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肤粘膜破损 |
释义 | 黏膜破损是发生于口腔、舌、眼、外阴和肛门黏膜等部位的损害,可与皮肤疾患及全身疾患伴发或独立存在,口腔黏膜疾病范围广泛,实际上已涉及到口腔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喉科、内科等多种学科。 病因:黏膜破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感染性疾病 硬下疳、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念珠菌性龟头炎、阿米巴龟头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尖锐湿疣、鹅口疮、淋菌性口炎、口角炎、口腔皮肤结核病、放线菌病、麻风黏膜破损、坏疽性龟头炎、艾滋病舌部的毛状白斑。 (2)变态反应性疾病 接触性唇炎、固定性药疹、神经血管性水月中。 (3)物理性疾病 光化性唇炎。 (4)先天性疾病 皮脂腺异位症。 (5)肿瘤 口腔颗粒细胞瘤、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黑色素瘤、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癌、平滑肌瘤、阴茎鳞癌。 (6)营养障碍性疾病 核黄素缺乏病、坏血病、烟酸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肠病性肢端皮炎。 (7)病因不明的疾病 急性女阴溃疡、阴茎珍珠样丘疹病、女阴假性湿疣、糜烂性龟头炎、浆细胞性龟头炎、女阴白斑、硬萎、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复发性口疮。 (8)综合征 Reiter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白塞综合征。 (9)皮肤病和全身疾病有黏膜表现的疾病 光泽苔癣、扁平苔癣、疥疮、多形性红斑、药疹、红斑狼疮、天疱疮。 诊断:黏膜破损应该做哪些检查?黏膜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有多种,要结合病因考虑,如感染性疾病可借助细菌学检查,病毒性疾病可进行病毒培养鉴定,组织病理可为肿瘤提供诊断依据。性传播疾病也有多方面检查,如梅毒血清学试验,PCR检查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真菌性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黏膜破损的原因如何相互鉴别?(1)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1.白塞病 本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病因不明,基本病理变化为小血管炎。本病黏膜溃疡常为多发性、疼痛性、复发性为特点,溃疡一般较小,粟粒至黄豆大小,可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症状可有低热、关节痛等表现,并可累及消化道、心脏、脑组织等。 2.急性女阴溃疡 为发生在女阴的急性疼痛性溃疡,未婚女性多见,溃疡表现为三种类型:坏疽型、性病型、粟粒型。坏疽型的常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性病型及粟粒型多无全身症状。溃疡主观症状为灼热及疼痛,可伴发下肢结节红斑及口腔溃疡,因此有人认为是自塞病的女阴表现。病程一般为数周,常复发。 本病无不洁性交史、溃疡疼痛、柔软并反复发作可与硬下疳及软下疳等性传播疾病区别。 3.生殖器疱疹 男性疱疹发生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等部位,很少累及阴囊。女性常见于阴唇、阴蒂、肛周及阴道甚至宫颈。常先有烧灼感,很快发生群集小水疤,数天后破裂糜烂,形成浅溃疡,基底较软。病程短,易复发,孕妇患生殖器疤疹以后易导致流产、早产、还可感染新生儿。 本病疱疹后形成溃疡、质软、病程短等特点可与白塞病、硬下疳、急性女阴溃疡区别。 4.软下疳 本病是性传播疾病之一,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阴部出现多发性疼痛性软溃疡,圆形或卵圆形,边缘不规则可呈锯齿状,基底不平,表面有浅黄色脓性分泌物,易出血。 5.硬下疳 特征是阴部单发或少数几个无痛性硬溃疡,不化脓,边界清楚整齐、附近淋巴结肿大。2-3周愈合。一般好发于男性龟头、冠状沟、阴茎,女性大小阴唇、阴道等,口唇、舌、肛门、手指也是好发部位。 