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州中学 |
释义 | 简介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是一所按《现行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规划设计而建的高完中,其前身是原綦江县城郊中学。始建于1970年,1998年因渝黔高速公路占地拆迁新建,2002年合并原綦江县文龙中学以綦江古为“南州”而更名,2007年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十一五”期间重点新建的30所高中之一,2010年被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200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长王立英等领导亲临学校视察。是綦江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规划办学规模120个班,学生6000人。现有105个班,在校生5764人,在编教师376人。 我校自2004年以来,走“依法治校,课改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传承了原綦江县城郊中学和文龙中学优秀的办学经验,坚定不移的实施“四步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校管理,使办学内涵不断丰厚,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近三年来,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重庆市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示范校、重庆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基建先进单位、綦江县十佳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綦江县民主管理先进学校、綦江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綦江县高考先进单位、綦江县质量目标考核一等奖、綦江县办学水平考核一等奖”等46项荣誉,学校办学水平考核连续3年获县一等奖。我校已成为綦江教育对外宣传与开放的窗口学校”。 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师报、西部开发报、重庆晨报、中国校长网、新华网重庆频道、重庆教研网、今日教育等媒体、媒介先后对学校的发展特别是课改工作予以报道。学校先后承办重庆市普通高中教学研讨现场会、全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和重庆市“綦江模式”课改现场会,国家、市、县领导专家亲自视察和指导了我校的课改工作。两年来,已有县外5000多人来校相互交流。 学校现有10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64人(其中:高中71个教学班、初中34教学班个),在岗教职工376人,专任教师36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51人(研究生1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平均年龄35岁。学校有高、中级教师111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县级骨干教师19人,县中心教研组成员17人,参加市级重点课题研究14人,参加市、县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有265人。 学校概况前沿的办学理念。 学校以“和谐发展,张扬个性”为办学理念,以“融德、融能、求真、求新”为校训,形成了“团结、活泼、求实、奋进”的校风,“严谨、热情、善教、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博学、乐学、多思”的学风。不断践行“和衷共济,追求卓越”的南中办学精神。 幽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渝黔高速公路綦江出口旁,地处綦江县城九龙新城中心,与县版画院、法院、检察院、移动公司等单位毗邻,与枫丹、千山美林、书香名都等大型住宅小区相伴。 一流的办学条件。 近年来,政府投资1.5亿元按现行《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新建了3幢教学楼、1幢科技综合楼、1幢行政办公楼、1个学术报告厅、3幢可容纳35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2幢可容纳4000人同时就餐的师生食堂;建有一个9100座看台的400米橡胶运动场、2个网球场、4块塑胶篮球场、1个标准游泳池、“七网合一”的数字校园;按“六人合作学习小组”要求新装备了12间理化生实验室、5间多功能互用的计算机教室和4间通用技术教室。今年正在筹建第二栋师生食堂、学校图书馆和国家标准游泳池,将于2012年7月投入使用。 精良的师资队伍。 现有在编教师376人,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121人,研究生15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5人,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1人。教师承担市县级科研课题57个,其中《农村高中“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研究》被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列为重点课题。学校数学、物理教研组被评为重庆市先进教研组。 凸显的办学特色。 秉承“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大胆改革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学校特色:一是建立了“高效互动”课堂教学体系;二是开设校本课程,建立了学生选课走班体系;三是建立了同一年级组分为A、B组的竞争合作机制;四是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五是建立了变堵为疏的“从心开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丰硕的办学成果。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市模范教工之家、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市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示范校、市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基建先进单位、县十佳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县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县高考先进单位、县质量目标考核一等奖、县办学水平考核一等奖等32项荣誉,连续3年获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考核一等奖。 美好的办学前景。 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教师的优势,倾力打造为立足渝南,辐射渝黔,影响全国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中华名校。 《南中赋》作者:陶军 悠悠綦城,山川相缪;巍巍太公,伟岸挺拔;盈盈九龙,郁乎苍苍;惠泽南中,生机勃发。 南中校园,四面环山,绿阴匝地,苍翠重叠。恰寰宇之星座,似深潭之游龙。沙溪河水声潺潺,碧波泱泱,恰青虬蜿蜒前行;溪畔茂林修竹,节骨清挺,茫茫无垠。山水之于校园,如白云之于苍穹,鸣禽之于涧谷,洞庭之于岳阳。菁菁校园,欣欣然,悦悦然,和和然乙酉之初,南中始建。原两校合并而生,三点分势教化。昔日筚路蓝缕,而今相与为一,呈兴旺之趋,发展之势。合者顺时而为,立者应运而生,彰前辈之智,显领导之才,呈溪流汇聚于东海,万木并生争茂林之势。 中学之于人生,犹佳木之于幼苗,不可斫直、锄正。故中学建人生发展之根基,护人性善之因子,促少年追求、探索之本性,立终生之志。故南中伊始,捉襟见肘,仍坚守育人之本,启孺子后天之智。励精图治,企强盛之时;以人为本,创和美校园;探理发微,臻教学之佳境。是以传文明,扬文化,彰显教学之风采。 古有杏檀说教,弟子三千,盖有教无类也;岳麓析理,于斯为盛,皆因俊才辟理。今之南中,续先贤遗风,儒雅高洁;承中外精粹,日益宏盛。崇庠毓秀,精诚协作,俊采星驰,济济一堂。诸师者,拳拳之心可誉,殷殷之情可触,以文博生,以仁约生。学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和谐处之,相学互长,皆立效国家社稷之志也。 南中教育,揽天地之灵气,囊人文之精华,传中华之文化,育世纪之英才,此乃教育之大美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