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炮局胡同
释义

炮局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北部,呈东西走向,西端南折,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柏林胡同,南与后永康北巷、后永康一巷、后永康二巷相通,北与炮局头条相通,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历史

炮局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此地为炮局,为制造大炮的地方。后炮局废,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所。清末又成为监狱。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双胜胡同,后恢复原名。抗日战争期间,此地成为日本侵略者关押中国“要犯”的监狱。监狱戒备森严,在四周围墙中修筑七座碉堡。民国二十二年(1933)五月,爱国将领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在平津一带活动,在天津被捕,被押往北京,监禁在此地。在就义前,他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国民党统治时期,安子文、薄一波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先关押在此地,然后才押到西城草岚子监狱。解放后,此地曾为劳改局,后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分局。

简介

胡同内设炮楼(岗楼),除宣武区半步桥监狱外,大概城区只有炮局胡同了。

炮局胡同,在清代属镶黄旗所辖,曾在胡同内设镶黄旗炮厂,清末改称炮局胡同。清代属冷兵器时代,但是也用大炮。当时的大炮除了可以用来打仗、攻城外,还造一些信炮和礼炮,炮局胡同的炮厂就是铸炮的工厂。

到了近代,清廷开始从国外进口洋炮,国产的大炮就没有了用场,铸炮厂就废弃了。因此地是“官地”,百姓不能占用,就在炮厂旧址上建了监狱。

炮局的监狱是有历史的,清末、北洋政府、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都是监狱。北京有句俗话:“你小子再不老实,就送炮局”,指的就是炮局监狱。中国建造监狱的宗旨之一就是给“犯人”以最大的恐惧感和威摄力,故而十分阴森、可怖。高墙、电网和巡逻警,让人不寒而栗。

解放后,“古为今用”,炮局监狱成为市公安局的拘留所,一些未判决的重犯在此拘押。文革后,此处是市公安交通治安分局的所在地,有些监狱被拆,盖了大楼。大概基于上述原因,这里还保留着几个岗楼(炮楼),给后人留下了历史遗迹。 那些在公交车上行窃的扒手被绳之以法押送到炮局胡同时,首先见到的就是炮楼,不用说,他们会后悔莫及。

相关信息

东城区炮局胡同曾为日陆军监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07年7月3日上午举行“《北京抗战遗存》、《抗战家书》出版首发式”。

《北京抗战遗存》围绕150处北京抗战遗存,选取300幅照片,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解密了日伪军政机构、镇压设施等。

比如东城区炮局胡同21号曾经是日本陆军监狱,现在还保留有4座碉堡。而东西六条17号曾经是“日本神社”,是华北战场日军死亡官兵的骨灰堂,后来成为印尼、缅甸、新加坡等地日军骨灰的转运站。

《抗战家书》则通过左权、吉鸿昌等人的60封抗战时期的家书从最人性的角度审视了抗战岁月。

吉鸿昌与胡同

20世纪30年代,炮局监狱的官方名称是“北平陆军监狱”,就在炮局胡同21号。炮局监狱成了国民党当局囚禁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魔窟。

1934年11月24日,天上飘起了雪花。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党员、人称“吉大胆”的吉鸿昌,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挥手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写完之后,吉鸿昌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给我把椅子搬来!”

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下,厉声说道:“我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行刑的特务被他的凛然正气吓得发抖。最后,吉鸿昌用力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声响了,惊天动地的抗日民族英雄,仰在坐椅上,英勇就义!39岁的生命之花,融入漫天的雪花之中。

吉鸿昌是个非常传奇的抗日英雄。

18岁那年,吉鸿昌带着中国农民特有的朴实和敦厚,带着对古代民族英雄的仰慕之情,应募参加了冯玉祥的军队。在讨伐复辟和反对直奉联军的战场上,他经常袒胸露背、赤膊冲杀、屡建战功,故而军队呼之为“吉大胆”。

他没有忘记老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立下誓言:“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自此,“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

年轻的吉鸿昌,文职做到宁夏省政府主席,军职升到22路军总指挥,已经是个大官了。但他不愿意执行“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罪恶政策,不愿意打内战、进攻红军。结果被蒋介石解职,强令“出国考察实业”。

