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药残留
释义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简介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发展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残留性农药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不同植物机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取决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对艾氏剂的吸收能力为:花生>大豆>燕麦>大麦>玉米。农药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分布量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

农药进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在自然界的鱼类机体中,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浓缩系数为5~40 000倍。

导致原因

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残的危害

农药进入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一般有机氯农药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很慢,累积时间长。有机氯在人体内残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如 DDT在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组织中含量比例为1:4:30:300;狄氏剂为1:5:30:150。由于农药残留对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如日本对农药实行登记制度,一旦确认某种农药对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销售和使用。

农药残留限量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对农药残留限量的定义为,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首先根据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毒性评价,按照国家颁布的良好农业规范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规范,适应本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严密的技术监督下,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在取得的一系列残留数据中取有代表性的较高数值。它的直接作用是限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也成为各贸易国之间重要的技术壁垒。

农药残留问题

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会导致以下几方面危害。

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药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药残留影响进出口贸易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都规定了越来越严格的限量标准。许多国家以农药残留限量为技术壁垒,限制农副产品进口,保护农业生产。2000年,欧共体将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10毫克/千克降低到0.1毫克/千克,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农残的控制

注意栽培措施

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二要合理轮作,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合理灌溉施肥;四要采用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杀灭病菌;五要采用灯诱、味诱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比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灯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及金龟子等害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专用性诱剂诱杀。

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充分发挥田间天敌控制害虫进行防治。首先选用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栽培方式,保持天敌生存的环境。比如果园生草栽培法,就可保持一个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农作物一旦发现害虫为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化学农药,而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BT生物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如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甲氧基阿维菌素、农抗120、武夷菌素、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如奥绿1号。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如灭幼脲(虫索敌)、抑太保。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素、绿浪等。

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农作物生长后期,在生物农药难以控制时,可用这类农药进行防治。适用的农药主要有多杀菌素(菜喜)、安打、虫酰肼(美满、阿赛卡)、虫螨腈(除尽)、氟虫腈(锐劲特)、伏虫隆(农梦特)、菊酯类、农地乐、除虫净、辛硫磷、毒死蜱(新农宝、乐斯本)、吡虫啉(蚜虱净)、扫螨净、安克、杀毒矾、霜腺锰锌(克露、克丹)、霉能灵、腐霉利、敌力脱、扑海因、嘧菌胺(施佳乐)、甲霜灵、可杀得、大生M—45、多菌灵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3911、呋喃丹、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农药在使用中要注意,选用对口农药,适时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浓度和使用次数,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注意不同种类农药轮换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策略

合理使用农药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污染。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七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准则中详细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指标。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有关部门应在继续加强《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使《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药使用者应积极学习,树立公民道德观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加强法制管理

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

生物净洗液(降解酶)

目前,市场有数种生物净洗液(降解酶),原理上这些生物净洗液是从菠萝、木瓜、柚子、艾叶、苹果、柠檬等生物中提取可食性生物蛋白酶提炼而成,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残留农药的结构是农药因子脱落、降解,净洗液能够穿透果蔬表层深入果蔬肉质4mm之内清洗,达到高效、快速、深层解除果蔬中残留农药的目的。

绿芯“农药降解酶”彻底去除农药残留

“绿芯”农药降解酶,通过水解有机磷农药分子中的磷酯键而使其脱毒。“绿芯”农药降解酶可以与瓜果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剧毒成分的结构,使剧毒的农药瞬间变为无毒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从而达到迅速使瓜果蔬菜脱毒的效果。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新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其中有关果树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如下(注:mg/kg=毫克/千克):

1、百菌清≤1mg/kg; 2、倍硫磷≤0.05mg/kg;

3、苯丁锡≤5mg/kg; 4、草甘膦≤0.1mg/kg;

5、除虫脲≤1mg/kg; 6、代森锰锌≤3mg/kg(梨果);

7、代森锰锌≤5mg/kg(小粒水果); 8、滴滴涕≤0.1mg/kg;

