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玉澍 |
释义 | 人物简介裴玉澍,原名裴会保(1946-1980)字海珊,武乡县大有村人,弟兄1人,身材魁梧,有文化,能写会算,善读书。妻,监漳吴村人。生两子一女:长子裴聚全,次子裴聚堂,均已谢世。长女裴金仙,嫁于大有乡赵家庄赵太和之子赵生旺,进步人士。现裴家后世有孙姐弟两人,孙子裴润生,大有乡西岗头村人。孙女裴孟兰,润生之姐,嫁于贾豁乡合德甲村赵留旺,共产党员,抗战老民兵。 生平事迹裴家九辈均为财主,裴玉澍属第九世。裴成年后经营家业,占有土地七千多亩,家有屯粮千万石,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为“武乡财主”四大家之首。 裴家大院座落在大有村北最高处,座北朝南,斑驳的台阶,拾级而上,高大的单檐式的街门呈拱圆形朝东南方向开着,高3米,宽2米,据说面对着东南山上曾有过的瀑布。街门墙壁稍有点裂痕,古朴的街门匾上镶刻着“恒受益”三个大字清晰可见,东房外墙几米高的石头根基保持完好。进入大院,院内宽敞,但地面高低不平,裴家一字型的原十三窜院已不复存在,四眼土窑还残存。大院内有四户新居农家,从大院残存的南墙俯瞰,大有村景尽收眼底,可见,当时裴家十分讲究这居住的风水宝地。 裴家在窑底(地名)有一块地,上辈人在此一年四季劳动,有一天,突然地边悬皮塌下,塌出许多金银元宝,上辈人劳动后,每次总要用筐子往家稍带担一回,天天如此,担了半月之久,村上人看见老翁担的尽是些落僵蛋(石头),而老翁说,你们不懂,这是金元宝,从此,裴家便发家致富。清朝末年,裴玉澍曾与“四大财主”之一的赵太和比富,赵太和说,我能把家中金银元宝摆出村外十里,而裴玉澍说,我能把家中金银元宝摆出村外十里再摆回来。 裴玉澍金银万贯,良田百顷,骡马成群,并且不断购买本村及周围村土地,租出去,到时收取粮食和租金。裴家常年有长工七八个,短工十几人,长工有大头、二头,有管家的,管帐的,有饲养员、赶车的、放羊的、做饭的,跑腿的,各负其责,本村有一千多亩地,百分之六十属裴家。裴家为了防盗、防抢,设有金窑、银窑,养有黄犬三、四只。 裴家要粮有粮,要金银有金银,经商做生意,声誉很大。裴家设有“当铺”,商业店铺分布在黎城、襄垣、西营、榆社等地;裴家商号和老字号有“恒德义”、“复恒泰”、“晋丰太”、“意生隆”、“德生昌”、“三晋达”等。“京货铺”着重经营外地大货;“苏州铺”着重经营南方丝绸,针刺之类;“煤铺”在集市上最活跃;“粮店”收粮卖粮,生意兴隆。“晋丰当”和“复恒泰”是裴家开办的金银杂货店。当时,大有为武乡“八小镇”之一,逢“一、四、七”集会,集贸繁荣,而裴家货物俱全,规模之大,收入颇丰。 裴玉澍虽属武乡地主豪绅,但从他的道德人伦,所作所为上看,不能说他不是一个开明士绅,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武乡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严格的古训家规,规正了后世子孙的行为品格,高超的行为品德成为追求卓越的保证。裴氏家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裴氏家族兴旺的关键原因,也是毛泽东赞誉裴氏家族的缘由。 裴玉树憨厚,不作恶,不欺压百姓,有扶贫济困,爱国爱民思想。裴生活和穷人有时也一样,他早上总是先吃两个窝头,每逢过年过节,总要开仓为穷人借粮,借走后也不再收取,平时有个别穷人开口借粮者,他总是满足要求,也从不再收取。当时他自办学堂,裴家人还动员孩子们都去上学,甚至有不少穷苦孩子在他家吃住。1920年,因捐助救灾款获国民党内务部一等金色义赈奖。“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大地掀起了抗战高潮,武乡党组织为保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八路军后勤供应,发动了捐粮运动,宣传地主绅士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抗日救国。裴玉澍1939年9月18日,参加了武乡土河村召开的榆(社)武(乡)士绅大会,响应抗日政府号召,积极资助武乡地方抗日武装,带头捐粮一千多石。据裴后代回忆,1939年至1942年间,曾每次有18个骡子驮,白天驮粮食,夜晚驮金银元宝,前后共驮20余天,送至太行第三军分区,受到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赞扬,荣获八路军总部上书“毁家纾难”奖旗一面,被誉为开明士绅。后来,裴玉澍又多次捐粮捐款,直至倾家荡产,钱财一空。1942年7月裴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2年,1946年两次出席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1946年逝世,时年56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