淞沪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满腔义愤回国,却救国无路。他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1932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吉鸿昌就任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攻克多伦,声威大震。当抗日同盟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堵截,进入平北地区,却陷入日军、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

在昌平小汤山的任辛庄,敌人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地倾泻到同盟军战士身上,部队伤亡很大。吉鸿昌急红了眼,扯掉上衣,一手端枪,一手挥着大刀,猛虎一般直冲敌阵。战士们见总指挥如此英勇,也呐喊着挥刀向前,一鼓作气,击溃了进犯之敌。

同盟军四面受敌,伤亡惨重,形势极为险恶。这时,国民党当局派北平商会会长冷家骥前来调停。吉鸿昌、方振武不忍心让抗日将士遭此无谓牺牲。为了保存抗日火种,另谋抗日出路,两人含着眼泪,离开了部队,随冷家骥一起来到顺义牛栏山与商震谈判。在谈判中,吉鸿昌要求国民党当局保证抗日官兵的生命安全,妥善医治负伤人员;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的条件是:吉、方二人必须离开部队。这样,吉鸿昌、方振武及其随行人员被商震扣押,同盟军在沙河一带被缴械遣散。轰轰烈烈战斗了半年多的抗日同盟军,就这样在日、蒋的勾结夹击下失败了。

吉鸿昌、方振武被扣押后,蒋介石复电:“吉放方办。”蒋介石当时还不知道吉鸿昌是共产党员,认为他失去了兵权也就不足为患了;但对一贯反蒋的方振武却恨之入骨,坚决要杀掉他。

1933年10月16日黄昏,五辆汽车载着吉鸿昌、方振武和他们的随行人员从牛栏山向北平开去。方振武坐在第一辆汽车司机旁边,吉鸿昌在第二辆车上。为防不测,两人都换上了便服。汽车开到顺义马家营西边,方振武看见前边有一批军人持枪奔来,知道情况不妙,立即招呼司机停车。几个军人持枪冲到跟前喝问:“方振武在哪里?”方振武灵机一动,指着后面说:“在后边车上。”几个家伙就奔后边那辆车去了。方振武乘机跳下车,混进人群,趁天黑沿潮白河潜往天津。

在汽车上,吉鸿昌向押解他的国民党士兵宣讲抗日救国道理。那些士兵得知他就是战功卓著、威震敌胆的吉鸿昌将军,十分钦佩、敬仰。当汽车离开孙河五六里地之后,士兵闭目装睡,故意给吉鸿昌留个逃走的机会。趁这工夫,吉鸿昌捅了捅随从牛建忠,二人迅速跳下汽车,借着夜幕的掩护也潜往天津。

抗日同盟军虽然失败了,但吉鸿昌没有停止战斗。1934年11月,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将吉鸿昌逮捕。后来又将他引渡到北平陆军监狱。蒋介石对坚持抗日的吉鸿昌恨之入骨,下达了“立时处决”的命令。于是,上文介绍的悲壮一幕,就出现在炮局胡同。

七七事变后,炮局胡同挂起了膏药旗,炮局监狱又成了日军华北最高军法机关多田部队军法部的监狱。最多时关押3000多人,许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惨遭杀害。

“犯人”被抓进炮局监狱后,狱方要先画像,也就是将“犯人”的衣服扒光,在一张人形的纸上,将人身上的疤痕、痣点,一一对应地画下来。

当时监狱的牢房宽4米、长9米、高5米。一个牢房要关押50多人。白天“犯人”必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墙,不许活动,更不许躺下。只有早晨才允许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步,活动一下。牢房四周各有一盏灯,昼夜开着。但监筒子里不安灯,牢房内的情况,完全暴露在看守的眼皮底下。

监狱的伙食特别差,一天只给两次饭和水。吃饭时,“犯人”要先靠墙坐好,由门口的“犯人”将盛着两个窝头、一碗熬土豆皮的盘子、小碗传进来,然后赶紧将空盘传出。吃饭还统一号令,不给筷子用手抓着吃。

凡是犯了抗日罪的“犯人”,一进来就得戴上3斤、5斤重的脚镣,即使睡觉时也得戴着。镣是卯死在腿上的,这样,穿裤子就成了问题。单裤、夹裤还可以从镣圈里面掏过去,毛裤、棉裤就成了问题。没有办法,“犯人”们只好把棉裤的裤裆拆开,在两边钉上扣子。穿的时候,将裤子套进双腿,然后再将扣子扣好。

