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你在为谁学习 |
释义 | 《你在为谁学习》是一本系统的指导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书,作者对读书学习的方法,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寓哲理于故事,化深刻为浅显,为处在困惑时期的青少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朴素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的文字,相信青少年读后会有涣然冰释,如沐春风之感。另外,每个中学生的家长也应该读读此书,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学会与孩子交流。 基本资料作 者: 李明军 著 出 版 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 字 数: 236000 版 次: 1 页 数: 244 印刷时间: 2008/03/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002971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全面指导青少年成长的大专读本。一位北师大博士,送给中学弟弟的礼物。 人生就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一切都是绝不可忽略的,人生的伟大、人生的意义就在这平淡的过程中显现。学习不仅是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学做人的道理。 目录列表序言:你在为谁学习? 第一章 首先确立你的人生高度 一、人生就是要将梦变为现实 二、一天进步一点 三、点燃渴望,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第二章 培养读书的兴趣,享受读书的快乐 一、草鞋与皮鞋的故事 二、读书使生命丰腴 第三章 不需要读所有的书,不用同一种方法读所有的书 一、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生 二、读书的境界 三、读书的方法 第四章 抗拒诱惑,做出更高尚的行为 一、抗拒诱惑,让生命精彩绚烂 二、真正的富裕 第五章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轻舞飞扬 一、生活在网络之外 二、抵制虚拟世界中的真实诱惑 三、虚幻世界里的美丽陷阱 第六章 爱好让心情愉快,学习让爱好更完美 一、“知之”、“好之”与“乐之” 二、掌握平衡杠,学习爱好两不误 三、“四星期兴趣培养法” 第七章 改变气质,培养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一、细节改变气质 二、魅力源于内在之美 第八章 锦瑟华年谁与度 一、青春的权力 二、不要让青春“惹祸” 三、有一种友谊叫温暖 第九章 培养阳光心态 一、心态决定人生高度 二、“一笑而过” 三、清除心田里的莠草 第十章 学会感恩 一、感恩使生活充满阳光 二、感恩才能富有 三、感谢阳光,也感谢荆棘 第十一章 学会与父母沟通,消弭无形的“代沟” 一、你有多久没有与父母促膝长谈了? 二、求同存异是沟通的目的 第十二章 锻炼健康的身心。为爱你的人们而奉献 一、没有“1”的“0” 二、重要的是坚持 三、心理健康,学习的助推器 第十三章 读好社会这本大书,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永远读不完的书 二、熔炉与染缸 三、完善自己,融人社会 第十四章 沟通能力是仅次于知识的第二资本 一、“一切皆有可能” 二、掌握沟通的钥匙 三、坚持的力量 第十五章 认识平凡,安静地走过人生的小木桥 一、国王花园的启示 二、平庸、平凡与伟大 三、平凡的魅力 第十六章 独立思考,拥有自由的内心 一、自由的“有限”与“无限” 二、逍遥是一种精神境界 三、“我思,故我在” 结束语:一路欢笑一路歌 媒体评论这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最系统的指导中学生读书学习和生活的图书。这样一本书—定会对中学生朋友大有裨益。 ——李明博士(北京大学) 如能在中学时遇见这样—个兄长,如能在中学时读到这样—本书,也许我会少走很多弯路,也许今天取得的成绩会更大。 ——安君富博士(清华大学) 这是一本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渎的书。读了一定有所收获。每个中学生家长也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读了会加深对孩子的理解,学会与孩子的交流。 ——高宏存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 读书学习实际上为的是做人,做人就要做—个快乐的人。如何看待学习是学习进步的前提。 ——肖锋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 将古今中外的事例随手拈来,将人生道理如此自然地融进娓娓的叙谈中。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李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 虽然是一本小书,但确实是融会了人生体验和教育实践经验,看似寻常,实则深厚。 ——胡福君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学习中的心态的探讨。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个平和的、阳光的心态异常重要。 ——刘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能够将那么深刻的道理以如此浅显的形式表述出来。可见作者的功力。我翘首盼望着作者和进入大学的弟弟的通信付梓。 ——马庆州博士(清华大学) 该书以形象说明抽象。寓哲理手故事,非博学之士、有深厚人生感悟和丰富人生阅历者不能著此书。这是一本中学生的人生和心理咨询指南。 ——李立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这本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内容,都超过其他同类图书。本是兄弟之间的交流,又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将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娓娓道来,容易深入读者心灵。 ——朱萍博士(中国传媒大学) 精彩书摘一、人生就是要将梦变为现实 大哥: 你好! 我升入了我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高中阶段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早在初二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们讨论过、想象过。我们楼上有个哥哥就在读高二,每天看着他来去匆匆的,应该很充实。有一次,我去他的学校看看,正赶上他们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文学社团活动,看着他们朗读诗歌,谈论人生时的激昂慷慨,真的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啊!从那时起,我就盼望着早一点进入高中。 我也知道,高中阶段不仅有风光,高中阶段很重要,就是因为高中阶段承担着太多的希望。高中意味着高考,意味着未来的人生方向的确立。前天我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学校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期望,顿时感觉到了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也和同学们讨论了很多。 在升入高中的新鲜感过后,开始感觉到学习的压力,没完没了的练习题,耳朵里不断听到“考大学”的声音,心里开始感到一丝迷惘。我开始思考一些实际的问题和一些看似虚无遥远的问题。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吗?考上大学又怎样呢? 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要有追求,但人的欲望无穷,追求也就没有限度,追求不到就会感觉痛苦。人生的意义云云,似乎很空,但是人生又怎么能没有意义呢?所以这个问题又不能不思考。我们思考的结果是,人生很累,佛教中所说的人生之苦,似乎有点道理。 最近我读了英国科学家霍金写的《时间简史》,深有感触。