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津镇
释义
1 宁津县宁津镇

地理位置

宁津镇位于宁津县县城驻地,辖区面积85平方公里,共124个行政村,59000人,素有"地毯之乡"、"木器之乡"、"纺织机械之乡"等称号。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使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市经济强乡镇"、"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沿革

宁津镇历史悠久,古为九河之地,此地原为卧牛岗。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原临津县城毁于大水,县治自保店东迁于此,取“安宁”之意,名为“宁津”。此后历元、明、清三代,一直为县治所在地。1930年建城关区。1953年改为城关镇,1956年城关镇改为城关乡。1958年城关乡改名红星公社,1960年改为城镇公社。1981年12月改为城关镇,1984年3月改为宁津镇。1993年9月后王乡并入宁津镇,2000年6月小店乡并入宁津镇。

传说

宁津有卧牛城传说。相传太上老君有坐骑神牛,思凡下界来到人间,看到宁津大地广袤无垠,河如银带,河南岸有一高地,烟云茫茫,紫气萦绕,绿树成荫,草肥水美,风水极佳,于是时常来此卧地小憩,民间俗称卧牛岗。金朝,原临津县城被水淹没,县治东迁12.5公里,选中此岗。始建县衙署,明朝修建城池,称卧牛城。

特色产业

宁津素有“宁津锢漏”(小炉匠)遍天下之称。历史上锯碗、补锅业者尤以城南、城北为众。“宁津锢漏”工艺技巧和柴胡店的针织业闻名于长城内外。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抗战,宁津城南、城北建有枪炉十几处,宁津枪厂发展成为渤海一分区兵工厂。这些能工巧匠和工艺技术成为后来宁津县属工业发展的基础。

名人

吴浔源

字棠湖,宁津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是清朝的书法家和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尤其致力于历史典籍和文物研究,工书画金石,其书法闻名遐迩。石刻有《未子治家格言》,著作有《蕉梦山房诗稿》《畿辅游集唐诗》等;是古“埙”和《埙谱》《笛谱》的创始人。晚年专心著述,是有名的修志专家。曾著有《畿辅河渠志》《宁津县志》《东光县志》《石经音义释诠》《晋王羲之年谱》等史志专著。其生平事迹载入了《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李浚之

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著有《清画家诗史》《墨耕园课画杂忆》《榆园图题咏集》《阅微草堂视谱》等。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文史馆馆员,其生平事迹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词典》。李浚之纪念馆坐落在宁津南环路南侧。

2 荣成市宁津镇

地理位置

宁津镇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荣成市一个三面环海的乡镇。全镇55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由北向南由桑沟湾畔至石岛湾约10公里,海岸线全长58公里,镇内有两个海岛。

所辖村

宁津所明洪武年间设所,取海上安宁之意,名宁津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所成村,村以所为名。302户。

马家寨明成化年间,马姓建村,村临兵寨,故名。408户。

小北墩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宁津所之北的烟墩前,故名小北墩。属马家寨村委会辖。

龙云明天启年间建村,因村临形似卧龙的山岭,故以方位称南卧龙。1981年更为今名。85户。

龙泉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临形似卧龙的山岭,故以方位称北卧龙。1981年更为今名。63户。

楮岛明万历年间建村,村以岛为名。158户。

林家流明正德年间,林姓建村,因村临海湾口,故名。306户。

后店子明万历年间,丛姓建村,以开店为业,故名小店。1981年更名后店子。95户。

?后杨家明正德年间,于姓建村,名于家。杨姓迁入后改称于杨家。后以村前有,更名后杨家。93户。

洼里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建地势低洼处,故名洼里。80户。

涝滩子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处海滩,地势涝洼,故名涝滩子。57户。

小河北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小河北岸,故名。属涝滩子村委会辖。

止马滩明万历年间,姜姓建村,名姜家疃。后王姓迁入,以村临宁津所骑兵巡哨止马之海滩,更名止马滩。83户。

马栏?明天启年间建村,因村处宁津所原官兵建栏养马之地,地势较高,故名马栏?。200户。

桥上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宁津所西石桥旁,故名所西桥上张家。后简化为桥上。191户。

