇宿舍也正好修成楼房。楼房建于1939年。在大殿的右侧低地上修有经学堂。在大门外院的东端为小学校,所以该寺由3个院落拼成. 如此市置纯系为了地形的窄长以及北高南低的缘故。 宣礼楼建筑很古老,斗拱的制作保持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形制,这与后来过分装饰化、刻板化不同,而是非常灵活、富于变化的。它上、中、下3层各不相同,而是愈高窟灵活,愈华丽。礼拜大殿的前卷棚即是大殿的前出席,不另作屋顶,与大殿用同一个敬山单檐十字脊的殿座,使整个大殿很有起伏变化,同时,也充分显露出后窑殿的重要性。大殿用单檐,后窑殿用重檐,而前面宣礼楼则用三重檐,使整个寺院建筑感到不单调呆板,大殿外周围墙及基座也是有轻有重,处处不苟地砌起。后墙中部修成影壁,也起了寺院建筑很好的收尾处理作用。 寺院的小木作装饰等也极精美可观,如宣礼楼的六角形网状窗棂,大殿的隔门雕刻等,全是难得的精品。最为精致的则是后窑殿内部壁面及天花,全是用木刻镶成的。壁面分作两部分处理,上部作天宫楼阁式,有平坐栏杆、隔门、斗拱,上承天花藻井;下部全用隔门式的屏风,门心雕刻出各种山水花卉,裙板雕刻寿字,最下须弥座也雕满各种博古等纹样。米哈拉布部分则使用极为光滑的木平板,衬托出花纹的丰富美丽,边缘装饰卷草等花纹。所有小木方框以及花纹雕刻全部都做得精美细致,但是绝不使用一点的油漆彩画,而是露着淡黄褐色的木板本色、只是用雕刻的精美来显现艺术效果。 该寺精美的砖雕更不是一般建筑上所能得见的,它充分显示了我国青砖磨雕后,所呈现的优美的质感及线、面所组成的美丽纹样。如迎门的砖影壁,在向门的一面,整个用六角形绣珠式的花瓣雕成,华丽大方的气氛,令人如入花丛、大门左右八字墙上也是布满了青砖磨雕,那些花卉瓣纹,当阳光照射时,所形成的柔和韵律,使人百看不厌。还有卷棚左右的桶于墙上、八字墙上的砖雕,也当属国内少见的精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