人类历史短暂,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又那么渺小,如果在宇宙的大范围内看人生,人生有永恒的价值吗?何况,在人的短短一生中,又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比如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艰苦不说,主要是心理压力大,做练习题的时候,错了一题,就马上想到考大学的问题,所以心里总是感觉很累。 大哥哥,你能帮助我解决心中的迷惑吗? 李建 2004年9月10日 李建: 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你现在的感受正是我在读高中时曾经历过的。你由对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的迷惘延伸到对人生的困惑,你想的并非毫无价值。高中阶段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的问题应该思考了,比如未来人生的目标,看似虚无缥缈,实际上很实在,人生目标、理想云云,虽然有概念化的嫌疑,但确实关乎一个人未来的生活,高中阶段如以雾里看花的态度看待目标、理想,可能要造成终身的遗憾。你认为高中之前的学习是为高中打基础,而高中是为人生打基础,你的看法很有道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基础直接决定未来人生的高度。 我想首先和你讨论一下人生意义的问题。关于人生的含义与意义,是很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构建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可以说,“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但是先哲们思考的结果对我们理解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谈起人生的意义,似乎很空、很大,实际上很实在、很具体。我们每一天的努力,每一点的收获,都是为了构成个体的完整人生。 感悟人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李建,你在信中提到了生活之苦,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把以“苦”来概括人生,实际上有失片面,很容易走向悲观。主张四大皆空的佛教,一方面认为人生是苦,万事为空,但另一方面又主张慈悲为怀,提倡奉献、施舍,以普度众生为己任,而生的意义就在其中。所以佛教表面是悲观的,实际上是最积极的。佛教中所说的“缘起”,是说一切现象,一切存在,之所以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缘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复杂的种种条件、种种原因下,才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人在同一时间,与其他的人、众生,自然界的地、水、火、风,是有互相关系的,辗转地互为因果。一种存在就是一种活动,当下都有对自对他的不同影响,成为不同的因果关系。缘起世间,缘起人生,就是这样的能动被动、对自对他的关系网络。佛教中的缘起说虽然不可避免地导向因果循环之说,但是对因与果关系的强调,实际上可以促使人们对现世的行动担当起责任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现实的人生。佛教中的很多东西很深奥,需要很多时间去感悟。高中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所以我不赞成你去花太多的时间去读佛教方面的书籍,你如果感兴趣,可以等到大学阶段阅读。 相对于人生的苦,人生中有更多的美丽和快乐。比如现在,仲春时节,万物生机勃勃,柳绿花红,草长莺飞,一切都充满希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而活力是快乐的源泉。在这个生意盎然的季节,即使是老人,虽然头发花白,眼睛模糊,脚步缓慢,但每迈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鲜花绿叶与白发的相映,更衬托出生命的美好。特别是在草地上蹒跚学步的孩子,那粉嘟嘟的小脸,那纯洁爽朗的笑声,更增添了无限生机,蕴涵了无限的希望。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感到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才不辜负这无限的春光。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在”是因为我“思”,但是“思”的基础是学,“思而不学则殆”,多读书是使人生有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也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一种成功后的完美,也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一种平淡舒心,自身心理的满足。每个人的人生肯定是不同的,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当然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应该是相通的,那就是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让生命如夏花绚烂。 作为一个高中生,虽然不可能参透人生的意义,但是开始思考了,就说明已经走向成熟。人生必须有目标,而人生意义的思考是真正的理想目标确立的基础。人如果对自身的生命意义不明白的话,行为就没有了标准尺度,生活的态度也会无从确定,生活是痛苦的,生活就会彷徨歧路,感觉生命的空虚。所以人大都会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解释着,用自己心中的目标,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意义。 人生就是要将梦变为现实 只有切实地思考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才会正确地认识人生的不快乐和人生的不如意,学习的困难当然是诸多不如意之一。我们应追求人生的完美,但同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缺憾,也正因为人生中的缺憾,才衬托出人生之美。所以要感悟人生,但没必要去大彻大悟,用自己的思想去认知这个我们所生存的世间,也从中感受着那种人生意义上的喜怒哀乐,也就可以了。泰戈尔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苦行僧在深山里修道,有个女孩天天为他送水,十几年没有间断,他从来没有理睬过女孩,女孩在悲伤中死去。苦行僧最后终于成佛了,佛问苦行僧:“你此时高兴吗?”苦行僧回答说:“我不高兴,因为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也大彻大悟了,而实现的时候,我迷惑了。”他迷惑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一切都是绝不可忽略的,人生的伟大、人生的意义就在这平淡的过程中显现。 你在信中谈到了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想法,你提到的《时间简史》我也看了,在宇宙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的存在或许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人类生存的地球渺小无比。仅仅银河系中,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而银河系不过是宇宙中千千万万个星系中的一个。但是不要因为地球的渺小和人类历史的短暂就消极悲观,人类虽然不是宇宙的主宰,但是在这宇宙的一角,在此小的星球上,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已经不愧于人的称号了,而作为人类一员的个体,在浩瀚的星空留下一点光芒,也就可以了。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将这个千古难解之迷轻轻带过,暂时搁置了目的,是为了过好今生今世。但是人生绝不能为了活而活,所以儒家又讲求“立德”、“立功”、“立言”,追求“三不朽”。人在世所立的德、功、言真能不朽吗?什么是不朽?不朽又有什么意义?人生苦短,为谁而活?应该为自己活呢?还是为别人活呢?还是为某种对象、某个信念活呢?