9、敌百虫≤0.1mg/kg; 10、毒死蜱≤1mg/kg(梨果);

11、对硫磷为不得检出; 12、多菌灵≤0.5mg/kg;

13、二嗪磷≤0.5mg/kg 14、氟氰戊菊酯≤0.5mg/kg;

15、甲拌磷为不得检出 16、甲萘威≤2.5mg/kg;

17、甲霜灵≤1mg/kg(小粒水果) 18、抗蚜威≤2.5mg/kg;

19、克菌丹≤15mg/kg; 20、乐果≤1mg/kg;

21、六六六≤0.2mg/kg; 22、氯氟氰菊酯≤0.2mg/kg(梨果);

23、氯菊酯≤2mg/kg; 24、马拉硫磷为不得检出;

25、氰戊菊酯≤0.2mg/kg; 26、炔螨特≤5mg/kg(梨果);

27、噻螨酮≤0.5mg/kg(梨果); 28、三唑酮≤0.2mg/kg

29、三唑锡≤2mg/kg(梨果); 30、杀螟硫磷≤0.5mg/kg;

31、双甲脒≤0.5mg/kg(梨果); 32、四螨嗪≤1mg;

33、辛硫磷≤0.05mg/kg; 34、溴螨酯≤5mg/kg(犁果);

35、溴氰菊酯≤0.1mg/kg(皮可食); 36、亚胺硫磷≤0.5mg/kg;

37、乙酰甲胺磷≤0.5mg/kg; 38、异菌脲≤10mg/kg(梨果);

39、敌敌畏≤0.2mg/kg。

预防农药残留超标

1、掌握使用剂量不同农药有不同的使用剂量,同一种农药在不同防治时期用药量也不一样,而且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量都是经过技术部门试验后确定的,对选定的农药不可任意提高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如果随意增加药量,不仅造成农药的浪费,还产生药害,导致作物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而害怕农药残留,采用减少药量的方法,又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为此在生产中首先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掌握防治的最佳用药时机;其次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标准,既保证防治效果,又降低了残留。

2、掌握用药关键时期。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应在关键时期施药。预防兼治疗的药剂宜在发病初期应用,纯治疗也是在病害较轻时应用效果好。防治病害最好在发病初期或前期施用。防治害虫应在虫体较小时防治,此时幼虫集中,体小,抗药力弱,施药防治最为适宜。过早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过晚农药来不及被作物吸收,导致残留超标。

3、掌握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收获时的时间,不同农药由于其稳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间隔要求,间隔时期短,农药降解时间不够造成残留超标。如防治麦蚜虫用50%的抗蚜威,每季最多使用2次,间隔期为15天左右。

4、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防治农药含量超标,在生产中必须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剂型农药,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5、交替轮换用药。多次从复施用一种农药,不仅药效差,而且易导致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当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需多次使用时,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这样不仅避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而且有效地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中国农药第一网提醒大家,要做好以上5点,合理预防农药残留超标!!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与人类社会关系