在整个监狱,只有一个“医官”,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流行。家里有钱的,还可以从外边请医生来监狱治疗;一般的“犯人”得了病,就只好挨着、挺着,病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炮局监狱,浸透了抗日志士和北平老百姓的鲜血。

历史是公正的。经过14年浴血抗战,抗战胜利了。那些过去在北平耀武扬威的侵略者、认贼作父的汉奸卖国贼,进了炮局监狱。这回,他们成了被审判者。

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借李宗仁北平行营指挥所的名义,在东城北兵马司1号举行盛大宴会,向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和王揖唐、王荫泰、齐燮元、汪时璟、殷汝耕等大汉奸发出了“敬备菲酌,恭请光临”的请柬。晚上8时,正当50余名大汉奸推杯换盏时,逮捕令出现在他们的眼前,被关进炮局监狱。20天后,大汉奸王克敏就畏罪服毒自杀,死于炮局监狱中。

接到请柬的,还有一位文化人,他就是鲁迅的弟弟、新文化运动干将、著名作家周作人。周作人在北平沦陷后,只知道有自己的小家,不知道有国家。为了1200圆的薪俸,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给日伪当局服务。他的矮小身影出现在炮局监狱,恐怕就是历史对他的一种嘲讽吧。

川岛芳子与胡同

炮局监狱关押过的汉奸中,还有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本名是爱新觉罗·显玗,曾用名东珍、川岛良辅、金诚之、金壁辉,是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第14个女儿。关于金壁辉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来历。据北京市东城区史志办主任王之鸿研究,因为爱新觉罗·显玗崇拜其兄金壁东(取“地方一壁,抗拒民国”之意),才改名金壁辉。所以,应该写用“壁”字,而不能写成“璧”字。

民国初年,肃亲王善耆以“匡复清室”为志愿,将爱新觉罗·显玗送给好友、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起了个东洋名字——川岛芳子。后来,川岛芳子接受了政治、军事、情报等多方面的专门训练,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被日本人称为“帝国谍报之花”。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授予川岛芳子陆军少佐军衔。后来她在热河(承德)组建安国军骑兵团,化名金壁辉,自封为安国军总司令。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作为第一号女汉奸,在北平九条胡同34号公寓被捕。先关押在孙连仲11战区司令长官部仓库内(迎宾馆),后转到炮局监狱,不久又转到宣武门外第一监狱女监三号。在监狱中,她奴性不改,经常唱《君之代》等日本歌曲以自慰。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处决,遗体交给住在北京的日本长老古川大航,运往朝阳门外日本人墓地火化。

相关资料

北京的雍和宫,那是雍正皇帝当皇子时候的宅邸。雍和宫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胡同叫炮局胡同。炮局胡同在元代属于居贤坊地界儿,明代将居贤坊分成南、北两块儿,炮局胡同属于北居贤坊。到了清朝,炮局胡同隶属镶黄旗所辖,在胡同内建了镶黄旗炮厂。

虽说那年月是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弓箭是军队的基本装备,但也有大炮。当时的大炮没法和现如今的大炮相比,可也算是热兵器了。炮局胡同的炮厂,就是当时铸造大炮的工厂。到了近代,朝廷开始从国外进口洋炮,国产的大炮就没了用场,铸炮厂也就废弃了。到了清朝末年,炮局胡同的称呼就出现了。

因为铸炮厂的地界儿是“官地”,平头百姓不能随便占用。朝廷就在炮厂旧址上建了监狱。炮局监狱历史够长的,从清末、北洋政府、日伪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到解放初期,这儿一直都是监狱。北京不是有句俗话嘛:你小子再不老实,就送炮儿局,指的就是炮局监狱。直到现在,炮局胡同还有岗楼的历史遗迹。

炮局胡同因为有了炮局监狱,才有了那么多悲壮、痛苦的往事,才有了那么多振奋、痛快的记忆。

如今的炮局胡同,在高楼栉比的北京城,显得渺小、破旧。匆匆的行人,很少注意这个普通的胡同。但是,炮局监狱风化斑驳的围墙,却不愿就这样被人们淡忘,它似乎还在述说着什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