多年前,在中国青年中曾有过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的一个专栏里,发表了署名潘晓的一封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她在信中说,过去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可是世界并不像书里描绘的那样美好,她在社会上处处碰壁。慢慢地,平静了,冷漠了。认识到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人真正虔诚地服从平时挂在嘴边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这种人生的迷惘以另一形式出现,叹息声又一次响起。 一个作家在一篇文章中表达的人生观点,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周国平《安静的位置──生命感悟篇》),他说:“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无解的,或者更糟,答案是否定的……明智的办法是把这个问题悬置起来,尽量不去想它。”他给生命列出的公式是:“人生的内容:a+b+c+d+……;人生的结局:0;人生的意义:(a+b+c+d+……)×0=0”暂时搁置,关注现实,是可取的,但是认为人生无意义,这种虚无的悲观,显然有失片面,而竟然引起如此多的共鸣,说明了人生航向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人生如书,一本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的书。写好、读好人生这本书,需要奉献自己的全部。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为了“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在实验室里耗尽了她所有的精力,终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实现了她的科学梦。世人景仰的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他无悔的人生,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对人生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对名利得失的淡然,构成了他们既光辉、伟大而又平凡、真实的人生。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写自己的人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读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名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目标决定成败有人说,人不应该幻想遥远的未来,而应该把握具体可见的现在。但是没有高远一点的目标,就会失去生活的灯塔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三名建筑工人,在炎炎烈日下同样辛苦的建造一堵墙,一个行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人回答:“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干一小时活,挣五元钱。”第三个工人凝视着远方,答道:“我在修建一座大教堂。”多年以后,前两个工人庸庸碌碌,而第三位工人则成了享誉世界的建筑工程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人生目标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态度,而这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于人生的高度。没有目标,只能在路上无目的徘徊,而一旦丧失了目标,就会颓废消沉。 早期的登月人埃温德·奥尔德林在登月成功后曾一度精神崩溃,事后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导致他精神崩溃的原因是他忘了登月之后仍然要活下去。登月,人类多少世纪以来的梦想在他手里实现了,人生到此还能有什么追求呢?失去生活的目标,正是他无法生活下去的原因。人生如潮,有起有落。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心无所依,那么搁浅是必然的,由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有了目标,就有了正确的积极的心态,就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机会。许多年前,某报曾作过300条鲸鱼突然死亡的报道。这些鲸鱼是在追逐沙丁鱼时,不知不觉被困在一个海湾里。弗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没有远大目标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些鲸鱼。他们空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小事情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因此,要发挥潜力,你就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远大的目标能助你集中精力。 另外,当你不停地在自己的优势方面努力时,这些优势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达到目标时,你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比你得到什么样的东西重要得多。人们处事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目标。当人们觉得自己的目标并不重要时,他们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情况就会相反。人们必须把目标建立在自己的理想上面。如果他的各个目标组成了他所珍视的理想,那么他就会觉得为之付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虽然目标是朝着将来的,是有待将来实现的,但目标使我们能把握住现在。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能把大的任务看成是由一连串小任务或小步骤组成的。要实现理想,就要制定并且达成一连串的目标。每个重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个小目标、小步骤实现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于当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你现在的种种努力都是为实现将来的目标铺路,那么你就能成功。目标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目标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你就可以根据自己距离最终目标有多远来衡量目前取得的进步。将自己的目标喊出来对自我的认识,对方向的选择,对人生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长,明确自己的兴趣点,了解社会的需要,而选择就要在以上三者的基础上做出。大多数人在人世浮沉中,并不了解他们的未来是自己造就的。少数有卓越成就的都是了解自己追求什么,并且有完整计划的人。这些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要如何获取。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们明白应该做出怎样的定位时,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提到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如今他已经成为成千上万的英语学习者崇拜的偶像,他以不懈的追求和不断的奋斗,演绎了精彩的人生传奇。可是你可能不知道,李阳一开始并不是英语天才。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有今天的影响,主要就是因为他选对了人生的突破口。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