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普猎蝽
释义

中文学名:南普猎蝽

拉丁学名:Oncocephalus philppinus Lethierry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目:半翅目

科:猎蝽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稻飞虱、稻叶蝉、棉蚜、棉铃虫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

形态特征

休长13.5-14毫米。体暗褐色。头向前平伸,中央具两条纵走深褐色带纹;触角4节,第二节最长,第一节近基部1/3黄色,端部2/3褐色,第二节褐色,第三、四节黑褐色;复眼黑色表面光滑无毛,单眼着生于头后部黑褐色瘤状突起外侧,前胸背板具8条纵纹,前胸背板侧角雌虫圆形,雄虫方形,侧缘中央有一显着的突起;小盾片端刺较长并向上翘起;前足胫节中央有一个黑色环纹,腿节内侧有9-10个小刺;前翘达腹部朱端,膜质区外室有褐色斑纹。

与本种的近似种有盾普猎蝽[0nc0cepha1us scute11aris Reuter],唯盾普猎蝽前胸背板侧角尖锐或成直角(雌)向外伸出,超过前翅的前缘,侧突较大,常成短刺状;两眼在头的腹面几互相接触,前翅膜片外室内的黑斑较大,大于翅室的1/2。

地理分布

浙江、湖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