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村班 |
释义 | “农村班”是重庆市南川区一所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推出的新举措,意在关爱留守儿童。重庆市南川区道南中学是该区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现有学生3800人,他们中有不少是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初中部共有26个班,其中6个为“农村班”。 简介“农村班”的留守儿童有“代理家长”“留守儿童之家”。“农村班”的老师组成“家务委员会”,管理学生的住宿、生活、学习和课外活动,指导他们走亲访友、待人接物、调节心理、避暑防寒、购买物品等等。 质疑2009年4月以来,不少学生家长对学校“农村班”的提法产生质疑。“强调‘农村’二字可能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周围不少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说话,以这样的这种性格,如果受到老师、同学们的歧视,自己想不通又不与家人沟通,肯定要影响她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不仅顾虑“农村班”“城镇班”的分班体制会让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还担心“农村班”的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各方说法校方:这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关爱 副校长周南钢:“多数“农村班”的学生来自乡镇小学,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家庭贫困,父母外出打工。如果把他们和城里孩子安排在一间教室学习,无疑会在生活、学习、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转型期,环境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学校在此阶段不给予他们特别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他们不负责任。” 教委: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南川区教委一负责人表示,南川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农村班”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老师能特别关照这些孩子。对于农村学生被相对“隔离”的问题,他表示,“农村班”里也会有一些城里孩子,不会影响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的交流。 专家:分班要考虑孩子性格 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张仲明认为,分班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理念。如果孩子能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建议家长克服名称方面的误区。但他同时提出,分班应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初中学生多以兴趣作为交友基础,学校可多组织交流活动。” 社会评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中国18岁以下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约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中国各地富有创造性地采取了多种教育管理措施,解决因家长缺位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但类似“农村班”这样不被留守儿童及家长理解的举措也并不鲜见。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首先应注重孩子的精神、心理和情感需求;其次要赢得留守儿童家长的认同,再好的关爱举措,不贴心也会事倍功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