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
释义 | 书名: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作者:彭树华 ISBN:9787500694151 页数:146 定价:22.0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审判实录,也是对我国审判工作的历史反思。 潘汉年案不仅重大,而且特殊。特殊在:第一,它涉及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机密;第二,被告人是一名担任过重要职务、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高级干部;第三,这是由毛主席亲自核定、党中央交办的案件。这几个特殊性决定了案件的复杂性和难度。 当时人治盛行,法治不申,审判不独立,实行“先批后审”,中央或地方党委先审批、法院后审判,法官和法院只能按上级的决定办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潘汉年冤案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从潘汉年案得出的基本教训,应该世世代代牢牢记住。 作者简介彭树华,广西陆川人,1925年出生,1946年秋考取广西大学法律系,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了进步学生运动,曾任学生会学习部长、桂林市学联第一副主席。1950年调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任秘书、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组长。1955年中南分院撤销,调最高人民法院任刑事审判庭秘书、助理审判员,1978年任刑事审判庭副庭长。1979年9月至1983年1月,参与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理的全过程,负责该案判决书的起草工作,及江青、张春桥原判死刑缓期执行改判无期徒刑的具体工作,任合议庭审判员。1981年任刑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理了许多大案要案,潘汉年案就是其中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1994年离休。 目录序 一、受命 二、秦城审阅案卷 三、向党组汇报 四、谢老纵论古今 五、特殊审判 六、违心判决 七、“文革”风波 八、平反昭雪 九、追忆与思考 十、一颗明星的升起与陨落(潘汉年简历) 后记 书摘一、受命 1962年6月上旬,我母亲患病,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她自知病情严重,恐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决意要回老家广西陆川,再看看她想念的家乡父老。 那时从北京到广西,有国际列车直达南宁。途中在黎塘站下车,转乘黎湛铁路列车,便可到达陆川县良田镇三联村的文里站,文里站离我家不到一公里,很是方便。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家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集镇的市场很萧条,看不到卖肉、卖蛋的。老百姓刚从饥饿和死亡边沿走过来,谁都害怕饿肚子,凡能耕种的地方,屋前屋后都会种些快熟的瓜果蔬菜,肚子总算能吃饱了。但母亲很需要营养,当时却连个鸡蛋都无处买。就更谈不上其他营养品了。虽然生活条件这样差,可是母亲的心情很好,每天有很多亲戚、朋友、邻里来看望她,她也对来人问长问短,关心各人的生活情况。大家都说她老人家精神好,脸色红润(实际上是低烧不退),不像得了重病的人。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