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性传播疾病,破损特点为无痛性浅溃疡、质软、圆形边界清,表面可有少许分泌物,常单发,多发于龟头、男女外阴部。 7.腹股沟内芽肿 本病为Donovan菌感染,为性传播疾病,特征为外阴部、腹股沟部、肛门等处无痛性软溃疡,并增殖,易出血,呈牛肉红色,有恶臭浆液性脓液分泌物,溃疡周围可出现多数卫星样破损。 (2)外生殖器其他疾病 1.阴茎珍珠样丘疹病 病因与包皮过长分泌物刺激有关,破损为小丘疹,发生于男性冠状沟近龟头侧的边缘,圆形丘疹针头大小,环绕龟头,无自觉症状。 2.扁平湿疣 扁平湿疣属二期梅毒疹、为性传播疾病,常见于肛门周围、女阴、腋窝、腹股沟,为较大的平顶丘疹、呈苍白色,淡红色,可相互融合形成扁平增殖性隆起物、质软呈分叶状,表面浸渍,分泌物表面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3.尖锐湿疣 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生在皮肤黏膜交界区如冠状沟、包皮、阴唇、会阴、肛门等处,为乳头瘤样增生物,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质软隆起,较大的呈菜花状。局部潮湿、皮疹生长迅速。 4.假性湿疣 可能与炎症、白带刺激有关,破损常发生于女性小阴唇内侧面,对称分布,为群集分布的鱼籽状小丘疹,周围黏膜发红。 本病应与尖锐湿疣鉴别,前者皮疹对称,皮损平行分布较均匀,高起皮面不显著,达一定程度后基本不再生长,而尖锐湿疣增长快,可区别之。 (3)口腔粘膜疾病 1.剥脱性唇炎 病因与局部刺激有关,皮损多以下唇为著,但上下唇均可受累,唇黏膜充血、水肿、皲裂、糜烂等,其表面反复剥脱,不久又形成新皮,伴疼痛及烧灼感。 2.光化性唇炎 为长期日照引起的唇部急性或慢性炎症。多发生于下唇,急性唇炎表现为唇红区水肿、充血、出现水疮。慢性破损为唇黏膜干燥、增厚、脱屑,晚期可发生萎缩、白斑或癌变。 3.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不明,多见青壮年,一般先从上唇开始逐渐波及下唇,呈弥漫性肿胀。经过缓慢,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为永久性巨唇。 4.腺性唇炎 是以唇部异位的唾液腺分泌过多的唾液为特征,多数患者发生于下唇,可见散在的针头大小的液腺管口,用手挤压管口流液。 5.核黄素缺乏病 机体因核黄素缺乏可发生唇炎、舌炎、口角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脂溢性皮炎样破损。其中口角炎最常见,见口角发白、浸渍、糜烂、和角化现象,常同时有唇炎存在。舌炎也是常见症状,阴囊炎可表现为红斑、脱屑或渗出。面部皮损可类似脂溢性皮炎样,常有睑缘炎、结膜炎、角膜血管增生、混浊、溃疡,可有畏光和流泪。 6.口腔单纯疮疹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颊、唇,开始为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小水疮,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7.口腔黏膜念珠菌病 又称鹅口疮,多由念珠菌感染所致,见于婴幼儿,常与慢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有关。 (4)其他黏膜疾病 1.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综合征 病因不明,基本破损为针头样或稍大些的水疮。 2.皮肤黏膜干燥综合征 大多数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脆稀疏、毛细血管扩张。眼结膜、口腔咽喉干燥,可继以萎缩。胃黏膜受累则胃液分泌低下。可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伴有腮腺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3.梅毒性黏膜破损 在眼部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可有间质性舌炎、萎缩性舌炎、鹅卵石样舌、黏膜白斑、晚期严重者可引起鼻中隔穿孔。先天性梅毒早期可发生鼻炎,晚期先天梅毒可发生角膜实质炎,神经性耳聋和楔状齿。 4.麻风病的黏膜破损 以瘤型麻风多见,好发于鼻黏膜、口腔黏膜及眼睑、角膜。早期为炎性浸润结节,晚期可形成糜烂、溃疡、鼻中隔穿孔等。 5.鼻硬结病 由鼻硬结杆菌引起,开始为鼻卡他症状或鼻分泌物增加,继之出现皮下活动性小结节,渐增大融合成硬斑块,可溃破形成溃疡引起鼻变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