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阁镇
释义

截止至2006年底,该镇常住人口约11500多户,35600多人,外来人口16000多人。 经沧海桑田,历经演变,原是一片冲积平原的黄阁,变成“一山三水六平原”镇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面向浩瀚的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06年底,该镇辖下14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 个农场。

黄阁人姓氏以张、李、陈、麦姓为主,其中张姓以大井村居多,李和陈姓以大塘村居多,麦姓以莲溪村为多,又是黄阁最大的宗族。

历史沿革 唐诗人张九龄游此处鸡谷岗,赞誉为“凤凰”胜地,故村名凤阁。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中原麦氏迁此,改称黄阁,示意此乃宰相官署之地。原属东莞县,后改 属香山县。 1958年设黄阁公社,1959年划归番禺县。 1980年改黄阁区,1986年建镇。今已属广州市南沙区

自然环境

该镇靠山面海,山环水绕,天然形成,是一个既有山水又有肥沃土地的好地方。

该镇位于东经113.4度,北纬22.8度,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海相望;南与横沥镇以蕉门水道为界;西与番禺区的鱼窝头镇以骝岗水道为界,北与番禺区的石楼镇以莲花山水道为界。珠江流域的八大出海口中,有虎门、蕉门流经镇域而过,扼广州水路进出的咽喉。黄阁镇全镇丘陵山地占镇总面积的13%,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7%,平原占总面积的60%,总体分布是“一山三水六平原”。

该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2-13℃,7月平均气温32℃,全年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4℃,年平均降水1500毫米。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较为湿润。

经济状况

2007年上半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亿元,同比增长403.82%;工业生产总值24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2%;该镇税收总额25.28亿元,同比增长1395.86%,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18万元,同比增长34.37%,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在广州市各镇(街)名列前茅。

地方语言

黄阁的方言土语保存古代语言因素很多,黄阁话声调中入声特别多,而第三声的声调几乎全部读作第五声。据考究,黄阁话的来源应该是从粤北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广州或邻近地区。

民风民俗

黄阁人除了有中国传统的节日外,还有他们特色的地方。

以往,从年二十开始,黄阁人就开始为春节准备食品了,如煎堆、油角、年糕、糖环、炒米饼等,都是自家人齐齐制作,年轻一代已大多不会制作了,尤其是糖环和炒米饼,只有五十岁以上的黄阁人才懂得如何制作。大多数人都到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店里选购节日食品了,而比较多保存下来的是制作煎堆、油角。

大年新春,以舞狮、舞麒麟为主,人们认为这两种动物会驱邪、迎吉祥。每年的大年初一,黄阁的醒狮、麒麟都在该镇镇政府欢天喜地地起舞,继舞进各村各家各户,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开灯是黄阁镇四大村(大井村、大塘村、东里村、莲溪村)特有的习俗,严肃认真又隆重。开灯是为上一年新生的男丁开灯,从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当地人按妊氏规定开灯的日子为婴儿在祠堂挂灯,请来亲朋戚友聚会,祈求来年吉祥。

“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古老的民间艺术,盛行已有一百多年,逢年过节、神诞醮会、秋色出游,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之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