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那烂陀佛寺遗址 |
释义 | 那烂陀佛寺遗址是印度大乘佛教佛寺遗址,位于比哈尔邦巴特那东南约1 公里处,始建于笈多王朝鸠摩罗笈多一世,以后历代扩建增修,7 世纪时达到全盛。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进行佛学研究。那烂陀在 11、12 世纪时,由于外来军队入侵,被放火焚毁了。 简介那烂陀博物馆原址现建有那烂陀博物馆。在那烂陀佛寺的废墟上,首先是一片由红色砖石砌成的建筑物的遗迹,从布局上可以看出当时它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当时的学生宿舍虽然只残留了接近地面的一小部分,但结构依然相当清楚。每间宿舍大小近 20 平方米,用砖石砌成的炕和门槛仍清晰可见。在宿舍的附近,有一个较大的厅堂,面积比宿舍大好几倍,是专供讲经用的。 经过一座很高的石头阶梯,便是那烂陀寺的主庙。主庙建筑在一个小山丘旁,像一座古城堡,一部分建筑还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整座庙宇共分 4 层,每层都有很多巨大的石柱,石柱之间的石壁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纹,说明当时的印度石刻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遗址东北角的佛殿遗迹旁边,有一座较完整的高约 13 米的石塔,属 9~10 世纪间的作品,比较明显地反映了中世纪印度佛塔的特色,各层方形台基遍布神龛,内塑佛像,台基上建窣堵婆式圆塔。这种分层立龛的形制与菩提伽耶佛教遗迹中的塔基相似,对中世纪的尼泊尔阳东南亚各国的佛塔建筑有较大影响。那烂陀佛寺虽然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但这儿的一砖一石却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玄奘纪念堂在 50 年代,由中印两国合作,在那烂陀佛寺附近修造了一座玄奘纪念堂。这是一座中国式建筑,造型和面积近似北京故宫里的大殿,加上红漆的门窗和大柱,显得辉煌雄伟,与印度的具有其他宗教色彩风格的建筑迥然不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