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披膜病毒科
释义

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是在病毒核壳外面披盖着一层保护其活性的脂蛋白包膜的1科。该科病毒粒呈球形,直径多为40~70纳米,氯化铯浮力密度约为1.25;核心为直径25~35纳米的二十面体核壳,内含连续线型正链RNA;分子量为4×10^6;具有感染性,本身起信使RNA的作用,核壳包裹在紧贴的脂质包膜内,包膜上有糖蛋白的突起。病毒用脂溶剂或去氧胆盐处理时,因包膜裂解而被灭活。该科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自细胞质膜以芽生方式释放。能凝集动物的红细胞。大多数能在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体内以及它们的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

简介

根据血清学反应,该科下分为4属88种:甲病毒属、黄病毒属、风疹病毒属和瘟病毒属。甲病毒属和黄病毒属的成员较多,传播和扩散的环节较复杂,能感染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引起人、畜患病。

主要种属

甲病毒属

甲病毒属病毒粒直径约70纳米,感染动物的范围较宽,能在节肢动物内及其组织培养细胞增殖,能凝集鹅和1日龄雏鸡的红细胞。

①基孔肯雅病毒(CHIK):感染对象:人;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咽和结膜充血,肌肉关节痛,皮疹;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灵长类、家畜、蝙蝠;地理分布:东南亚、印度、非洲;预防措施:主要对埃及伊蚊采取防蚊灭蚊措施。

②东部马脑炎病毒(EEE):感染对象:人、马;主要症状:发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较高;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野鸟、雉、啮齿类;地理分布:美国东部、中美、南美;预防措施:加强监测,疫苗免疫马群,必要时野外大面积灭蚊。

③西部马脑炎病毒(WEE):感染对象:人、马;主要症状:发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野鸟;地理分布:美国、加拿大南部、中美、南美;预防措施:加强监测,疫苗免疫马群,必要时野外大面积灭蚊。

④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感染对象:人、马;主要症状:发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马、啮齿类;地理分布:美国得克萨斯州、中美、南美;预防措施:加强监测,疫苗免疫马群,必要时野外大面积灭蚊。

黄病毒属

黄病毒属病毒粒直径40~50纳米,感染动物的范围较窄,多数能在节肢动物内及其组织培养细胞增殖,能凝集鹅、鸽和1日龄雏鸡的红细胞。

①黄热病病毒(YE):感染对象:人;主要症状:高热,头痛,出血,黄疸;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人、猴、啮齿类;地理分布: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预防措施:17D弱毒活疫苗免疫。黄热病曾给人类造成很大危害,自应用17D弱毒活疫苗后,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登革热1~4型病毒(DEN):感染对象:人;主要症状: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出血,休克;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人、猴;地理分布: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中国、印度、美洲加勒比地区;预防措施:针对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采取灭蚊措施。1978~1980年,中国广东、广西登革热曾流行,登革热3型病毒是主要病因。1型和4型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通过采取隔离病人和灭蚊有效地控制了流行。

③乙型脑炎病毒(JE):感染对象:人、马、猪;主要症状:发热,头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孕猪流产或死产,公猪睾丸肿;传播媒介:蚊;贮存寄主:猪;地理分布:日本、中国、朝鲜、印度及东南亚地区;预防措施:居民、马和猪疫苗免疫,并防蚊灭蚊。在中国,乙型脑炎疫区的范围很广,人、马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引起猪的流产和死产。利用组织培养灭活疫苗广泛免疫,收到了明显的预防效果。20世纪70年代又研制成功了减毒活疫苗,在预防马的脑炎和猪的流产方面有效。

④森林脑炎病毒(RSSE):感染对象:人;主要症状: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传播媒介:蜱;贮存寄主:小野兽、家畜、蜱;地理分布:中国东北林区、俄罗斯远东林区;预防措施:人群疫苗免疫和防蜱。

⑤跳跃病病毒(LI):感染对象:绵羊;主要症状:双相体温曲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传播媒介:蜱;贮存寄主:绵羊、蜱;地理分布:英国、法国、前苏联;预防措施:疫苗免疫。

风疹病毒属

风疹病毒属病毒粒直径50~70纳米,与其他披膜病毒无血清学关系,也没有节肢动物媒介。该属只有1种病毒,即风疹病毒,宿主仅限于人,但猴也敏感。病毒经呼吸道传播。风疹本身并不严重,但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各种先天性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预防该病在于隔离病人或避免接触病人,必要时可给青年妇女注射减毒活疫苗以预防胎儿畸形,但孕妇忌用。

瘟病毒属

瘟病毒属在形态和理化特性上是典型的披膜病毒,但与其他披膜病毒没有血清学关系,也没有节肢动物媒介。该属包括猪瘟病毒、牛腹泻—粘膜病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小鼠乳酸脱氢酶病毒、白纹伊蚊融合因子、胡萝卜斑纹病毒和猴出血热病毒也可能是该属的成员。

①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各毒株的毒力不同,抗原性上也可能有某些差别。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人工接种可使牛犊、绵羊、山羊和鹿发生无症状感染,家兔在感染后出现暂时性发热。病毒经乳鼠腹腔注射可连续传代,也可在猪的肾、骨髓、脾和白细胞等体外培养的细胞内增殖,但不产生细胞病变。猪肾细胞内接种猪瘟病毒,几天后再种入鸡新城疫病毒,可使后者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称为鸡新城疫病毒激化试验(END试验)。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是国际动物卫生法规中甲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疫苗接种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中国培育的54-Ⅲ系兔化弱毒疫苗安全有效,被称为C株(即中国株)兔化猪瘟疫苗。

②牛腹泻—粘膜病病毒:在形态和理化特性上与猪瘟病毒相似,且两者具有共同抗原。自然宿主是牛。病畜严重腹泻,消化道有糜烂和溃疡。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养牛业发达的国家,猪也可发生亚临床感染并产生抗体,实验感染时可使绵羊和山羊发生腹泻。病毒可在牛的睾丸和肾等体外培养的细胞内增殖,有的毒株引起细胞病变,有的不引起细胞病变,但常可呈现END现象。分离的许多毒株,在抗原性上还没有发现明显差别,不能明确地分为不同型或亚型。通过胎牛肾细胞传代减毒的弱毒疫苗,被推广应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