如今的粮食市场让转基因类农作物独领风骚,人们吃的是含有BT毒素蛋白的粮食和含有大量除草剂毒素的食品,还有诸多农药残留的瓜果蔬菜。如今,我们还能吃些什么呢? 按着物种的进化理论和同科物种的基因转化,我们人类可以从众多的植物中找到很多能够进行杂交培育的野生粮食植物。我们吃的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类的芹菜、茄子、大白菜、油菜等等,难道说这些人类餐桌上的食品都是宇宙大爆炸后期自然形成的吗?这些农产品不也是要经过数百万年的不断进化和演变而成为现在的植物种类吗!在田野中,在大自然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很多的还没有进化成为我们人类可大量食用的农作物。你们还记得儿提时代吗?咱们带着一种天真浪漫的野性童心,欢快的在田野里撒欢嬉戏,尽情的享受着这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原始沐浴。我们还不时的采摘着那田野里的鲜花野果,品尝着它那野味的清香,而苦涩的野菜山果让我们尝尽了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还未有进化到终点的原始物种。在田间和旷野里,野生蔬果类和近似于粮食作物的豆科等类植物我们到处可见,如野芹菜、野小豆等植物。还有类似于水稻的一种水草,这种草类属于水稻近亲。我们是否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对这些野生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将其培育转换成为我们人类可食用的新型农作物呢?同时,我们也可大范围的推广种植这种新生的农产品,以解决我们人类紧缺的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由此也解决了人类因粮食供应紧缺问题而使用带有毒素的转基因良种以及带有农药残留的瓜果蔬菜等副食品供应。 其实,关于人类的饮食安全性问题,在我看来依靠没有任何毒素残留的现有粮食种类来供应我们人类生存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人类不再使用那些含有BT毒素蛋白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和含有农药毒素残留的蔬菜果品以及肉类副食品是应该能办到的。于此,我们应当再通过野生同粮食科类的近亲植物进行基因杂交转换,然后形成后续的新型粮食品种,我看这是可行的。另外,最为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好我们国家仅有的18亿亩机耕地不被破坏也是主要因素。我们可不再引进任何国家的转基因食品和种粮,依靠自身的科学技术,大量的推广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应当是首选。我们可对半山区的丘陵地带实施开垦,使国内各省市地区的土地资源均衡发展,同时对房地产业和城市的规模进行缩减控制。继而将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均衡地分配到各产业基地,实施工业和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力度,既保证了粮食和副食品的有效供应,也保证了人类资源的合理配备。这样,有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广阔的农业可耕作土地面积作保障,我们人类的餐桌上就再也不会出现带有农药残留的食品来侵害我们的有机体。

如今,导致人类农业发展滞后的惨败局面究竟是谁造成的呢?不正是由现代化城市无限度的扩大、无限制的圈地运动以及开发商将征用后的农用地数年的撂荒囤积而造成的吗?这边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囤积,那边是失去大量土地的农民无地种,嗨!多可惜的土地呀!法律规定不让农民撂荒土地,可这些开发商们却有意识的违背国家宪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大量掠夺霸占农民的大量土地进行违法的囤积和破坏国家的土地资源。当大量的农业用地被用于城市扩大建设后,也就完全的永远的失去了它最原始的基本功能。然而这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城市建设者们,难道你们就不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吗?城市有啥好的?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制造业的快速提升,城市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依据十几亿人口作为出发点,实施城市与乡村的联动建设,城市不再扩大,将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低流动均衡的分配,用以提升农业基础建设规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我看这才是我们人类解决粮食安全性的唯一途径。另外,可耕作的农业用地再多开垦一些,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禁止农药大量的使用,实施以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是目前,我们人类的饮食安全系数逐步的在降低标准,带有转基因毒素的粮食和含有大量农药毒素残留的农副产品以及农业发展的滞后等世界缺粮问题不一直在困扰着着我们人类吗?我们的身体不一直都是处于在亚健康状态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使人们思绪万千,不知人类社会怎么了?由于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动带来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农业自身的发展萎靡以及土地资源的快速缩减等不可挽回的种种原因,这又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

粮食中的农药残留归根结底就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问题。在农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我们可以利用虫害的天敌来形成天然生物链的物种相克办法来实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这种办法也可引申到果树类和蔬菜类的虫害防治方面。而对于田间的那些杂草,我们可利用现代化的除草机械以及人力资源进行灭杀。如果按着上述办法去有效地实施,我们人类的餐桌上就不会出现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成分,我们的机体就不再会出现那些不明病态的痛苦缠身和人体亚健康期的延长。最后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的科学化管理与农作物农药大量的残留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最为根本性的问题,田间除草不再使用农药,我们的粮食中就不会出现除草药剂的毒素残留。利用生物链来防治病虫害,我们的粮食和蔬菜以及瓜果梨桃中就不会产生药物的毒素残留,而带有毒素蛋白的转基因食品就会离我们远去。农药残留——将是人类历史中的永久性记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