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穆坪紫堇 |
释义 | 穆坪紫堇(拉丁名:Corydalis flaxuosa Franch.),是紫堇科紫堇属的一种无毛草本,高40-50厘米。须根多数,细长,具纤细状分枝;根茎匍匐,盖以宿存增厚的叶柄基。基生叶数枚,叶柄长4-12厘米,具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卵形至近圆形。蒴果线形,有多数种子,排成1列。种子近圆形,黑色,具光泽。花果期5-8月。分布于四川西部(宝兴、泸定、天全、洪雅、越西)。生于海拔1300-2700米的山坡水边或岩石边。穆坪紫堇可用于园林布置,常在林下成片栽植,也可盆栽观赏。 中文学名:穆坪紫堇 拉丁学名:Corydalis flaxuosa Franch. 别称:宝兴紫堇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罂粟目 科:紫堇科 亚科:紫堇亚科 族:紫堇族 属:紫堇属 种:穆坪紫堇 命名来源:Nouv.Arch.Mus.Paris,Ser 8:1886 形态特征无毛草本,高40-50厘米。须根多数,细长,具纤细状分枝;根茎匍匐,盖以宿存增厚的叶柄基,叶基卵状披针形,长达2厘米,干时黑褐色。茎3-4,通常不分枝或稀分枝,下部裸露。 基生叶数枚,叶柄长4-12厘米,具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卵形至近圆形,长3.5-8厘米,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全裂片具柄,中裂片的柄远长于侧裂片的柄,第二回全裂片顶生者具柄,侧生者具极短柄至无柄,3-9深裂或浅裂,末回裂片倒披针形,先端圆,表面绿色,干时变黑色,背面具白粉,纵脉在背面明显;茎生叶3-4枚,疏离互生于茎上部,最下部叶具较长的柄,上部叶具短柄至无柄,叶片轮廓近圆形或宽卵形,最下部叶长和宽5-6厘米,向上渐小,二至三回三出全裂,其他与基生叶相同。总状花序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长6-13厘米,多花(15朵以上),下部疏离,上部密集;苞片最下部者3全裂,再次3浅裂,下部者3浅裂,中部以上者长圆形全缘;花梗纤细,劲直,下部者短于或等长于苞片,上部者等长于或长于苞片。萼片鳞片状,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边缘为不规则的齿缺;花瓣天蓝色或蓝紫色,上花瓣长2-2.5厘米,花瓣片舟状狭卵形,先端渐尖,背部无鸡冠状突起,距圆筒形,略渐狭,末端圆,与花瓣片近等长,下花瓣匙形,长1.1-1.3厘米,爪略长于花瓣片,内花瓣提琴形,长0.9-1.1厘米.花瓣片长圆状卵形,具1侧生囊,爪条形,略长于花瓣片;雄蕊束长0.9-1.1厘米,花药极小,花丝条形,蜜腺体贯穿距的1/2;子房线形,长0.6-0.7厘米,胚珠多数,1行排列,花柱短于子房,柱头双卵形,具8个乳突。 蒴果线形,长1.5-2.2厘米,粗1-1.5毫米,有多数种子,排成1列。种子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黑色,具光泽。花果期5-8月。 生长分布产四川西部(宝兴、泸定、天全、洪雅、越西)。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1300-2700米的山坡水边或岩石边。模式标本采自宝兴。 相关变种穆坪紫堇种内变异甚大且呈网状分化。显示以青衣江流域为中心,西向大渡河中下游,东北向岷江中下游作辐射分化的格局。可分下列种下单位。 珠芽穆坪紫堇珠芽穆坪紫堇又名无冠显芽紫堇(云南植物研究),与穆坪紫堇的区别在于茎生叶腋具珠芽,花较大,上花瓣长约3厘米。 产四川天全,生于海拔2180-2350米的岩上潮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天全。 倾向于少而宽大的花,与ssp. balsamiflora (Prain) C. Y. Wu有平行发展的趋势,但叶形却似ssp. pseudoheterocentra (Fedde) Lidem 羽苞穆坪紫堇与穆坪紫堇的区别在于苞片羽状分裂;上花瓣具有锯齿、高约1.5毫米的鸡冠状突起,下花瓣宽展,两侧具不规则的齿,先端具尖突,蜜腺体贯穿距的3/4。 产四川的小金(夹金山)、宝兴,生于海拔2500-3400米的林下、草坪上。模式标本采自小金。 尖突穆坪紫堇与穆坪紫堇的区别是外花瓣先端具长约1毫米的尖头,背部具高约2毫米的鸡冠状突起,上花瓣长2.3-2.7厘米,距粗,下花瓣宽大。 产四川的宝兴、天全,生于海拔2800-3800米的林下或沟边。模式标本采自天全。 小花穆坪紫堇与穆坪紫堇的区别在于花小,上花瓣长1.8-1.9厘米。 特产于四川石棉。 小花穆坪紫堇是在穆坪紫堇分布区的西南边缘的单个极端类型,如独立成种,尚缺少根据。 栽培要点喜温暖、半阴、湿润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生长期充分浇水。播种、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进行。 用途园林布置,常在林下成片栽植,也可盆栽观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