卢家庄清顺治年间,卢姓建村,故名。98户。

所后王家明建文年间,万姓建村,名万家屯。王姓迁入,以村处宁津所之北,更名所后王家。118户。

鞠家明天启年间,鞠姓建村,故名。150户。

北场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渠隔村北场上,故名。113户。

大岔河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大岔河岸畔,故村以河为名。115户。

小岔河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小岔河岸畔,故村以河为名。77户。

季家明天启年间,季姓建村,故名。199户。

口子明宣德年间建村,因村临邵家山口,故名。175户。

留村元至元年间建村,因村处依山傍水朝阳之风水宝地,盼世代留居,故名留村。295户。

渠隔元至正年间建村,因村中有条沟渠将村隔开,故名渠隔。245户。

南夏家清雍正年间,夏姓建村,因位于祖籍之南,故名南夏家。190户。

?前殷家明崇祯年间,殷姓建村,因地处山?之南,故名?前殷家。39户。

东苏家明万历年间,苏姓建村,名苏家。1981年更名东苏家。162户。

山前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朝阳洞山南麓,故名山前。260户。

青木寨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临青明寨,故以寨为名。后更名青木寨。131户。

西南海元末,于、何两姓徙此定居,村名无考。清康熙年间,曲姓迁入,名西南海曲家。后村东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西南海。231户。

东南海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位于西南海曲家村东,故名东南海。168户。

苑家明万历年间,苑姓建村,故名。159户。

南港头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处宁津所之南海滨,故名南港头。465户。

所后卢家清康熙年间,卢姓建村于宁津所之北,故以姓氏冠以所后名村。101户。

所后马家明永乐年间,马姓建村于宁津所之北,故以姓氏冠以所后名村。100户。

尹家庄明洪武年间,王姓建村,名王家庄。后尹姓迁入更名尹家庄。100户。

所东王家明隆庆年间,王姓建村,因地处宁津所之东,故名。124户。

所东张家明嘉靖年间,张姓建村,名张管庄。后以村处宁津所之东,更名所东张家。108户。

东钱家明永乐年间,钱姓兄弟三人同时分建两村,名大、小钱家。后大钱家以方位称东钱家。201户。

小东?清末建村,因村处西钱家村东?地,故名。属东钱家村委会辖。

西钱家明永乐年间,钱姓兄弟三人同时分建两村,名大、小钱家。后小钱家以方位称西钱家。198户。

项家庄明万历年间,项姓建村,故名。55户。

所前杜家明崇祯年间,杜姓建村,名杜家。1981年以地处宁津所之南,更名所前杜家。53户。

曲家元至正年间,曲姓建村,故名。80户。

周庄清康熙年间,姜姓建村,名姜家庄。后周姓迁入改称周家庄。1981年更名周庄。103户。

于家明万历年间,于姓建村,故名。81户。

小河东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处小河东岸,故名。47户。

所前王家明天顺年间,殷、宁、王三姓分别建村,因皆处宁津所之南,故以姓氏冠以所前名村。1940年三村合并,统称所前王家。163户。

东墩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临东烟墩,故命名东墩。467户。

南泊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宁津所之南泊地,故名。75户。

风光

宁津镇风光旖旎,马栏讲至东褚岛的10里长滩,海蓝蓝,沙灿灿,是一处天然的海水浴场。境内的夏家水库和林家流水库是白天鹅越冬栖息的所在。海边由峭岩怪礁,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盘恒其间,涉足其上,或听涛观海,或垂钓拾贝,物我两忘,心旷神怡。宁津镇交通便利,紧靠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石岛港、高等级公路连接龙眼港、威海港,货物可直接运抵世界各地。

资源

宁津镇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渔业主要以捕捞,养殖为主,全镇大小机械船只总马力达3.8万马力,浅海滩涂已开发养殖面积达2.9万亩。工业以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为主。

经济与公益

宁津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及各项公益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镇内二条主干线和连村公路全部硬化。 宁津镇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在全镇建成十大经济区域,并相应形成十大居民点。主要是以镇驻地为中心,吸纳周边13个村庄及驻地各类企业构成全镇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南海工业园为依托,联结周边村庄的宁津工业经济区;以镆铘岛渔业公司为依托,全面开发海产养殖的镆铘岛经济区;以镇水产集团和捕捞公司为依托,联结周边五个村庄的马栏讲经济区;以马家寨渔业公司为依托,联结周边两个村庄和两处镇办企业的马家寨经济区;以南港头村为依托,联结周边两个村庄的南港头经济区;以东墩渔业公司为依托,联结周边四个村庄的东墩经济区;以留村为依托,联结周边五个村庄的夏家经济区和以东楮岛为依托,联结六处养殖场的楮岛经济区。在构建十大经济区的同时,以各区域骨干村庄、企业为中心,有计划组织边连人口向中心区转移,逐步形成十个集中居住点,并配套教育、文化、公益、福利等设施。届时,全镇55个行政村将压缩到30个。目前,已初步建成的八个经济区和生活区,分别为:中心经济区,镆铘岛经济生活区、马栏讲经济区,东楮岛经济区、林家经济区,马家寨经济区,前兴生活区,东墩生活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