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炮台山 |
释义 | 炮台山名称一般源于旧时在山上曾设有烽火台或瞭望哨,也称烟墩山,。沿海设立烽火台或瞭望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备海盗和倭冠的侵扰。 黄岩炮台山院桥炮台山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郑成功水军攻占县城,二个月后被清兵收复。顺治十八年,清廷下达迁界令,禁民出海与义军联络,撤沿海30里居民入内地,片板不许下海,拆毁民房筑木城,征集民工于山口高地,建烽火台暸望。旧志记载:“南自店头至隘门(今属温岭),东南自北洋台至南闸,相其山之远近,连缀如星。”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降清,开海禁,迁民复居沿海。烽火台白日升旗,夜间悬灯,配置信炮、火把、铜锣清初的烽火台今日难见遗迹。1998年11月,于院桥炮台山顶原烽火台遗址,重建仿城门楼形式的烽火台。 香港炮台山基本信息位于香港东区西部,属于北角西部。1985年,香港地铁港岛线通车,并于北角西部设一车站,根据附近的炮台山而命名为「炮台山站」。从此之后,香港人普遍称该区为炮台山区。 地理位置 炮台山区的具体范围,为清风街天桥以东,炮台山道/大犟街以西之区域。清风街天桥以西一般被称为天后区,炮台山道/大犟街以东则一般被称为北角区。 历史 昔日的炮台山区也是北角的一部份。1880年,英军于炮台山区堡垒街一带设立炮台,据闻是其附近山头取名为炮台山的来源,然而当时仍惯常以北角称呼该区。直到1985年地铁炮台山站的落成,才使该区被称为炮台山区。 交通主要交通干道 东区走廊 英皇道 公共交通 地铁 港岛线:炮台山站 电车 巴士 新巴:2、2A、2X、8、8P、18、18P、19、23、23A、23B、25、26、38、42、63、66、81、720、M722 城巴:1、5、8X、10、77、85、780、788、789、A11、A12、E11 过海隧道巴士:103、108、109、110、111、112、113、115、116、170、182、601、603、619、671、680、681、690、692、914 小巴 绿色专线小巴 25、39M、49M 红色公共小巴 铜锣湾-筲箕湾 大连炮台山基本信息位于大连开发区起步区的炮台山,历史上称徐家山。清朝末年为了筹建北洋海军,清政府于1887年在大连湾一带修筑海防工程,当时环大连湾海防工程要建6座炮台,其中徐家山是一座陆防炮台。它北依大和尚山,可控制金州和大孤山的通道,东可控制大窑湾,西可控制大连湾,隔红土堆子湾和大孤山湾同和尚岛三座炮台成犄角之势,位置十分险要。 现在的炮台山海拔76米,原来的徐家山海拔90多米,修建炮台时削去20米,将高处泥土填向低处,使山顶部成水平。徐家山炮台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0米,呈马啼形,口向东南。炮台的周围建有8米宽、12米高的围墙。炮台内是水泥浇灌的兵舍和弹药库,西北角开一大门,门楣用汉白玉镶嵌,上书“徐家山炮台”。 徐家山炮台是环大连湾6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炮台雄伟坚固,装备16门大炮,其中16厘米加农炮4门,8厘米野炮8门,4厘米野炮4门。这些炮都是从德国克虏伯工厂购买来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能上下左右前后自由旋转的大炮。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10月24日自花园口登陆,11月6日占领金州城,师团长山元治想乘胜攻占通往和尚岛炮台的交通要道——丁官寨(大房身),便将部队集结于金州城南。守卫徐家山炮台的清兵发现这一情况,急转炮口,猛轰集结起来的日军,日军伤惨重。当时守卫大连湾的清军将领赵怀业,下令守卫大连湾的清军连夜撤退,逃向旅顺。日军于7日上午将徐家山炮台和大连湾的其余5座炮台占领。 1895年清政府向日本交付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1895年12月25日,日军撤出徐家山炮台。撤退时将炮台兵舍、弹药库炸塌,把大炮的零件拆走。1896年1月,清军接手是“受到严重破坏”的炮台。1898年3月28日,沙俄军队又霸道地占领了徐家山炮台。1904年2月9日,爆发日俄战争。5月30日,日军占领了徐家山炮台。沙俄军队在撤退时,将徐家山炮台炸毁,所有的大炮都成了废物。 名字来源“炮台山”一名始于1984年创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那时徐家屯已被夷为平地,徐家山留给人们惟一的印象是当年山上的“无双之利器”的大炮,就这样,“炮台山”替代了徐家屯。 台湾炮台山基本信息炮台山风景区位于宜兰苏澳的苏花公路旁(台9线105公里处南边),海拔约200至300公尺。清光绪十五年时,鉴于法军曾想入侵苏澳之故,清廷便在此处建立二座海防炮台和营房,便于防御外海,「炮台山」之名即由此而来。一八八九年,游击郑云泰鉴于军事要塞的考量,便在山上构筑炮台和营房,以防外敌再犯。日治时期,又增设「金刀比罗」神社及竖立「祈愿和平」碑。 炮台山现在只留下台基残迹,神社已改成「天君庙」,碑文也未加珍惜维护。但是能被选为镇守海口的军事要地,炮台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已不言而喻。由于炮台山位于苏澳白米桥转进苏花公路右侧的小山径而上即可抵达山顶,登临炮台山,可远眺三澳(苏澳、北方澳、南方澳)的风光,俯看太平洋。 地理优势炮台山视野宽阔,向东远眺,苏澳港澳,尽收眼底;往西俯瞰,苏澳街衢,一目了然。山上又有老榕数棵,枝叶茂盛,庇荫消暑,而树根盘旋,交错排列,蔚为特殊奇观。炮台山是一处寻古探幽、望海赏景的世外桃源。 双鸭山炮台山古代聚落址在黑龙江、松花江、乌协里江的三江汇流所形成的三江平原上,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野外调查迄今已发现汉魏时期的古代聚落址、古城址千余处。它们以双鸭山市分布最为密集而重要。其中,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俗称“对面城”,是三江平原中两座规模最大的结构最复杂的古城,蕴含着它们在当时至高无上的历史文化地位。 城址位于双鸭山宝清县七星泡镇平安村东北2公里、七星河南岸200米处,炮台山古城的考古学文化面貌。 其他2008年10月14日,这里召开中国·双鸭山挹娄文化论坛。 青岛炮台山基本信息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唯一战场战争遗址,海拔128.5米,位于新老市区中心,背依闹市,面临大海,为岛城最佳观景平台。 历史1891年,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山修筑炮台。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称俾斯麦山,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挥部。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一站时期地下军事建筑。 园内建有知春、翠波、览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1997年炮台遗址对外开放。后又续建炮台遗址展览馆、北炮台、“福”字照壁、伦克忠烈士纪念碑等景点。 现况青岛山炮台遗址公园是一处集教育、休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新的人文景观。现为山东省、青岛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