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州府景洪市25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22°04ˊ—22°17ˊ,东经100°32ˊ—100°44ˊ,总面积2600公顷(约40万亩)。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区思想于1991年建立的省级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直属于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内设办公室、保护办、科研开发办和公安派出所,在职职工30人。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纳板河流域山水有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雁荡之幽。有连着天地的云海,过滩走坎、飞瀑洒玉的纳板河,壮丽的热带雨林,巍峨的安麻山、还有雄伟的澜沧江,恰似一天然画廊。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自然环境复杂,垂直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为1100——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22℃。 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西双版纳所分布的8种植被类型。已知高等植物有219科、896属、1954种(变种和亚种);已知脊椎动物有35目,99科,43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0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70种。 纳板河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资源,优先保护对象有榆绿木(Auogeissus acuminata)、疣粒野稻(Boil.subsp.granulata)、林生芒果(Mangifera sylvatica Roxb)、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 Y.H. Li)、版纳黑檀(Dalbergia fusca Pierre)、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绒毛蕃龙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等8种植物,印度野牛(Bos gaurus readei)、蜂猴(Nycticebus coucang bengaleusis)、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水鹿(Cervus unicolor dejeani)和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等5种动物。 人文景观该区是傣、哈尼、拉祜、布朗、彝等各民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的摇篮和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这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习惯。悠久的民族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该流域独特的人文景观。保护区内有五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总人口5574人(2004年统计)。保护区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保护、科研、示范相结合,区内山林权属不变,行政区划不变,居民不搬迁,以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 保护区的建设建区十三年来,在省环保局、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保护区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了功能区划和界桩(碑)的埋设,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了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十年无森林火灾,天然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45.3%提高到现在的67.74%。保护区认真做好本底资源调查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有一项成果荣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有三项成果分别荣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参与的“中德合作西双版纳热带林保护与恢复”研究,深受中外专家的好评。保护区积极倡导社区共管,参与社区发展,在资源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9年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受到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联合表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