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女勇士 |
释义 | 概述【作 者】:(美)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著;李剑波,陆承毅译 【丛编项】:美国华裔文学精品 【装帧项】:平装 21cm / 228 【出版项】:漓江出版社 / 1998-02 【ISBN号】:9787540722036 / 7540722037 【主题词】:传记小说-美国-当代 内容简介《女勇士》为作家的处女作。作品以中国为背景,通过极富想像力的虚构与简洁的白描,展示了一个生活在艰难创业的华人圈中的小女孩的童年生活及她周围的女性的现实生活。作品熔美国华人街受歧视、受压抑、贫困、不安定的华人生活现实,与中国大陆的神异鬼怪、仙风道骨、自由战斗的女英雄故事等于一炉。行笔或细腻委婉、或天马行空;气势酣畅淋漓,给人以甘美的享受。本书深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篇首语便成为美国大学生的口头禅。 作者简介汤亭亭,当今美国文坛华裔文学的佼佼者,其作品《女勇士》(1976)、《中国佬》(1980)、《孙行者》(1989),十分畅销,深受美国读者及评论界欢迎。 全书五部分详述第一部分“无名女人”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听母亲讲家庭的惨剧。 姑姑新婚不久,丈夫去美国淘金,几年后,姑姑怀孕。由于她偷了汉子,违反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三从四德”,全村人为之震怒,在姑姑分娩的当晚,他们砸了她家,姑姑走投无路,被迫在猪圈中生下孩子,然后抱着婴儿投井自杀。从此以后,家人谁也不许提她的名字,好像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母亲把姑姑的故事作为沉痛的前车之鉴来教育“我”,希望“我”不要像美国一般的女孩子那样随意放纵自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家丑不可外扬,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这件事讲出去,但是,美国长大的女孩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我”偏偏告诉了别人,“我”不仅不认为这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且还以姑姑为荣,因为姑姑用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最有力的控诉,姑姑死得壮烈,她的行为可敬可佩,她的遭遇可悲可悯。“我故意违背了母亲的意志,把这个故事到处讲给人听,以自己独特、力所能及的勇士性行为给姑姑鸣不平,强烈抗议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第二部分“白虎”是根据中国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杀敌立功的故事改编而成。 “我”被鸟儿召唤,进山修炼,师从一对神秘老人,刻苦练功十五载,学成后下山与丈夫一起英勇杀敌。军队所向披靡,连连告捷,一路杀进京城,砍了皇帝的头。从前方凯旋归来,“花木兰”带领乡亲们与恶霸做斗争,为村民们伸张了正义。最后,她脱去战袍,跪在公婆面前许诺要操持家务,担当起妻子和媳妇的责任。作者把花木兰的故事从中国的语境中移到现代的美国,以新颖、独特的构思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美籍华人英雄花木兰。故事以“我”为叙述者,开头和结尾的“我”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华人女孩。自传与传说被浑然结合在一起,传说中的故事成为现实中的“我”的生活理想。这里,作者把自己幻想成为女英雄花木兰,率领乡亲们(美籍华人)与种族歧视作斗争,建立起属于华人自己的真正身份和地位。花木兰进山修炼是要为家人,为乡亲们(即为华人族群)报仇,在故事结尾,叙述者将报仇解释为“用文字报告怨慨”。显然,故事溶入了作者本身的情感和真实,作者的志向就是要重新书写华裔历史,振兴华裔文学,建立立足美国、走向世界的华裔新身份,担负起充当华裔女勇士的历史重任。 第三部分“巫医”是写母亲的故事。 第四部分“西宫”写的是姨妈月兰的不幸遭遇。 最后一部分“胡笳颁”写的是“我”回忆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成长经历。叙述者的童年生活是在压抑得近乎窒息的沉默中度过的。为了让她讲话清楚流利,母亲这个传统势力的代表者挑了她的舌筋,给她整个童年打上了耻辱烙印。“幼儿园的三年我沉默到了极点,我画的画全是黑色的”。但是,正像“我”的美国老师所说的,这并不代表“我”精神有问题。“我在画一个舞台幕布,黑色正是幕布升起前的情形。继之而来的是绚丽的阳光和精彩的节目。”终于,身居异国他乡的“我”就像中国汉代被匈奴掳到蛮地十多年的蔡文姬,放声唱出了表达自己感情的动人的歌。 蔡文姬(蔡琰)是公元二世纪东汉末年的女诗人,是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蔡邕之女。动荡的时局给蔡文姬的个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她的婚姻几经变故,丈夫的早亡标志着她第一次婚姻的结束。父亲因董卓叛乱而受到株连惨死狱中。之后,关中地区混战之际,她被匈奴掳去,成为左贤王之妃,在一个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中终日思念着故土,郁郁寡欢地在异国他乡生活十二载后,终被曹操赎回,将她赐嫁给幕僚董祀为妻。结束在外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同时,她又不得不忍受与身居匈奴的孩子骨肉分离所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她用骚体创作的《胡笳十八拍》即咏叹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痛苦不堪的坎坷生活,又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艰难度日、凄苦悲伤而又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南匈奴十二年囚禁一般的生活中,她日日想家,她多么想让南飞的大雁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带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啊,虽然自己逐渐习惯了异乡的生活,但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怅惘。终于,生活出现了转机,她得以回到久别的家乡,但兴奋不己的同时,又面临着与亲生骨肉的生离死别…… 在汤亭亭笔下,蔡文姬的愁思和痛苦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完全适应异邦生活的女子。她也像胡人一样,能够勇猛拼杀,锐不可挡,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尽管胡人的乐声起初是搅得她心烦意乱、久久不能入睡的刺耳之音,最后,她却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用清脆嘹亮的声音唱出了与胡人笛声合拍的歌。汤亭亭笔下的蔡琰是她重新构建出的不同种族能够和谐共处的理想,“中国神话中有一个是关于蔡文姬的……她用所学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曲调创造了一种新诗。这个故事可以被看作美籍华人的经历。我把蔡文姬看作自己行为的榜样。我觉得生活在美国的白人、黑人等其他不同民族之间的我也可以扮演她那样的角色。我可以用英语来为美国文学书写美丽的故事……”(汤婷婷)现实生活中的汤亭亭就是她虚构出的故事中的蔡琰,她视写作为己任,她要扮演社会勇士,改变被美国主流文化异化为女性和弱者的中国人形象,也要改变华人及华人文学处于“他者”的边缘化地位,重新确立美籍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位置,建立华人文学的新传统。像写出《胡笳十八拍》的蔡琰一样,汤亭亭要用自己的笔来书写美籍华人的生活和情感,寻求他们的精神和文化独立,让美籍华人“从物质、精神和文化上去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在异质文化撞击和融合的背景中创造出独立的新文化,谱写出独树一帜的美籍华人文学、文化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目录美国华裔文学(总序) 译序 一 无名女子 二 白虎山学道 三 乡村医生 四 西宫门外 五 羌笛野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