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贯制学校
释义

概述

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有关实施(包括九年制和十二年制)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中学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它是兴起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体现了教育的一体化和规模集聚效应。教育一体化体现在学制设置上,把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教育规模集聚体现在资源重组上,把教育资源组合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密切的集聚体,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

主要特点

一是与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一致。在义务教育年限中,连续而均衡地施行基础教育中的小学与中学阶段教育。二是小学与中学连缀为一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相继完成小学至中学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一贯制地接受学校教育。三是就近入学、取消招生考试。小学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完成小学阶段教育直接升入中学阶段,不组织毕业、升学或招生考试。四是实行统一的学校行政、教育、教学管理,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要素在各个层级、组织、机构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办学优势

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贯制学校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地区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教师可以中小学互补调剂、运动场地中小学可以共用,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等设施都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资金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使经费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因此,许多地方有规模地推广一贯制办学体制。

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是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人员指数减少,可以把更多的编制留给教学一线教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竞争。如原来两所学校的办公室、财务、人事、后勤等科室合并后,富余人员可以补充到教学一线。

二是任课教师可以实行优势互补、交叉代课。学校在用人上可以结合学校的需求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打破中、小学的界限重新优化配置,小学教师可以到中学任教,中学教师也可以到小学教学。

三是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小学教学直观,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中学的课程知识性强,结构严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因此,中小学教师通过互相听课、集体教研,教学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是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避免脱节现象。一贯制将义务教育的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安排,顺利地解决了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在小学阶段,可以强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中学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将中学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提前渗透到小学教学中,为中学教学作好铺垫。另外,还可以利用一贯制的教学资源优势和教师优势,从小学开设“科技兴趣班”、“英语班”、“书法班”、“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年级组管理上,也可以把小学六年级纳入中学部管理,使学生提前适应中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缓解家长择校上中学的现状

对一贯制学校而言,六年级不再是毕业年级,而只是学校的一个中间年级,自然升到七年级,不用再次选择上中学的学校,可以缓解社会上普遍存在择校现状,为家长和孩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解决中学部的生源不足问题

实行一贯制后,学校的起始年级是小学一年级而不是中学一年级(即一贯制的七年级)。因此,解决好一年级学生的生源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学部的生源不足问题。

存在问题

学校管理

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小学或中学相比人多、物多、事多,加上中小学的教育规律不同、教师的层次不同,因此,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

学生管理

作为一贯制学校,面对的是6到15岁的学生,年龄跨度大,无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管理的任务也比单一的小学或者中学任务重。

教师考核

尽管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但事实上中小学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中学放得开些;中学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后,这种差异依然存在。作为一贯制学校,很难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成绩。

交叉任课教师的职称评聘

原先的中小学,各自的编制情况不相同。实行一贯制后,还是中小学分开核编。一贯制虽然为中小学老师的通盘使用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不少难度。如教师资格的认定、职称的评定等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

解决方案

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一是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适应一贯制办学的领导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二是要统一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兼顾中小学师生的特点,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统一规划,使工作协调配合。

实现德育目标的系列化

要尊重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小学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礼仪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中学的德育工作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公德及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均化

一贯制学校,作为一个独立单位,教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在总体上保持均衡的前提下,适度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酬。如果学校由原来的多个单位重新组建起来的,由于原来单位的福利待遇有所不同,这时首先要考虑职工收入的相对平均,避免职工因收入不均而引起波动。另外,可以按照工作的性质分工,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小学部和行管后勤部三部分各自进行管理考核。“分部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

实现职评政策的特殊化

一贯制的办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为保证。由于原先一些政策都只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有些内容与“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不相适应。例如:要做到“教师聘用全盘化”,就要涉及到教师资格的认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9:30